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船舶工業已列入遼寧裝備製造業 “十一五”規劃的重點支柱産業,進一步確立了船舶工業的地位。到2015年將形成開發、建造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年造船能力達到1500萬載重噸,年産量1000萬載重噸,將把遼東灣打造成世界級造船基地。在全省100個重點工業結構調整項目中,就有多項造船基礎設施改造、造船基地建設以及船舶製造業及配套等項目,總體建設資金上百億元。項目建成後對地區經濟的拉動作用將難以估量。
骨幹企業跨入世界造船業第一方陣
2007年7月27日,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渤船)大型造船設施主體完工暨29.7萬噸超大型油輪一號船開工典禮隆重舉行,這標誌著遼寧振興老工業基地首批國債項目之一的渤海船舶重工大型造船設施項目開始投産。
作為中國造船業的骨幹企業,渤船在“十五”時期就把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作為主攻方向,努力縮小與世界先進船廠的差距。但造大船要有大船塢,尤其是船塢的規模、現代化程度決定了所造船舶的大小、建造週期。2003年,渤船抓住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性機遇,提出了興建大型造船設施工程,被列為國務院批准的首批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25.3億元。
經過兩年多建設,項目共填海造地80公頃、新增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主要包括一座長480米、寬107米、深12.7米的30萬噸級造船塢,設有兩座600噸龍門起重機、浮箱式塢門等配套設備;兩座長750米、可停靠30萬噸級大型船舶的綜合碼頭以及一座長259.5米的材料碼頭;在碼頭岸線邊,新建的鋼板預處理線、船體聯合工場和分段裝焊工場、分段預舾裝場地、分段涂裝一直到船塢總組裝呈直線佈置,可使生産工藝流程順捷,物流進出方便。同時,具有當今世界先進水準的切割、曲形、平直、涂裝等生産中心也已相繼投入使用。
業界評價,大型造船設施的投産使渤船的民品船舶年生産能力從50萬噸一舉躍升至200萬噸,成功跨入世界造船業的第一方陣。工程投産後每年新增産值51.3億元,利稅增長50%以上。
利用國債進行造船基礎設施改造的還有大連船舶重工集團 (下稱大船)。
大船是全國最大的造船企業,船舶總裝能力和水準名列世界第七位,以超大型油輪、大型集裝箱船、大型滾裝船、化學品船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型以及海上鑽井平臺等海洋工程為主流産品。大船曾為新加坡太平船務公司建造4250標準箱集裝箱船,實現了水上安裝、水下調試的目標,顯示出中國造船業趕超世界先進船廠的能力,建造總週期314天,達到了世界造船先進國家水準。“海洋石油116”號海上浮式生産儲卸油裝置圓滿出塢,標誌著大船海洋工程建造水準取得了新突破。
為提高企業的産品技術水準和生産能力,大船實施了造船基礎設施改造項目,即填海造地,在外海近水域填海造地20.87萬平方米,在填海區域北側新建375米舾裝碼頭,並安裝兩座30噸門坐式吊車,填海區域新建部件裝焊廠房、部件集配場和分段裝焊廠房、舾裝中心、集配中心並配置部件裝焊門架、起重機及電焊機等加工運輸設備,建設大型船舶生産設施,項目建成後實現年新增造船能力50萬噸。項目從2006年開建,今年基建工程完工,平臺可進塢鋪底;年底船塢400噸龍門吊投産;防波堤、岸壁碼頭基建工程于2008年7月完工;陸域建築也相繼投入使用。整個項目將於2009年建成。
基地建設支撐遼寧造船業破浪遠航
目前,世界船舶工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船舶工業也是我國振興裝備製造業的重點産業,更是我省重點發展的産業之一。面對造船工業的良好發展機遇,業界認為,遼寧造船工業做大做強,不僅要積極扶持造船業發展,繁榮環渤海造船工業帶,還要狠抓總裝造船,形成規劃科學、佈局合理的總裝造船基地,為産業結構的不斷優化打好基礎。
眼下,遼寧船舶基地建設風起雲湧。
8月3日,中遠集團在大連建造的大型造船廠正式開工。早在兩年前,大連市政府與中遠集團簽署協議,中遠集團將在大連建造一個以生産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為主的國內一流大型造船廠。造船項目選址在旅順經濟開發區船舶製造産業園區,佔地1.46平方公里,海域1平方公里。項目一期固定資産投資預計35億元,設計生産能力107萬載重噸。遠期設計生産能力240萬載重噸。項目已列入國家《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是國家環渤海灣船舶建造基地重點項目。項目建設將助推大連市造船業,對大連國際航運中心和造船基地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我省推進“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裝備製造産業發展的一大亮點,位於營口大遼河畔的遼寧船舶工業園已與德國、英國等國家船東簽訂了萬噸以上船舶建造合同16艘,32萬載重噸。繼早前下水的“靜洋希望號”和“渤海挑戰者號”兩艘貨輪成功交付船東使用後,該園區還將再交工出口船舶4艘。
3月18日,遼寧船舶工業園為英國安格羅公司建造的5.7萬載重噸散裝貨輪正式開工建造,這是該工業園自建立以來建造的首條大噸位船舶,標誌著遼寧船舶工業園船舶建造能力大幅度提升。
省委、省政府批准實施的《遼寧船舶工業發展規劃綱要》中,把遼寧船舶工業園定位為高技術附加值中小船舶生産基地。遼寧船舶工業園的成立可為周邊造船企業,比如大船、葫蘆島船舶重工乃至日、韓等國提供高技術附加值的中小船舶配套産品。
遼寧船舶工業園高附加值中小船舶和中間産品生産基地建設項目劃分為四個功能區,總建築面積24.7萬平方米,主要建設船體構件加工製作中心廠房、部件裝焊廠房、分段裝焊廠房、分段涂裝廠房等配套公用設施。新建鋼料堆場、分段、總組、預舾裝場地,改造1號、8號船臺,新建2號、3號船臺及舾裝碼頭。項目建成後規劃年鋼材預處理及切割加工能力10萬噸/年;中小型船舶生産能力16艘,中間産品生産能力5.5萬噸,其中艙口蓋10250噸,船體分段38500噸,民用鋼結構及其他6250噸。項目總投資106200萬元。截至2007年11月底累計完成投資25210萬元,建造2萬噸級船臺兩座,並已投入使用;建造船舶分段場地15000平方米;建造鋼材預處理和船體小構件製造中心廠房19500平方米,並已投入使用。
得到國債資助建設的造船基地項目還有大連船舶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遼寧渤海造船有限公司的建造基地項目。
大連船舶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造船基地位於甘井子區大連灣街道前鹽村,規劃總用地134.62公頃,規劃陸域用地56.46公頃,規划水域用地78.16公頃,工業生産用地29.76公頃。基地年生産能力可達到建造大型自升式鑽井石油平臺4座、半潛式鑽井平臺1.5座,年平均産值約80億至100億元。項目總投資163169萬元,主要建設半潛式鑽井平臺建造專用船塢一座、自升式鑽井平臺建造場地等工程項目。基地從2006年11月開工建設,2007年一季度已開始局部投産。
總投資31077萬元的遼寧渤海造船有限公司造船基地建設項目將建7萬噸級船臺、舾裝碼頭、主要生産車間及公用配套設施等。年生産能力27萬噸,船型以油船、散貨船、集裝箱船為主。自2006年6月開工建設,預計2008年9月建成投産。
業內人士認為,遼寧幾大造船基地的如期建設,將極大提升遼寧造船業的快速發展,拉動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加速遼寧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著力提高國産化船舶配套設備裝船率
統計顯示,一個大型造船企業需要近千家企業為其提供配套服務産品,有“一船出口,千家受益”之説。以一艘30萬噸油船為例,能創匯6000萬至7000萬美元,産值的60%至70%是由船舶配套企業創造的。
我國船舶工業在“十一五”期間將實現造船産量2500萬噸,國産化船舶配套設備裝船率目標為65%,但目前我國船舶配套設備國産化只有40%左右。
遼寧“十一五”規劃提出,大力扶持船舶配套産業的發展,加快船用柴油機、船用推進器、船用閥門等主要配套産品開發,推進大馬力船用柴油機、特大型螺旋槳、高性能船用閥門的國産化和批量化。加快大連、營口等船舶配套加工園區的建設,構築地方船舶配套體系,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債資金有多項就是用來支援船舶配套製造項目的。得到重點支援的有綏中船舶配套有限公司和遼寧宏冠船業有限公司。
綏中船舶配套有限公司船舶配套項目佔地面積749041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73567平方米,其中生産廠房64115平方米。主要建設材料碼頭、鋼材預處理、部件裝焊、分段裝焊、分段涂裝、預舾裝、集配中心等生産建築設施以及輔助設施,項目總投資52800萬元。2006年5月開工建設,2008年第一季度開始陸續進貨,同步開始安裝。目前基本完成安裝工程,眼下正陸續完成設備調試,實現局部試産,8月份具備投産條件。
由於國債資金的支援,位於盤錦船舶製造産業園區內的遼寧宏冠船業有限公司目前正抓緊進行第一艘油輪的船隻分段製造。這是由武漢百步亭集團和浙江省台州宏冠船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一家股份制中型現代化造船企業。公司與新加坡簽訂4艘成品油輪訂貨合同,載重6.7萬噸,合同金額8000萬美元。另與德國簽訂8艘化學品船的訂貨合同,合同金額2.5億美元。公司30萬載重噸船舶製造項目總投資4.5億元。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産,現具備10萬載重噸生産能力。二期工程擬上一座3萬噸船塢,使船舶加工能力擴至20萬載重噸。項目達産達效後,可實現銷售收入21583萬元,利稅5300萬元,利潤2800萬元。
目前,全省擁有各類船舶配套企業40余家,在國內船舶配套行業中擁有較高知名度和産品市場佔有率。通過強強聯合以及新建、擴建基礎設施和佈局調整,遼寧船舶出口産品國産化設備裝船率將大大提高。(高慧斌)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