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遼寧沿海經濟帶

“五點一線”系列報道 錦州灣崛起現代化濱海新城

發佈時間:2021-09-08 06:44:14
    緊抓我省“五點一線”開放開發的重要戰略機遇,錦州市委、市政府採取有力措施強力開發錦州灣,今年以來,錦州灣開發取得一系列振奮人心的標誌性進展:錦州港與大連港啟動實施戰略合作,錦州港後方鐵路通道實現國鐵直進直出,西海國際工業園的光伏、汽車零部件産業園的領軍型企業發展迅猛,80萬噸乙烯、船舶工業園、大唐熱電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白沙灣新城區建設全面推進……市委書記劉志強告訴記者:“‘五點一線’開放開發,加快了錦州建設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步伐,宏偉藍圖正在錦州灣畔變成現實,一座工業發達、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濱海新城區拔地而起!”

    “億噸大港”志在必得

    臨港工業化,港口是龍頭。港口的快速發展不僅可以使錦州獲得發展的原動力,而且關係整個遼西沿海城市群的開放開發,對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今年4月17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將錦州港納入“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重點支援區域,為錦州港早日建成億噸大港增添了一個重要砝碼。錦州市在加快億噸大港建設步伐的同時,進一步明確了全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五點一線”發展戰略要求,強力開發錦州灣的決心不變,把錦州灣建設成渤海一顆璀璨明珠的目標不變。一系列有力措施使得錦州港生産營運步入開港以來的黃金髮展階段,上半年完成吞吐量2438.6萬噸,同比增長18.6%,相當於2004年錦州港全年的吞吐量;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43001標箱,同比增長64.9%。

    促使錦州港上半年各項運營指標大幅攀升的一個最直接原因,就是今年初正式實行的國鐵列車直進直出。這一全國首創的國鐵、港鐵、地方鐵路“三鐵”聯運模式,大大提高了鐵路入境口的通過能力和港口作業效率,裝卸車總數是去年同期的2.08倍,火車一次性作業停時減少4.01小時/車,尤其是與直進直出有關的煤炭裝卸車數是去年同期的3.56倍。國鐵直進直出這一錦州市委、市政府積極運籌,瀋陽鐵路局竭誠服務的創舉,成為錦州港各項指標全線飄紅的強力助推劑,到今年底,錦州港的吞吐量將突破5000萬噸。

    6月18日正式開工、計劃于三年後建成通車的錦州至赤峰鐵路工程,將成為貫通內蒙古中東部地區的出區達海通道,使錦州港成為第四條北煤南運大通道的出海口,成為貫通蒙俄、南北向歐亞大陸橋的出海口、國際物流新節點。與該鐵路工程配套的錦州港5000萬噸/年專業化煤炭碼頭項目核準報告已於今年2月上報國家發改委,項目建成後,錦州港的吞吐量將得到極大提升。

    未來值得期待,但錦州灣的建設者決不等待。錦州港目前正式啟動了與大連港的戰略合作,大連港注入19.11億元資金成為錦州港的第二大股東,引入中電投、華潤電力等投資方,一舉打破資金瓶頸,港口西部海域開發全面開始,重點工程建設得到有效推進,開發海域長度和擁有泊位數量將在未來三年內實現倍增,建設億噸大港的宏偉目標已經指日可待!

    西海引資再提速

    錦州港與西海工業區零距離,其巨大優勢推動港口經濟、臨港産業強勢發展。炎熱的夏日裏,錦州灣整體開發建設熱潮涌動,大型臨港産業園區的建設和生産正在全面進行。

    到去年末,錦州灣西海工業區建設總投入完成17.5億元,目前,西海國際工業園路網、電網、輸水管線及各項配套工程已完工,白馬綜合工業園的配套基礎設施得到全面完善,白沙灣行政生活區開發建設如火如荼。工業區內已有東方集裝箱生産基地、匯源果汁、兵吉燕低碳脂肪胺等30余個項目建成投産,今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2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5億元,地區稅收收入2.07億元,高新技術産品增加值4.46億元。

    而今年是西海工業區開發建設投資規模最大、項目建設最多的一年。隨著錦州港輻射能力的不斷提高、西海工業區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西海工業區招商引資再次提速,一批有牽動力的大項目開工建設的熱潮正在形成,今年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6661萬美元,同比增長201.1%;實際利用域外資金4.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4%;已開工項目12個,總投資超過16億元,並有一批大項目在下半年開工。
    
    按照開發區總體規劃,西海工業區將建成錦州發展臨港大工業的高水準示範區,並使臨港産業向大型化、專業化園區方向發展。依託西海工業區在投資政策等方面的優勢,按照專業化園區招商的思路,目前已專門規劃出光伏和汽車零部件産業兩個專門園區,光伏産業園在西海工業區的規劃總面積達1500畝,一期總投資為25億元人民幣,目前,總投資1.5億元的300噸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總投資1.28億元的1000噸光纖及半導體用石英玻璃,總投資1億元的100兆瓦太陽能電池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隨著光伏産業的發展壯大,産值將不斷攀升,力爭到2012年,産值達到80億元。汽車零部件産業園規劃面積1000畝,總投資2.5億美元,該産業園成為韓商投資的熱點,去年以來,已有多家韓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派員來開發區考察,簽訂合資合作協議。

    著眼于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併發揮對外開放示範作用,錦州還在西海工業區積極推動華潤發電、80萬噸乙烯、石油洞儲、煉化一體化、船舶修造基地、煤化工等重大項目建設,注重引進國際級國家級大公司大集團,積極推進開發區晉陞為國家級開發區、保稅物流中心和港區聯動試點申報工作,同時啟動新列入省“五點一線”重點支援區域的娘娘宮臨港産業區、大有工業園區建設,打造集群性戰略性經濟帶,使其真正成為先進技術的承接地和擴散地,成為高新技術的原創地和産業化基地。

    濱海新城展新姿

    規劃面積11平方公里的白沙灣行政生活區被正式納入西海工業區兩年多來,這座承載著建設濱海新錦州重大歷史使命的濱海新城,早已超越了生活配套區的簡單概念,而成為錦州城市南擴戰略的最前沿,昂然挺立於錦州灣畔,觸摸大海,擁抱未來。位於西海工業區內的白沙灣行政生活區,在去年50萬平方米樓盤相繼竣工之後,今年在建並將於年底竣工的樓盤將突破100萬平方米。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建設,以經營城市的理念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是錦州西海工業區的一個突出特點。

    白沙灣行政生活區是錦州城市南擴的最前沿,是展示濱海錦州新形象的最佳平臺,能夠直接提升西海工業區的吸引力。開發建設突出高標準、高品質,嚴格依據高水準、國際化詳細控制規劃進行。開發區今年以環境建設年為契機,投資12.5億元加緊實施道路、工民建、供電、供水、綠化、亮化等七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改善投資發展環境。七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中,道路工程建設總投資約3億元,“三橫五縱”道路拉開白沙灣城市主體框架;專門為企業建設的汽車零部件産業園孵化器剛剛建成並有企業入駐;10項房建工程和海防堤及回填平整工程、供電、供水工程的實施,使西海工業區的功能進一步完善,具備了擺置大項目的條件。

    圍繞“三園、一帶、一中心”的開發建設總體佈局,開發區計劃3年投資25億元用於白沙灣開發建設,實現向南與開發區起步區齒唇相連,道路寬敞相通,高樓鱗次櫛比;向西與西海國際工業園和白馬綜合工業園遙遙相映,呈現協調發展之勢;向北與空心臺森林公園相依相抱,形成自然綠色景觀;向東與大海等自然景觀相襯相融。同時,沿筆架山景區、夢蘭灣景區、海濱浴場和沿濱海路至老龍頭望海廣場的觀光旅遊帶與濱海新城相互襯托。

    目前大批房地産開發商將投資重點鎖定於此,一批高檔海景住宅小區相繼開工建設,大規模海景住宅成為濱海新城區的新亮點,許多消費者紛紛表達在白沙灣居住或投資的願望,其中不少是北京、瀋陽等外地市民。(董昕  袁世傑)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