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遼寧沿海經濟帶

放大自身優勢實施激勵政策 錦州現代物流業乘勢而起

發佈時間:2021-09-08 06:44:13
    進入8月之後,錦州市的熱浪和烈日依舊執著,而比天氣更火熱的景象出現在錦州渤海物流園區集裝箱作業堆場,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往來穿梭,裝卸、運輸、倉儲等各道環節忙而不亂,井然有序。

    作為我省重點扶持的五大物流園區之一,渤海物流充分發揮水、公、鐵便捷轉換的優勢,融儲運、轉机、分撥、配送為一體,每年轉机集裝箱近4萬標準箱,僅用3年就建成為輻射我國東北中西部、內蒙古東部及俄羅斯南部的物流樞紐。

    坐擁天時地利放大自身優勢

    錦州市素有“遼西走廊”之稱,不僅是連接華北與東北的大通道,也是聯繫東北內陸經濟腹地與環渤海經濟帶的黃金通道。錦州的公路四通八達,秦沈線、京哈線等十余條國內主要鐵路穿城而過,具備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海運、空港、管道運輸等5種運輸方式,擁有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先天地利優勢。

    錦州有著巨大的物流需求量,據不完全統計,東北最大的建材批發、蔬菜批發及遼西最大的機動車交易市場近年來相繼落戶錦州,商貿和運輸服務半徑覆蓋東北西部、內蒙古東部近40萬平方公里,每年通過錦州發送的各類貨物近8000萬噸。在承擔“遼西走廊”傳統商貿功能的同時,錦州又成為國際物流縱向運動的“陸海交通大走廊”以及第一歐亞大陸橋物流鏈中最重要的節點。

    自2002年起,擁有絕對地利優勢的錦州市被我省規劃確定為全省三大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之一,這為錦州發展現代物流業帶來良好的天時條件,直接推動了全市物流業發展步入新的快車道。

    發展現代物流,如何把有利條件轉化為市場競爭勝勢?錦州市首先從解決行業管理分散、市場法規不健全、現代物流管理人才緊缺等問題入手,全力創造規範的市場環境,吸納四海商賈,並於2003年編制完成《錦州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綱要及研究報告》,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及配套措施等。

    激勵政策助力物流企業

    現代物流業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産業、黃金産業,是企業在降低物耗、提高勞動生産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泉”,其發展程度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錦州市把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新興支柱産業予以扶持和培育。

    近幾年,錦州市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在項目審批、土地徵用、財政稅收、通關查驗及資訊平臺建設、人才政策等方面出臺相關優惠政策,使現代物流業迅猛發展。到2008年初,錦州市已具有功能完備的物流服務企業11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2家。2007年全年物流業實現增加值109億元,佔GDP的比重達20%,佔整個服務業增加值的50%,物流業正成為錦州經濟新的重要增長點。

    全市依託港口建設了渤海、恒大、華聯北方三大重點物流項目,形成遼西區域(開發區)、淩西和淩南三大物流園區及配送中心,業務流程實現資訊化,形成了地區性油品經銷、糧食銷售倉儲、木材加工和瓷磚批發中心,成為東北中西部、內蒙古東部、華北北部乃至蒙古國、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重要的物流集散地。

    錦州市先後制定了《關於鼓勵錦州市現代物流産業加速發展的若干規定》、《錦州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綱要》等諸多激勵政策,使一批現代物流企業漸成氣候:渤海物流園區打造了滿洲裏、俄羅斯遠東地區和錦州的“三點一線”物流鏈;華聯北方將商業配送網路遍及遼西、遼中地區;恒大物流建成了國家級保稅庫。位於北鎮市的窟窿臺蔬菜批發市場由幾十位農民經營的鄉級批發市場發展壯大為年交易額近5億元、管理現代化、堪為全國同業價格“晴雨錶”的專業市場,黑山勵家小雜糧批發市場等20余家批發市場也快速成長,年交易額突破億元。

    建設資訊平臺提升行業水準

    擁有深厚基礎的錦州物流業已今非昔比,頗具現代意味。為提高物流業各環節的資訊化水準,錦州市大力支援加快物流産業的現代化建設步伐。今年7月,市委十屆五次會議確定了“建設濱海新錦州一綱五線”發展戰略,全市將以錦州灣開發為契機,積極吸引國際大型物流企業前來興業,共同推動、提升錦州現代物流業整體向前發展。

    物流資訊平臺是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物流服務效率的技術保障。錦州市各物流企業積極構建物流資訊平臺,通過電腦和網路技術,高度整合分散于各部門、各環節中的倉儲、運輸、包裝、裝卸、加工等功能,溝通不同領域的物流運作,完成各種資訊通道之間的互能互聯,實現資源共用、資訊共用,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

    如今,恒大物流投資建設的遼西口岸物流公共資訊平臺正協助海關、檢驗檢疫、海事等口岸監管部門實施物流監管職能,優化口岸通關業務流程,提高了通關效率,年可實現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10億余元。窟窿臺蔬菜、常興店葡萄、黑山勵家雜糧等批發市場也建起了網路現代資訊交流平臺,全國同業資訊一點即知,市場進入良性運營,周邊鄉鎮農民的收入因此大幅上升。(王春榮  寧旭)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