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遼寧沿海經濟帶

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煥發出新氣象

發佈時間:2021-09-08 06:44:11
    2008年,被綏中縣形容為“具有特殊意義的轉折之年”。春天,位於葫蘆島市的綏中縣只有“鄉級”編制的萬家——高嶺開發區,被納入到“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重點支援區域之一,並更名“綏中濱海經濟區”。綏中,由此獲得了站在“五點一線”這個“巨人肩膀上”登高望遠的機遇。這片土地從此不再沉寂,新的管委會成立了,新的廣告牌豎起在京沈高速上,央視也出現了綏中的“身影”。僅僅幾個月過去,盛夏之時,經濟區內已是舊貌換新顏,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七星30萬噸造船、錦海工貿船舶配套、迪拜水城旅遊等一大批投資過億的項目也紛紛落地……

  與此同時,在渤海之畔,新增“五點一線”重點支援區域的“名片”也同樣為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贏得了加速發展的 “底氣”。墩臺山腳下,東北地區最大的火電廠——華能營口電廠、台州工業園項目等“大進大出”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同時還有一批大型工業項目正在加快向這裡搶灘佈局的腳步。半年盤點,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已落實億元以上新項目22個,超過以往任何時期。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旅順經濟開發區、大連松木島化工區、盤錦石油裝備製造基地、淩海大有臨海經濟産業區……2008年省政府新增的17個“五點一線”重點支援區域內,同樣的精彩變化亦正在發生。

  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區域由5點“化身”為22點,而被“放大”的又何止那701平方公里的土地。裹挾著振興老工業基地以來所積蓄的能量,把握國際國內産業轉移的機遇,遼寧正在創造著大開放、大集聚、大空間的沿海經濟帶建設新局面。

  集聚活力——由點及面,黃金海岸漸成發展新高地

  7月下旬,遼寧經貿代表團啟動了珠三角地區招商引資活動,向珠三角地區重點推介了遼寧的沿海經濟帶。引人矚目的是,此次招商並不是以土地、優惠政策等要素為主,而是重點“包裝”了遼寧沿海經濟帶內裝備製造業、石化能源、鋼鐵、新材料、高新技術以及制藥等六大産業集群“集聚”的優勢,引起了珠三角地區企業的廣泛關注。

  對外實施“産業鏈招商”,這對於正在加快全面振興腳步的遼寧來説,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事實上,如有關專家所言,由於新納入的17個沿海經濟帶重點支援區域,在這麼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相當的産業基礎,它們的加入,初步使遼寧沿海經濟帶由概念走向現實,才使得遼寧沿海經濟帶的産業集群定位如此清晰,“産業鏈招商”的優勢如此明顯,併發揮出比只有“五點”更強有力的“磁鐵”效應。

  “以大連地區為例,新增的17個沿海經濟帶重點支援區域中,大連地區佔了8個。作為東北最早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大連依託沿海優勢和産業優勢,已成就其在遼寧沿海經濟帶中的龍頭地位。區域內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主功能區都已經形成了相當基礎與規模,造船、軟體等産業更達到世界水準,這些地區被納入‘五點一線’,必將對整個沿海經濟帶建設發揮出更好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大連市發改委一位負責人認為。

  “適時地‘放大’‘五點一線’,可以説是我省確定的沿海經濟帶開放開發,以‘點’為先導,由點連線,以線帶面戰略構想的實踐與昇華。 ”遼寧社會科學院省情研究所所長梁啟東説。

  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的沿海帶狀經濟區是我省實施“五點一線”戰略的最終目標。梁啟東指出,每一個發達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都離不開沿海的帶動,綜觀全球,一半以上的大城市、工業資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帶,世界各發達國家都把沿海經濟帶開發作為牽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深圳、廣東等地區的發展帶動了珠三角的率先崛起,上海、浙江、江蘇等沿海地區的開發帶動了長三角地區的跨越式發展。

  也正因為如此,逐步適時的 “放大”“五點一線”,才能使我省“在更高的起點上加快推進‘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步伐,以使‘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儘快在國內外合作中佔據制高點”成為可能。

  5點“化身”為22點,集聚的是精華,從區域位置上看,此22點均是臨港而生,集聚了遼寧省內幾乎全部的港口資源,一流的港口簇群,為形成和提高臨港産業集群帶來了充足的動力。同時,整個區域的生産總值已佔全省的52%,東北三省的1/4,底蘊豐厚的産業規模正在形成面向東北地區的扇形輻射。

  5點“化身”為22點,集聚的還有活力。它們幾乎囊括了我省對外開放的全部寶貴財富,東北唯一的保稅港區、國家軟體外包基地、數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振興東北和對外開放的優惠政策疊加效果在這裡體現得最為直接。

  5點“化身”為22點,集聚的更是未來發展的希望,它們猶如22顆閃亮的明珠,鑲嵌在環黃海和渤海岸線這條玉帶上,猶如一條“黃金海岸”,它對東北腹地及環渤海地區的輻射力和帶動力,將成為我省將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最有力“砝碼”。

  提升活力——由此及彼,政策開道形成引資新洼地

  “五點一線”的“放大”,宏觀上為遼寧“奔向海洋”建造了一艘噸位更大、抗風浪能力更強的“遠洋大船”。而具體到每一個點和區域, “重點支援”效果更是帶來新的機遇和新的動力。

  在遼河入海口附近的遼寧船舶工業園內,新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新船建設在同步進行著。儘管這裡的新型造船工業發展時間很短,但像渤海沿線的其他造船基地一樣,也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趨勢。 “市場的造船訂單很多,但新的船臺建設和造船本身都需要前期的大量投入,受制于資金缺口問題,我們只能放走很多訂單。 ”遼寧船舶工業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淩德山坦承。

  今年4月,遼寧船舶工業園與營口的仙人島能源化工區、大石橋有色金屬工業園、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起被納入到“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重點支援區域內。這對淩德山來説,是企業突破目前發展瓶頸的一次重要機遇,“作為裝備製造業企業,‘五點一線’開放開發戰略中有明確的優惠政策,包括貸款和在一定期限內的貼息貸款等,企業都可享受。 ”

  而在已經具有相當産業基礎的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成為“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重點支援區域之一,則被該區視為“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記者了解到,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可享受省“五點一線”部分優惠政策的區域包括臨港工業區和濱海工業區,規劃總面積為54平方公里,臨港工業區和濱海工業區享受的部分優惠政策。這裡的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以2005年為基數,可以享受的優惠政策包括,區域內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房産稅,省財政給予返還,可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支援主導産業建設。同時,高新技術企業還可以獲得在一定期限內免交所得稅,中小企業、裝備製造、原材料加工等行業在獲得銀行貸款或財政貼息貸款等方面也可以獲得便利。

  國家、省、市等給予各開發區的優惠政策與“五點一線”重點支援區域政策的雙重優惠共同締造出招商引資的新魅力。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工業區負責人周鵬介紹,被納入“五點一線”,為這裡兩大工業區的發展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不僅可以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的目光,同時,也開啟了開發區加速發展的大門。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借助開發區沿海的區位優勢,推動工業區産業建設。利用“五點一線”的優惠政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全力打造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現代化工業區。

  相比而言,對於像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等成熟的開放區域來講,優惠政策固然重要,但站在高起點的發展角度看,他們收穫的不僅僅是優惠政策。自“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放開發戰略實施以來,作為遼寧開放的高地,大連市近年來一直在主動與“五點一線”進行著融合,同樣在做著一篇海洋文章,而隨著“五點一線”戰略深入實施,大連市無論是産業結構還是空間佈局,都得到了升級和優化。

  伴隨著“五點一線”歷史性的“放大”,融合變成了融入,擁有先發優勢的“大連板塊”自然而然成為整個沿海經濟帶的真正“龍頭”。其重要意義一如珠三角的深圳和長三角的上海浦東,這也意味著“大連板塊”將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揮著龍頭的集聚與牽動作用。

  創造活力——由無到有,借勢而行開啟開放新空間

  “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放開發的戰略目標之一便是要改變沿海地區傳統産業居多的格局,承接國內外産業轉移,發展競爭力強的優勢産業。近3年的開發時間過去,開放開發戰略得到深入實施,“五點”區域內成為國內外矚目的熱點,一些區域內已經呈現出土地承載量幾近飽和、土地價格水漲船高的局面。而與此同時,儘管也處於沿海港口輻射範圍內,但由於政策和視野未能顧及,一些沿海區域仍屬於未開發的“處女地”。

  適時地“放大”“五點一線”區域面積,將部分發展滯後沿海地區及大片的易開發的廢棄鹽田、鹽鹼地和荒灘開闢成承擔擴大開放使命的新型工業園區,不僅可以獲得寶貴的開放空間,又可使自然環境得到改善,更可以此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

  重新看海,遼寧開啟了新起點上加速騰飛的“新錨地”。

  夏日裏,由老虎屯拐下沈大高速,不到半小時的路程便進入長興島。沿雙向四車道的海島大通道一路前行,兩側全部是正在施工的廠房和鋼塔,海岸邊數臺大型裝卸機傲立碼頭,新建的大型船舶矗立岸邊即將下水——在每年數以百億計的基礎設施及工業投資的帶動下,這個兩年前還“深藏閨中”的島嶼今日已呈現出新型産業基地的雄姿。

  但重大産業項目的加快聚集也使長興島這塊熱土在短時間內便迎來了“幸福的煩惱”——土地緊缺。對一個地區的發展來看,預留出足夠多的空間是至關重要的。怎麼辦?必須擴大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發展空間,打造發展新優勢。

  著眼于長興島臨港工業區未來發展,大連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毗鄰長興島的交流島鄉管轄的西中島、鳳鳴島、交流島、駱駝島一舉納入到工業區內統一開發建設,使之成為長興島臨港工業區重要組成部分。

  一島變五島,陸域面積雖然僅新增了大約1/3,但對於發展臨港工業至關重要的海島岸線卻一下子翻了一倍,海島岸線總長近200公里。新增區域臨海條件更加優越,周邊海岸水深灣闊,岸線離岸400米即可達到20米等深線,離岸1公里即可達到30米等深線。

  新開闢的發展空間令長興島人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目前,交流島鄉管轄的4個島嶼的總體規劃已初步編制完成,正在展開疏浚等前期基礎設施建設。

  在被稱為遼寧“西大門”的綏中縣,與河北省的秦皇島市只一“關”之隔,綏中縣的萬家—高嶺經濟開發區與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更是只有一“墻”之隔。然而,由於發展滯後,多年來綏中人形容兩個區域的差距“關裏關外,墻內墻外,就是不一樣”。

  萬家—高嶺經濟開發區擁有著非常好的岸線、港口、區位等資源優勢,但因種種原因,多年來這裡卻一直沒有形成開發區所應發揮的作用,不光企業寥寥,區域內除交通設施以外,其餘配套設施也幾乎是一片空白,很多項目甚至因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而不能落實。

  “五點一線”的“放大”,給這裡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氣象。在一波波解放思想的浪潮推動下,綏中人看到,在新的發展契機面前,綏中這塊土地必將在遼寧的沿海大開放戰略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更名後的濱海經濟區,“濱海”二字突顯出綏中人擁抱海洋經濟的決心與信心。如今,這裡已擺開陣勢,“綏—秦合作區”、“濱海工業區”等四大區域已經規劃完畢,停滯多年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重新啟動,各大工業項目接踵而至……

  渤海之濱、黃海之岸,環顧今日之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産業基礎更深厚,集聚力更強大,發展活力更足。遼寧的千里海岸線,正煥發出加快全面振興的新氣象。(遼寧日報)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