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點一線”按照“以點連線、以線促帶、以帶興面”的空間發展格局,形成沿海眾多特色産業園區和城市共同發展的局面。其整體優勢集中表現為組合效應、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
□應根據各個産業園區不同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準確定位各自的發展方向,突出各自的産業特色,注重園區間的合理分工與協作
□“五點一線”戰略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中央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和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的大背景下提出並實施的,具有後發優勢
□“五點一線”的後發優勢不僅包含技術引進或技術模倣的優勢,而且包含後發地區在利用生産要素方面所擁有的全部潛在的有利條件,組成了一個“全要素後發優勢體系”
建設“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是加快遼寧全面振興的重大戰略,需要認真把握和充分發揮其整體優勢與後發優勢。
“五點一線”是遼寧沿海整體開發戰略,具有整體優勢
遼寧沿海經濟帶由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和葫蘆島6個沿海城市所轄21個市區和12個縣(市)組成。“五點”是指五個重點發展區域,包括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遼寧營口沿海産業基地(含盤錦船舶工業基地)、遼西錦州灣沿海經濟區(錦州西海工業區和葫蘆島北港工業區)、遼寧丹東産業園區和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一線”是指沿著從丹東到綏中、總長1443公里的濱海公路,“五點”之間可以開發利用的、具有宜港條件和發展臨港工業與沿海經濟的岸線資源,以及由此形成的多個開發區域。“五點一線”按照“以點連線、以線促帶、以帶興面”的空間發展格局,通過五個重點區域的開發建設,帶動“一線”的發展,再通過“一線”的輻射和帶動,形成沿海眾多特色産業園區和城市共同發展的局面。
“五點一線”的整體優勢表現為:
——— 組合效應。從地理位置看,“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有位於遼東半島最前端的大連,有東北東部出海口丹東,有作為遼寧中部城市群一員的營口,還有位於環渤海中心地帶、輻射東北西部的錦州、葫蘆島。從經濟發展水準看,大連市經濟發達、外向程度高,以石化産業、先進裝備製造業、船舶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聞名,服務業發達;營口冶金工業、新型建材業、輕工産業等快速發展;丹東、錦州、葫蘆島等地的汽車、石化、船舶工業等穩步增長。各地不同的資源條件、市場環境、投資成本、産業配套能力等,形成不同的比較優勢,組合在一起,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多種選擇,搭建多種産業發展平臺。
——— 協同效應。“五點一線”各工業園區各具特色,同時,由於地緣相近,各工業園區及企業可以合作互動、協同發展。一是市場協同,即不同園區的相關企業可以共同開發市場,也可以構建沿海經濟帶的內部市場,以降低交易成本。二是産業協同,即通過戰略聯盟、供應鏈管理等先進的組織和技術手段,將不同園區的企業聯繫在一起,共同完成産品的生産和銷售,優化産業價值鏈。三是資訊協同。通過園區的公共資訊平臺,各個園區可以共用資訊資源,提高資訊的使用效率。四是制度協同。通過園區間制度上的取長補短,實現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
——— 規模效應。遼寧沿海經濟帶土地面積約佔遼寧全省的1/4,人口約佔遼寧全省的1/3,地區生産總值約佔遼寧全省的近1/2。其中,五個重點發展區域的規劃面積482﹒9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為195﹒3平方公里。規模如此宏大的區域開發,已規劃為東北地區的一級發展軸線,因而引起國內外廣泛的關注,知名度迅速提升。眾多的開發區域和豐富的用地資源,又為産業集聚和人口集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充分發揮“五點一線”的整體優勢,必須按照《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規劃》的要求,根據各個産業園區不同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準確定位各自的發展方向,突出各自的産業特色,注重園區間的合理分工與協作,避免惡性競爭。
一是進行産業整合,突出專業化分工。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主要培育造船産業集群,發展裝備製造業、能源及精細化工原材料産業。營口沿海産業基地,主要培育冶金産業集群,發展先進裝備製造、精細化工。盤錦船舶工業基地,主要發展中小型船舶及配套産業集群。錦州西海工業區,主要培育電子産業集群,發展石化、能源等臨港産業。葫蘆島北港工業區,主要培育石化産業集群,發展船舶製造及配套、有色金屬精深加工。丹東産業園區,主要培育造紙産業集群,發展儀器儀錶、汽車等産業。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主要培育食品加工産業集群,發展電動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等産業。同時,應加強“點”與“點”、沿海與腹地之間的産業協作和綜合配套,共建産業鏈條。特別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産業,建設以大連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為龍頭,覆蓋沿海經濟帶眾多園區和腹地各節點城市的物流網路體系,將“點”與“點”、沿海與腹地連接成一個整體。
二是進行港口整合,突出服務特色。圍繞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整合遼寧港口資源,優化沿海港口資源配置,努力打造佈局合理、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港口集群。大連港以集裝箱幹線運輸為重點,全面發展石油、礦石、散糧、汽車等貨物轉机運輸,建設大窯灣保稅港區,推進長興島組合港區建設。營口港以集裝箱、鋼材、鐵礦石運輸為重點,發展原油、糧食、雜貨等轉机運輸,大力拓展現代化的港口服務和臨港産業功能。丹東港、錦州港、葫蘆島港發展大宗散貨等轉机運輸、專業化運輸和集裝箱運輸,積極拓展物流、商貿、臨港工業等功能。
三是進行園區整合,突出發展定位。“五點一線”眾多的工業園區大致可分為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特色工業園區三種類型。經濟技術開發區應努力提高利用外資的數量和品質,優化出口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成為臨港産業集聚地和外向型經濟的先導區和示範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應以智力密集為依託,吸引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高層次科研機構和風險投資等創新創業資源聚集,建設創新開發平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特色工業園區應圍繞主導産業,集聚更多的特色産業資源和關聯企業,完善綜合配套能力,形成特色産業集群和園區品牌。
“五點一線”是新世紀沿海開放戰略,具有後發優勢
從遼寧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五點一線”戰略至今,只有兩年多時間,許多園區尚處於起步階段。同時應該認識到,“五點一線”戰略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中央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和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的大背景下提出並實施的,具有後發優勢。
“後發優勢”理論由美國經濟史學家格申克龍提出。他認為,經濟的相對落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以直接利用最新技術創辦最先進的工業部門,可以走引進和模倣之路。19世紀中葉以前,美國曾大量從歐洲引進先進技術。20世紀後半期,日本和韓國也走了一條從模倣到創新的後發崛起之路。經濟發展是一個將生産要素轉化為産出的過程。“五點一線”的後發優勢不僅包含技術引進或技術模倣的優勢,而且包含後發地區在利用生産要素方面所擁有的全部潛在的有利條件,如人力後發優勢、資本後發優勢、技術後發優勢、制度後發優勢等,共同組成了一個“全要素後發優勢體系”。具體表現為:
——— 生産要素集聚效應。“五點一線”憑藉自身優越的區位條件和發展潛力,已深深地吸引著國內外眾多投資者的目光,大量的資金和項目正源源不斷地進入“五點一線”。截至今年年初,五個重點發展區域註冊項目437個,投資總額1265億元。美國英特爾公司、韓國STX集團、新加坡萬邦航運集團、台灣富士康集團、中國五礦集團等國內外大企業大項目的落地,不僅為“五點一線”帶來豐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急需的人才,而且推動沿海經濟帶以裝備製造業、精品鋼材、電子資訊為主導的臨港産業的快速形成,提升了“五點一線”參與國際分工的水準。隨著國際産業轉移速度的加快,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深入,國內外投資重心的北移,“五點一線”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成為遼寧乃至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成為承接國際國內投資和産業轉移的集聚區。大量優質生産要素的集聚為“五點一線”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
——— 體制機制創新效應。進入“五點一線”的企業,多為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和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這些企業産權明晰、管理科學、活力十足,是真正的市場經濟主體。“五點一線”中各類産業園區在管理職能、管理內容、管理組織、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有所創新和變革,逐步建立起與國際接軌、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園區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為園區內的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疊加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及港口碼頭作業的所有政策和功能,是目前我國對外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特殊經濟功能區。體制機制創新為“五點一線”的發展壯大提供制度保障。
——— 可持續發展效應。“五點一線”在開發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到生態、資源、環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科學合理開發海洋資源,保護好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和具有特色地質地貌的海洋岸線岸段,有效利用沿海廢棄的鹽田和荒灘,提高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嚴格實行環境準入制度,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和項目的引進,避免結構性污染和污染轉移。大力發展迴圈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五點一線”走的是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高的集約型發展道路,避免先污染後治理現象的産生,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為“五點一線”長期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必須指出的是,後發優勢只是一種潛在的實現追趕發展的必要條件,並不必然變成後發地區的現實競爭優勢。要想使後發優勢由潛在的發展條件變成現實的競爭優勢,必須為“五點一線”創造良好的軟、硬環境。就軟環境來説,主要包括政策環境、制度環境、人才環境等。在硬環境建設方面,應高起點規劃建設各類園區,提供具有特色的基礎設施、産業公共服務平臺和支撐體系,增強産業園區的吸引力,並建設貫通沿海與腹地的交通體系,形成統一配套的公用設施網路,營造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薛 巍)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