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遼寧沿海經濟帶

大連船舶重工:“總裝造船”創造“大船時速

發佈時間:2021-09-08 06:44:31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作為我國船舶製造業領軍企業,今年以來造船速度一再提高,逼近甚至達到造船強國日、韓先進水準:

  2002年,建成第一艘30萬噸超大型油船時所用的水下週期為303天,現在僅為38天;3.5萬噸成品油船首制船船臺週期137天,現在為76天;4250集裝箱船首制船水下週期123天,現在為40天;11萬噸成品油輪首制船船臺週期245天,現在為75天;7.6萬噸成品油輪首制船船臺週期152天,現在為79天……

  “大船時速”的秘訣何在?很重要的一條,得益於公司引進世界先進造船理念,實現由封閉型全程造船向開放型總裝造船轉變。總裝造船,被譽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造船革命”。全國船舶行業管理辦公室已借鑒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等國內其他船企的成功經驗,制定並出臺了現代造船模式行動綱要,以此在行業中推廣總裝造船模式。

  同樣規模的船廠,韓國、日本船廠的造船噸位和速度是我們的好幾倍,因為人家是名副其實的船舶總裝廠,就像搭積木一樣,諸多的“積木塊”由專業廠去做,船廠最後只要將“積木”搭建成各種不同的造型就行了。而我們的船廠“大而全”,自己什麼都做,生産效率自然低。正是看到了差距和癥結所在,以打造世界一流現代化造船企業為目標的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把管理模式創新放在創新工程首位,確立變封閉型全程造船為開放型總裝造船,也就是動員社會力量造船,將能夠由社會力量完成的配套産品拿到社會上去做,船廠進行總裝,從而實現船舶製造的“多元化投資、社會化生産、專業化協作、本地化配套”。

  自此,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向社會敞開了大門,廠區外一批與船舶配套産品相關的生産製造基地相繼建成投産。其中與鞍鋼共同投資建設的鋼材加工配送基地,年設計鋼板預處理能力80萬噸、切割加工能力60多萬噸。與大連電機廠共同合作建設的分段製造基地,每月可提供100個成品化分段。通過合資在旅順建成了艙口蓋製造基地,設計能力為每年滿足25至30艘集裝箱船所需的艙口蓋、綁扎橋、艙口圍等大型舾裝件的需要,從而確保了集裝箱船批量承接建造。與中國一重合作建設的軸舵製作安裝基地,設計能力為每月4至5條船的軸、舵成品化加工製作。與松遼船廠合作建設的上層建築基地,每年可提供15艘以上船舶上層建築。據統計,近年來,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先後共建成九大專業化配套基地,累計以近9億元的投資,吸納社會上超過17億元的合作資金,新增生産作業面積相當於新建了一個大連船舶重工。

  實行總裝造船後,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在廠區面積、投資規模沒有大量增加的情況下,生産效率大幅提高,造船規模不斷增大,新船訂單不斷增多。目前,是大連船舶重工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經濟效益最好的時期。2007年,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經濟總量超過150億元、造船産量突破300萬噸大關,比2005年底公司整合重組之初均增長50%以上。公司手持船舶訂單量排名世界第4位,其主打的7.6萬噸成品油船、30萬噸原油船、11萬噸成品油船、4250集裝箱船等承接量均達30艘以上,生産任務已安排到2012年。 (葉健 侯國政)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