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石橋市把發展迴圈經濟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採取以企業為主體、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相結合等有效措施,加快重點産業節能減排及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開發。2006年以來,全市實施迴圈經濟科技創新項目36項,總投資達11.6億元,實現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07年,該市被列入全省發展迴圈經濟試點縣行列。
形勢嚴峻機遇也多
鎂産業是大石橋市的主要支柱型産業,但鎂産業的一些環節仍然存在較大的關鍵和共性技術問題。電熔鎂砂是鎂産業的重要基礎原料之一,該市現有電熔鎂爐516台,約佔全省的47%,每年電耗超過30億千瓦時,佔營口地區工業電耗總量的50%以上。電熔鎂生産工藝粗放、能耗高、污染重等問題嚴重制約了這一行業的發展。然而,嚴峻的現實狀況也讓大石橋看到了發展的機遇。2007年5月18日,在省、市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援下,該市實施了鎂産業綜合節能工程,聘請了以柴天佑院士為首、以東北大學為主的專家組,緊鑼密鼓地開展電熔鎂綜合節能技術攻關。該市科技局的同志這樣描述到“十一五”末時將取得的成果:實現電熔鎂砂生産噸耗電量降低20%,優質品産出率提高5%,僅大石橋市鎂産業每年可節省用電5億千瓦時以上,創造經濟效益2.5億元,提高優質品産出5萬噸,創造經濟效益0.5億元。如果成熟技術在全省推廣,每年將創造直接經濟效益6.32億元。
産業升級的契機
實施鎂産業綜合節能工程,大石橋市的眾多企業幾乎不約而同地認識到了這是鎂行業産業升級的絕佳契機,青花集團、嘉晨集團、新型集團、群益集團、石佛電熔鎂砂廠等企業都積極參與其中,在“自動控制”、“超低頻電源”、“無功補償”、“新型電熔爐”等科研項目上整合攻關,力求各個擊破。
以自動化控制為重點的綜合節能技術整合創新,主要在群益集團等企業實施。採訪中,群益集團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研製出的智慧控制裝置,自動控制電極升降,提高了工藝控制的精確度,降低了對操作人員的依賴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省耗電3%左右。他們還與遼寧科技大學合作,開發大功率電熔鎂爐變頻電源,研究低頻冶煉技術,在電熔鎂生産上綜合節電達到13.3%,在大結晶生産上綜合節電達到15%以上。
石佛電熔鎂砂廠則與瀋陽北辰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製了BCH-5150礦熱爐綜合節電裝置,該裝置是專門為電熔鎂爐節能降耗研製的,經初步測試,節電達到8%以上;營口青花集團自主研發的高純鎂砂燒結新工藝,提高了産品産量和品質,也達到了節能減排的目的,電耗由原來的140千瓦時/噸降為130千瓦時/噸,油耗由原來的46公斤/噸降為37公斤/噸。據了解,到目前為止,部分技術的突破,已使該市鎂行業的綜合技術節電指標達到8%至15%。
點燃重生之火
大石橋市近年來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支援相關企業開展産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鼓勵企業走産學研結合發展之路,拓展技術創新領域,重點開發轉化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産業連結技術、“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等。
坤橋化建有限公司的“綜合利用菱鎂礦廢棄渣生産氧化鎂系列産品及回收液態二氧化碳”技術,經過多年的實驗研究,已形成自主智慧財産權,並建成年産輕質氧化鎂3萬噸、回收二氧化碳3萬噸的生産線。昔日被礦山企業作為廢料墊路或倒掉的菱鎂礦廢棄渣,如今成為坤橋化建公司的“富礦”,公司年綜合利用菱鎂廢棄礦渣和粉礦達6.6萬噸。
大石橋市遼濱炭黑廠則一直在開發利用炭黑尾氣發電技術,將尾氣中的可燃氣體和炭黑粉塵燃燒,産生的熱能可以用於工業發電、企業生産、生活用蒸汽以及取暖。目前,該廠擁有的三套炭黑生産裝置年生産能力達6.5萬噸,建有一座發電站,年發電能力1100萬千瓦時。
遼科東達化工公司利用相轉移催化新技術,以硼泥為原料生産鎂化合物系列産品,可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工和航空航太等領域,每年可消化10萬噸硼泥,生産1.5萬噸輕質碳酸鎂、0.5萬噸輕質氧化鎂,年産值上億元。(徐鑫)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