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境域
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居漢水中游,地跨東經110°45′~113°06′、北緯31°13′~32°37′,北鄰河南省南陽市,南與荊門市相鄰,東接隨州市,西連十堰市。行政區域總面積1.97萬平方千米,呈不規則的平行四邊形,邊界線全長1332.8千米。
地形地貌
襄陽市地形為東低西高,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部、中部、西部分別為丘陵、崗地、山地,約佔襄陽總面積分別為20%、40%、40%。東部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250米之間,主要分佈在棗陽東部的新市鎮、鹿頭鎮、劉升鎮、吳店鎮、平林鎮、王城鎮等,最高點是與河南省交界處的玉皇頂,海拔778.5米。中部為崗地丘陵,兼有平原,主要分佈在棗陽西部各鄉鎮和襄陽、宜城、老河口全部以及南漳東部鄉鎮,宜城孔灣鎮八角廟村,海拔44米,是全市最低點。西部為山區,包括保康全部、谷城大部和南漳中西部,海拔多在400米以上,保康官山海拔2000米,是全市最高點。
地質
襄陽市橫跨揚子準地臺與秦嶺地槽兩個性質不同的大地構造單元。以房縣~襄陽~廣濟深斷裂為界,斷裂以南的保康、南漳、宜城三縣全境和谷城、襄州、棗陽等縣(市)的南部邊緣位於揚于準地臺區,約佔全市總面積的42%;斷裂以北的老河口市和谷城、襄州、棗陽等縣(市)的大部分地區位於秦嶺地槽區,約佔全市總面積的58%。
氣候
襄陽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既有滔滔漢水流經,又有幹冷、暖濕空氣交綏,冬寒夏暑,冬幹夏雨,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加之複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對氣候要素産生明顯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內氣候形成了各種類型。境內繁多的植物、動物種類,即受惠于氣候的複雜多樣性。全市年平均氣溫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間,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無霜期在228~249天之間。全市熱量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具有較明顯的過渡性,可以説兼備了南北氣候特點。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佔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為107~135天。太陽輻射較為豐富,年平均總日照時效為1800~2100小時。又由於境內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強的季節,正是主要農作物的旺盛生長季節,故全市氣候資源上的優勢,極有利於農業生産潛力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