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經濟區的成功升位,為縣區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廣闊平臺,但機遇是有空間界定和時間限制的,如果不能緊緊抓住、借力而行、乘勢發展為經濟區的有機組成部分,孤立游離于整個經濟體系之外,那就完全可能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邊緣化甚至被淘汰,進而喪失寶貴的歷史發展機遇。
新春伊始,凜冽的寒風中盪漾無盡的春意!繼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被提升為國家戰略後,從北京又傳來新的喜訊:瀋陽經濟區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新的戰略,新的定位,新的起點,必將為瀋陽經濟區的一體化進程,為遼寧及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産生前所未有的促進作用。推進綜合配套改革是瀋陽經濟區實現科學發展的內生動力。
先思者智。撫順縣環抱撫順、毗鄰瀋陽,西部地區有60多公里與瀋陽接壤,有67.5平方公里已經被納入沈撫同城規劃區。撫順縣距桃仙機場25公里,距瀋陽市中心35公里,縣域面積2336平方公里,地域構成特點是“七山一水分半田”,森林覆蓋率接近70%,特別是承擔七城市、2300多萬人飲水功能的大伙房水庫庫區全部位於我縣境內,生態功能極其特殊,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可以説,撫順縣是距離瀋陽最近的縣,是瀋陽最近的“後花園”,是遼寧中部城市群的水源地。幾年來,我們堅持立足自身優勢,借周邊城市之力而行,乘宏觀經濟大勢而上,從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視角審視自己,從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的思維設計自己,從大瀋陽都市圈的理念定位自己,在思想觀念和體制創新上下功夫,累計投資2000多萬元編制完成了完整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體系,確定了“一城兩區三業”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2009年,在我縣的主導産業礦業受到金融危機嚴重衝擊的形勢下,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一般性財政預算收入、農民收入分別增長28.1%、50%、22.5%和15.4%。
先行者贏。瀋陽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為經濟區範圍內的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機遇就是考驗。無論是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經濟總量小、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和問題,還是從獨特的區位優勢分析,撫順縣都應該乘瀋陽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東風,增強“搶抓”意識、“融入”意識,主動先行。要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區的功能定位,在創新區域發展理念上下功夫。徹底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站在經濟區的高度,重新剖析、審視和調整自我,積極調整、充實和完善規劃,積極主動參與、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區的發展;要按照新型工業化的主題要求,集中力量培育特色優勢産業。立足自身,借力而行,揚長避短,以西部與瀋陽接壤區域為重點,規劃建設沈東工業走廊,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積極主動承接大城市産業轉移和輻射,集中力量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百億産業集群建設。到2012年,園區固定資産投入達到210億元以上,年産出達到350億元,實現稅收21億元以上;同時,依託撫順,加快蘭山精細化工等産業園區建設。東部山區集中力量發展以單片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産業,培育“一縣一品”;要緊扣城市化、城鎮化的方向,在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上下功夫。以産業集群為依託,按照農民變工人、農村變城鎮、農業變工業的“三變”思路,推進土地增減掛鉤,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石文、蘭山新城和中心城鎮開發,集約、節約用地,加速新農村建設進程。樹立全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發展迴圈經濟、低碳經濟,改善生活方式,建設低碳社會;突出保護大伙房水庫水質,大力培育和保護東部山區生態環境,為瀋陽經濟區的發展打造綠色屏障;以三塊石國家級森林公園為核心,按照山水林田路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加快旅遊資源開放開發,打造瀋陽經濟區生態健康和觀光休閒旅遊度假勝地。同時,樹立大旅遊觀念,加大旅遊産品開發招商力度,大力培育生態觀光農業,以旅遊業帶動、促進農業增效增收。
超常的發展源於超常的工作,相對落後的地區要改變現狀,必須要有一代人通過艱苦的奮鬥,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工作,才能有大的發展和突破。我們熱切期待並將全力以赴跟隨瀋陽經濟區這個 “經濟航母”乘風破浪駛入全球經濟的海洋。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