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當年在人們的腦海中形成的概念或者印像是小漁村和海邊荒灘,如今卻成為葫蘆島市沿海開放開發的代名詞和橋頭堡,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標桿。眼下,葫蘆島市沿海開放開發的強勁勢頭已經由北港一點擴展到整個地區,“大北港”概念也迅速成為葫蘆島人的共識,為了開創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嶄新局面,他們正將“大北港”概念逐漸放大。車行葫蘆島北港工業區寬闊平坦的柏油路上,但見一派繁忙景象:車水馬龍的創業路北側,葫蘆島海擎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投資36億元的生産大重型壓力容器裝備項目,正在緊張地進行場地回填,部分設備已經進場;路南邊,全省“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單體投資最大的項目———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86億元的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一期工程3345畝土地平整已經完成,土地預審、項目環評調查等相關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抓緊進行……
在遼西錦州灣沿海工業區的西端,葫蘆島人艱苦創業,頑強拼搏,開創出了北港工業區又好又快的發展新局面:他們不僅提前一年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目標的第一步———基本完成綜合産業園、船舶製造配套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一定經濟規模;葫蘆島港一期工程投入運營,獲准開放,港口二期工程及打漁山工業園區等其他幾個功能分區實現開工。與此同時,他們還在以“創造優異的産業生態環境,良好的人居環境”為目標,致力實現著船舶製造及船用配套、石油精細化工、有色金屬精深加工、港口倉儲物流及輕工産業加工四大産業集群在北港的集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對土地等資源的強烈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
在2006年4月,葫蘆島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剛剛組建之時,尚在圖紙上的北港工業區還是一片海邊荒灘。百廢待興,百業待舉,肩負著全市乃至全省重托的管委會一班人,面對在全省“五點一線”起步最晚、起點最低的客觀實際,迅速投身到繁重的基礎設施建設中,連續188天日夜奮戰,超負荷拼搏,當年10月就超常規實現了北港工業區綜合産業園的4.3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可貴的是,即便在這個急切的過程中,建設者們也沒有頭腦發熱,依然堅持“好字優先”,做到了科學規劃、合理施工,保證了北港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標準、高品質,使北港的硬體建設一齣手就走在全省“五點一線”的前列。如在依法依規開展海域用地報批上,他們未雨綢繆,提前規劃,當年葫蘆島北港的海域報卷審批量就佔了全省總量的40%多,居“五點一線”中各點的首位,為北港的下一步大發展預留了充分的發展空間。
“築巢”為了“引鳳”。去年以來,葫蘆島經濟開發區工作重心開始戰略轉移,在不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他們把招商引資、上項目列為頭等大事來抓。難得的是,面對當時空曠的工業區,心急如焚的開發區一班人沒有追求一時的形象進度,而是既抓當前,更重長遠,摒棄急於求成心理,力戒“芝麻”項目遍地開花,主動加壓,提高標準,著重圍繞葫蘆島石化、有色、造船、能源四大主導産業招商,主攻對區域經濟牽動力大、長遠發展後勁強的重大“西瓜”項目。
可是,在目前招商引資依舊面臨激烈競爭、“五點一線”中其他“點”發展態勢更是咄咄逼人的形勢下,他們是怎樣做到保持這份“冷靜”的呢?“無它。主要源於我們對土地等資源的強烈憂患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北港工業區寸土寸金,如果我們不加以控制,讓小項目很快佔盡土地,我們堆積木般所創造的一時‘繁榮’,很快就會被其他‘點’遠遠超越。那時,我們就是歷史的罪人了。”葫蘆島市委常委、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愛軍如是回答。果然,佔地1677畝的海擎大重型壓力容器裝備製造項目之所以從初識到落戶北港工業區只用了20多天時間,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裡能夠提供連成片而且臨海的‘熟地’”。
“在北港,上項目行,圈地不行。”招商選資的北港工業區已落實的57個項目,總投資332.47億元,單個項目平均投資額5.83億元。
“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下的項目,除高科技項目外,北港現在基本不予考慮。”目前,總投資50億元的大唐國際5000萬噸煤碼頭、總投資25億元的大唐國際發電和總投資30億元的中冶集團3萬噸鎳冶煉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正在緊張推進中。
不惟如此。在北港投資的環境門檻也正在越來越高。按照污染物“零排放”要求,他們日前出臺了《葫蘆島北港工業區環保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這是北港的生命線,誰説情也不行!”去年以來,北港毫不猶豫地斷然拒絕了3個投資額均超億元且利稅率很大的有污染項目。與此同時,對進區企業,他們開展環境保護二次優化工程,全面推行清潔生産。對企業污水和垃圾同步集中處理,他們已與新加坡預科環保工業(私人)有限公司全面簽約合作,工業區第一個污水處理廠不日即將開工興建。
讓北港的軟體和硬體一起叫響
條件如此“苛刻”,為何北港工業區的招商還這麼成功?物以類聚。主動選商,科學集聚關聯企業、完備産業綜合配套能力,是北港工業區的一大招商“法寶”。他們一邊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全方位拓展招商領域,聘請經濟界知名人士、大型國企領導等為招商顧問,在廣東、上海、浙江等全國重點區域設立代理招商機構,一邊悉心研究主導産業上下游産品鏈,有的放矢地拜訪客商,推動形成産業集群,進而借助産業平臺強化招商引資“磁力”。如在造船及船舶配套方面,北港已吸引投資14億元,産業集群初露端倪。
“對符合科學發展這一大前提下的進區項目,我們的服務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錦西石化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指揮部負責人感觸最深的,是北港的高效率。去年12月23日,項目土地填海整理工程全面啟動。開發區人當時喊出了“100天完成任務!”果然,今年4月1日,工程全線竣工。鹽鹼灘上,平均每天8000台次重載車輛往來有序穿梭,100天回填土方930萬立方米,整理土地3345畝。
為給企業營造一方發展佳境,他們構建了以招商部門為前導,以企業服務中心為樞紐,貫穿全程的“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格局。今年上半年,他們為入區企業協調辦理和代辦工商、稅務、規劃、土地、環評、安評等手續370件次,解決各類問題600余件次。為降低企業建設成本,他們在全面落實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減免各種費用800余萬元的同時,還積極協調科研、環評等方面的社會仲介服務機構降低收費標準,節約企業支出近400萬元。在幫助入區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上,他們也是不遺餘力,通過開展銀企對接,已為企業融資1.2億元,爭取貸款貼息近3000萬元。到哪找這麼好的環境和服務去呀?上完一期又追加資金上二期的投資現象正在北港蔚然成風。現在,投資6億元、主導産品出口居國內首位的七星鋼管集團二期工程也已開始了設備安裝調試,其投産後,企業年産值將達到20億元。日前,馬來西亞俐馬集團與新加坡凱發集團聯合投資4000萬美元的L-乳酸項目剛剛投産,企業就開始與開發區洽談再投資建廠上二期工程的問題了。
好中求快,“大北港”概念呼之欲出
去年以來,負重奮進、勇於拼搏、率先發展的“開發區精神”開始在北港工業區34.94平方公里土地上全面開花。工業區規劃的3平方公里打漁山工業園和3.16平方公里船舶製造配套園分別交由連山區、龍港區負責組織實施,使北港形成了以開發區為主體,以龍港區、連山區為兩翼,主體帶動、兩翼齊飛的快速發展新格局。目前,船舶製造配套園海域回填工作基本結束,完成總土方量2200萬立方米,其他配套工程正在抓緊實施,部分企業落戶園區,累計實現投資4.1億元;打漁山工業園建設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主幹道路已施工2500米。全工業區已開發土地面積19.71平方公里,佔北港總規劃面積的56.4%。葫蘆島港區供水、供電、道路及港口聯檢辦公樓、邊檢中隊訓練營房等工程已竣工,港口全面開放獲得國務院批准,驗收工作正在進行中。“兩雜”碼頭投入運營,吞吐貨物過百萬噸,“兩油”碼頭附屬設施建設也得到了逐步完善。
又好又快需要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以人為本,葫蘆島開發區切實維護周邊農民的合法權益。兩年多來,他們累計實施了各類拆動遷800余次,近3億元補償款全部按時足額發放到位,各種矛盾糾紛均得到了及時有效化解,未發生一起越級群體陳情事件,保持了開發區周邊的社會穩定。很多農民還告別鋤頭,穿上工裝成為北港工業區的“藍領”。
科學發展,使北港這張白紙上,逐漸畫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上半年,全區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3890萬元,比去年全年還多近千萬元;洽談和落實項目77個,總投資規模526.8億元。一個功能完善、蓬勃發展的現代工業區雛形,已經展現在遼寧“五點一線”的最西端。(翟新群)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