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起排頭兵的責任
夏日,穿行在大連黃渤海沿岸。在大窯灣底和大連灣北岸為主的臨港臨海裝備製造業集聚區內,大眾一汽30萬台發動機、塞邁拖拉機、一重大連公司千噸級加氫反應器等一批投資額和牽動力巨大的項目,以及大型船用曲軸、加氫反應器、數控機床及功能部件等國內領先的代表性産品,刷新著人們對傳統裝備製造業的印象;在渤海岸線的長興島和旅順口,STX、中遠大連造船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為大連造船基地的崛起蓄積著新的能量。
統計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大連市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91.68億元,同比增長1.43倍,對全市工業主營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40.3%,完成工業增加值231.1億元,增長29%,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8.9%,累計實現利潤總額42.87億元,同比增長64%。
承載著我省帶動“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龍頭的使命,經過一年多的加速發展,大連的“兩區一帶”如今正成為先進裝備製造業展示風采的大舞臺,成為我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製造業基地進程中的奪目亮點。
佈局黃金海岸
黃金海岸的獨特優勢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關注。大連的最大優勢是臨港臨海,要充分利用渤海、黃海岸線資源,進一步搞好整體規劃和産業佈局,打造“兩區一帶”臨港臨海先進裝備製造業聚集區,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努力成為“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的龍頭,為我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製造業基地提供有力支撐。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和優勢,圍繞“兩區一帶”,進一步加快新型産業基地建設,使大連成為新型工業基地,不僅承擔起“五點一線”排頭兵的責任,還要把全省的沿海地區發展帶動起來。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為決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的大連指明瞭方向。
作為國內裝備製造業的重要基地,大連裝備製造業産業規模大、門類多、技術力量雄厚。近年來,抓住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對沿海開放的雙重機遇,大連的裝備製造業具備了實現新跨越的基礎。但不足的是大連還缺乏規模較大的工業聚集區,同時,大連有影響力的企業和品牌還不夠多,急需通過佈局調整引進和聚集一批牽動力強的高端産業項目,推動裝備製造業在傳統基礎上實現升級。
結合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和大連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內在需求,把握國際新一輪産業轉移及國家大力支援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大連市迅速出臺《關於充分發揮臨港臨海優勢,加快“兩區一帶”建設的意見》,編制了“兩區一帶”佈局規劃,明確了全市裝備製造業的空間佈局:依託大窯灣港口和保稅功能,建設包括開發區、保稅港區、雙D港、金州開發區在內的以發展數控機床和汽車總裝及零部件為重點的裝備製造業臨港聚集區;依託大連灣深水岸線,建設以發展大型裝備及零部件為重點的裝備製造業臨海聚集區;依託渤海岸線,在長興島臨港工業區、三十里堡工業區、旅順開發區等區域內,建設以發展造船業為重點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及配套産業帶。規劃還提出了以國家“十一五”重點攻關的六大類重大技術裝備為主攻方向,通過集群發展、重大高端項目支撐、科技創新,重點建設高檔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産業化、船舶造修和海洋工程及配套生産、重型裝備和大型設備研製生産、軌道交通設備製造、發電和輸變電設備研製生産、汽車零部件和整車總裝出口等六大産業基地,做強大型冶金設備、關鍵基礎部件等七大優勢産業,確立了大連先進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方向和路徑。
彰顯集聚效應
登臨長興島,曾經的小漁村八岔溝上,一大片藍色的廠房拔地而起,在藍天碧海的輝映下蔚為壯觀,這就是正在建設中的韓國STX造船項目。這個全球排名第六的造船企業,目前確定在長興島的投資項目累計超過30億美元,第一條船今年12月份可望下水。圍繞龍頭項目,長興島正規劃建設佔地160萬平方米的船舶配套産業園,其中一期為項目作配套的核心企業將達20多家。而按照規劃,未來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00家,長興島也將建成中國北方最具規模的船舶配套産業集群。
沿渤海岸線向南,旅順經濟開發區船舶配套園內,中遠造船項目建設正緊鑼密鼓。作為大連“兩區一帶”裝備製造業發展戰略實施以來進駐的首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達38億元的中遠大連造船項目將於2009年底建成投産,屆時將逐步形成250萬至300萬載重噸的年造船能力,年産值可達7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造船廠。
渤海灣沿線船舶和海洋工程及配套産業帶集群發展的蓬勃場景,正是大連“兩區一帶”先進製造業集聚效應的生動展現。為儘快把“兩區一帶”打造成先進裝備製造業的聚集區,大連市圍繞《關於充分發揮臨港臨海優勢,加快“兩區一帶”建設的意見》提出的“建設六個産業基地、做強七個優勢産業”的要求,通過專項資金等優惠政策引導重大高端項目向這裡集中,“兩區一帶”所涉及的各區域內的各級政府也圍繞産業鏈條招商選資,去年,僅市級財政對裝備製造重點企業的貼息補助就拿出1.2億元,從而形成強烈的磁石效應。如今,在“兩區一帶”,中國一重、中遠集團、一汽集團等中央及外埠企業的大項目已經開工建設,STX、萬邦、道依茨、塞邁、利渤海爾等40多家知名企業在連投資建廠,這些國內外知名的裝備製造企業與大連的優勢裝備製造企業一道,迅速形成了“兩區一帶”龐大的先進裝備製造業集群,並拉動著大正船舶、光洋科技、大森數控等民營裝備製造企業板塊迅速崛起,成為大連裝備製造業的新生力量。
創新引領升級
7月11日,在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泉水製造基地船用曲軸公司開闊的廠房內,一根長9.37米,重108.049噸的6S70MCC型船用曲軸已經檢測完畢,等待發運給用戶,這是自去年12月29日首根大型船用曲軸下線以來,該公司生産的第8根大型船用曲軸。
大型船用曲軸的研製成功和批量生産是大連裝備製造企業依靠自主創新,提升産品産業水準,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一個縮影。
在加速産業集聚的同時,大連市始終把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貫穿于“兩區一帶”建設的全過程。積極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通過爭取國債資金和省、市政府的專項資金投入,重點支援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研發、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企業技術改造,使大連的重大技術裝備不斷實現新的突破: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1.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國産化率達到85%以上,開發研製出國內首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環吊;
大連船舶重工自行設計建造的我國首座120米自升式鑽井平臺,榮獲2007年中國企業“新紀錄重大創新項目”稱號;
瓦軸集團攻克風電轉盤軸承高可靠性等核心技術,成為國內最具實力的風電軸承製造企業;
大連機床集團研發的新一代大功率高速精密電主軸、中空強冷滾珠絲杠副等産品綜合性能居國內同類産品領先水準,機床集團、光洋科技、大森數控等企業研製的中高檔數控系統開始裝備國産數控機床;
一重大連公司在國內率先研製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壓力容器,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在國家確定的16大類重大裝備研製攻關項目中,大連市在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設備、大型石化裝備、鐵路和城軌交通車輛、大型高速精密數控機床及數控系統、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重大裝備配套等6個領域取得新的進展。
放眼望去,在“兩區一帶”搭建的100多平方公里的大舞臺上,大連裝備製造業正以創新演繹著全面升級換代的精彩。(楊麗娟)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