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遼寧沿海經濟帶

堅持科學發展 瀋陽機床向世界級企業大步邁進

發佈時間:2021-09-08 06:44:31
    近日,瀋陽機床集團為東風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研製的7台(套)關鍵零部件成套加工設備就要交貨了,這是瀋陽機床集團首次為東風神龍這樣的大型中外合資企業提供變速箱等汽車關鍵零部件成套生産線,也是東風神龍在變速箱成套生産線上首次採用的國産設備。這表明,瀋陽機床集團的自主智慧財産權産品達到了世界級標準。

    在國內市場獨領風騷,在國際舞臺同樣風光無限,今年4月的韓國國際機床展,瀋陽機床集團的展位毗鄰世界機床行業排名第一的日本馬扎克公司,在激烈競爭中角逐被韓、日等國機床企業壟斷的韓國市場;5月的莫斯科國際工業展覽會,瀋陽機床集團9台高端數控産品在現場就賣出8台,品牌效應遍及獨聯體地區;6月的大馬士革工業展覽會,瀋陽機床集團又把90多萬美元的訂貨單收入囊中。

    頻頻亮相在國際和地區重要專業展會的聚光燈下,與世界機床企業巨頭同臺共舞,展工藝,比技術,競服務,代表著中國機床行業發展最高水準的瀋陽機床集團,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企業強勁的發展態勢。

    今年一季度,瀋陽機床集團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2%,海外市場營業額同比增長93%,産值數控化率從去年同期的52%提高到57%。

    銷售收入、海外市場佔有率以及産值數控化率,這是未來幾年瀋陽機床集團實施“建設國際化、世界級企業”發展戰略所需考核的一些主要經濟指標,顯然,今年一季度的這份“成績單”令人振奮。

    對於瀋陽機床集團來説,剛剛過去的2007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之年,全集團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經濟規模位列世界機床行業第8位;數控機床産量首次突破2萬台,數控機床産值比例首次突破50%;海外市場營業額突破1.5億美元,佔整個銷售收入的比例首次突破10%。

    從飽受“東北現象”的困擾中一路走來,短短六七年,瀋陽機床集團“強身瘦體”,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轉變:經濟規模、數控機床産值比例和海外市場份額均實現歷史性突破,瀋陽機床集團站在了歷史的新起點。

    建設國際化、世界級企業,堅持又好又快、既大又強,在新的起點上進行二次創業,這是銷售收入過“百億”後瀋陽機床集團新的奮鬥目標,以進一步提高企業應對市場波動和抗風險能力,積蓄“用中國裝備支撐中國製造”的更大能量。

    瀋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告訴記者,建設國際化、世界級企業有幾項硬指標,規模世界級,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躍居世界前三名;産品世界級:主導産品要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市場國際化,海外市場份額達到30%,實現國內外市場“三七開”;經營國際化,積極走出去,在海外從事研發、生産等經營活動。

    在瀋陽機床人看來,無論銷售收入、産品産量還是海外份額的“國際化、世界級”指標,相對而言都好達到。建設“國際化、世界級”,難點在技術,關鍵在技術,而且,技術也是實現銷售收入、産量、海外份額等指標的關鍵。因此,建設“國際化、世界級”在很大程度上就匯聚到一點:堅持自主創新,實現技術上的新突破。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主要以模倣為主,到上個世紀90年代的重點引進新技術,這些國內企業所走過的技術發展道路,瀋陽機床集團都曾經歷過。目前,機床行業最尖端的核心技術大部分依然掌握在國外大企業手裏,由日本和德國企業主導的世界機床格局近十年來幾乎沒什麼變化,在世界機床諸強排名中,只有以瀋陽機床集團為代表的中國機床企業位次不斷前移。顯然,國外企業不可能繼續把尖端技術再賣給瀋陽機床集團這樣的“攪局者”。而且,即便能引進,但引進技術的主要載體———圖紙並不能涵蓋高端技術的全部資訊,像一個螺絲釘擰幾下,是不是越緊越好,這些從圖紙上是看不出來的,實現“國際化、世界級”的技術指標,只能靠自己。站在新起點上的瀋陽機床集團,有基礎、有實力也急需實現産品技術上的革命性突破。

    近幾年來,經過不斷的體制機制創新以及發展思路和方式的轉變,瀋陽機床集團堅持自主研發和聯合開發等多種技術創新途徑,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需要而又行之有效的自主創新模式。
    自主創新,核心是人才支撐。近年來,瀋陽機床集團通過不斷引進外部優秀人才,已打造了一支1500多人組成的技術團隊,技術人員由低向高共分11級,做到最高級別的技術專家,薪酬待遇可與總經理相當。
    
    1997年,瀋陽機床集團派出30位年輕的技術骨幹到機床技術最先進的德國接受培訓,如今,這30人都挑起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大梁,這30人還為企業“貢獻”出了10名總工程師;2002年,瀋陽機床集團又招了60名研究生,整個2003年這60人啥成果也沒出來,就是接受各類培訓,如今,這60人個個成了技術骨幹。

    儲備人才、積蓄後勁,這是瀋陽機床集團的一貫理念。關錫友告訴記者,在自主創新上,單一的産品成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共性技術上取得大的突破,這就要靠大批人才的支撐,因此,研發人才培養更關鍵,開放式的創新體系建設更重要。

    基於這樣的認識,瀋陽機床集團也就有了一套自己的技術創新“經”:實現國際化世界級的目標,必須建立和培養世界水準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僅要研發一代世界級産品,而且要把研發一代世界級産品、培養一批技術領軍型人才和建設一個以企業為主體的開放式研發創新體系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瀋陽機床集團長期持續的技術競爭力。

    如今,瀋陽機床集團既在國外的裝備製造業強國建有研發分部,重點開展數控機床前沿技術研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術研發人才,又在國內的上海和北京依託著名大學共同創造了開放式的技術研發平臺,吸引國內外著名專家展開聯合研發。同時,通過全資並購德國希斯公司,瀋陽機床集團直接掌握了與世界主流水準同步的重大型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核心技術。

    正在瀋陽機床集團裝配的STM200160立式車銑複合加工中心,是集眾多尖端技術于一身的世界級先進産品,其核心部件滑枕的製造技術非常獨特,全球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其加工技術,國內的製造企業均不具備相應能力,且遭到國外企業的技術封鎖。瀋陽機床集團在項目攻關中,逐步攻克了內置滑枕、多軸弧形導軌、立臥轉換動力頭虛擬點製造等多項關鍵核心製造技術,並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檢測技術。這是對瀋陽機床集團自主創新體系和能力的一次檢閱,猶如吹響了進軍“國際化、世界級”企業的號角,激勵著瀋陽機床人不斷攻堅克難,再攀新高。(楊忠厚)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