這一次,被推上前臺的是以遼寧中部城市為主體的8座城市,瀋陽經濟區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一天,遼寧人已熱望了7年。
2003年9月,省委九屆六次全會正式提出了建設瀋陽經濟區的設想。從那時起,一場新的探索和實踐開始了。
2003年對於遼寧乃至整個東北來説,都是具有轉折意義的年份,中央開始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有著完整和完備工業體系的遼寧中部城市群,理所當然地成為遼寧和東北振興的主要 “看點”,“瀋陽經濟區”的概念應運而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瀋陽經濟區的一體化之路,最初也是從8城市間的旅遊、交通、環保等單項合作開始的,遼寧人不滿足於這樣的“小打小鬧”,謀求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合作的洪流不斷地在各市間涌動。
這一天終於來了!
2005年年初,“構築輻射整個東北地區、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瀋陽經濟區”寫進了當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推進瀋陽經濟區一體化的條件成熟了。
瀋陽經濟區各城市趁熱打鐵,2005年4月7日,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遼陽和鐵嶺6市與瀋陽市正式簽署 《遼寧中部城市群(瀋陽經濟區)合作協議》,在10個領域共簽下19項具體合作內容,交通運輸、産業發展、金融服務、貿易流通、對外招商、人力資源、科教文化、旅遊開發、生態環境等,無不納入其中。這標誌著,以瀋陽為中心、輻射百公里半徑的遼寧中部城市群建設全面啟動。
大幕張啟整整5年,回頭看,瀋陽經濟區發展脈絡步步深入的印跡清晰可見。讓我們從先行起步的沈撫同城化,去感受一下瀋陽經濟區一體化那鏗鏘有力的腳步吧。
2006年6月,省委、省政府提出紮實推進沈撫同城化,2007年又進一步提出,把沈撫同城化作為加快瀋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核心和支撐點,首要任務就是在瀋陽和撫順之間,建設沈撫連接帶,將這個連接帶作為焊點,把沈撫兩市連為一體、融為一體,進而實現同城化。
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由國內外6家設計單位分別提出規劃方案,整合優點,最終形成了《沈撫連接帶整體發展概念規劃》。
一系列實質性的融合融通措施也在不斷醞釀和推出。從2008年7月起,撫順經濟開發區的企業可以自主選擇是冠名 “瀋陽”還是“撫順”,2009年7月30日,沈撫城際鐵路通車運作,沈撫間的“軟”“硬”聯繫不斷緊密。
沈撫同城化的成果也不負眾望,短短3年多,沈撫新城已由昔日的撂荒地成為各類産業投資集聚的熱土,3年總投資額相當於前14年的9倍多。
2008年4月,省委、省政府抓住國務院《東北地區振興規劃》提出的“選擇符合條件的地區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先行試驗一些重大的改革開放措施”這一政策機遇,啟動瀋陽經濟區申報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工作。
2008年7月21日,省政府召開瀋陽經濟區第一次工作會議,明確將遼寧中部城市群更名為瀋陽經濟區,並將阜新市納入瀋陽經濟區。至此,瀋陽經濟區的成員聚齊了。
從一開始提出瀋陽經濟區的概念,遼寧就沒有把發展的目光僅僅局限在遼寧,更沒有局限在幾個城市。從2006年開始,省發改委歷時兩年多,組織編制完成了《瀋陽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綱要》,該規劃明確提出,使瀋陽經濟區“成為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轉變的先導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綜合試驗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國具有發展活力的新的經濟增長極”。
省委、省政府諮詢委員,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馮貴盛幾乎全程參與了瀋陽經濟區的發展歷程。他告訴記者,瀋陽經濟區既是遼寧的核心區,也是東北的核心區,建設瀋陽經濟區,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東北的範圍,瀋陽經濟區要有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相媲美的雄心壯志。
馮貴盛説,瀋陽經濟區是我國最早建立的老工業基地,在體制機制、産業結構等方面很有典型性。實施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從老工業基地轉型到新型産業基地,瀋陽經濟區對全國都具有示範和引導作用。
2009年9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又一次明確提出,“儘快確定東北符合條件的地區開展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2009年9月27日,省政府向國家發改委上報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將瀋陽經濟區列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函》,11月3日,省政府正式向國務院上報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將瀋陽經濟區列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請示》。
2010年3月15日,國務院領導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設立瀋陽經濟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上圈閱批定。
4月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下發批復。
機遇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對一個地區的發展來説,同樣如此。今天,瀋陽經濟區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給人以瓜熟蒂落之感,遼寧人付出的智慧和汗水得到了回報!
7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瀋陽經濟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産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一批曾經“開不開門”的裝備製造業企業,在技術研發和市場份額等方面全國領先,並具有世界影響;鋼鐵産業注重內涵式調整,高端産品佔80%;石化行業“油頭”繼續做大,“化身”不斷拉長。
“3·15”,瀋陽經濟區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節點,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繼續努力吧!
(楊忠厚)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