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3月15日電 題:粵港澳青年支援香港抗疫 挺身而出扛起責任擔當
作者 孫秋霞
3月15日下午,吳學明代表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將5000份抗疫物資(包含新冠快速檢測包)捐贈給香港孔教學院、孔教大成何郭佩珍中學和孔教大成小學。這些學校部分師生因即將進行DSE考試需要大量檢測和防疫物資,這批物資包解了其燃眉之急。
圖為吳學明搬運1200份快速檢測套裝及500多個口罩,捐贈給開平樓崗同鄉會。 受訪者供圖
吳學明是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香港第五波疫情發生以來,他和粵港澳青年一起挺身而出,到疫情較為嚴重地區將防護服、口罩、快速測試套裝等送給需要人士。
“很慶倖有這些年輕人一起支援,部分內地青年也留在香港,服務香港。香港現在是最需要我們的時候,年輕人應該勇敢衝到第一線。”吳學明近日接受中新社線上採訪時説。
圖為吳學明(右一)等人穿著防護服來到前線協助全港抗疫。 受訪者供圖
出生於廣東江門的吳學明,幼年隨父親到粵北韶關,中學時代輾轉于澳門和香港,目前定居在香港。由於在廣東做生意,吳學明經常往返內地,他稱自己是貨真價實的“大灣區人”。此番香港有難,他也感受到了“大灣區人”的關心和支援。
據悉,自2月24日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發起“粵港同心,十區聯動,抗疫送暖”活動以來,獲得會內成員以及多個團體的物資捐贈。廣東省青年企業家聯合會、香港友好協進會、香港青年聯會、深圳市海歸協會、江門市僑聯、江門僑青會等聯合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共捐贈逾10萬份抗疫物資,這些物資將會陸續分裝送給香港各區確診家庭、安老院舍、中小學、同鄉社團和弱勢社群。
圖為吳學明帶領義工向將軍澳疫區確診家庭送抗疫防疫物資。 受訪者供圖
“最讓我感動的是內地朋友知道跨境司機緊缺,陸路物流緊張,但為了支援香港抗疫,仍想盡各種方法確保物資及時抵港。有些團體為了能準時送達物資,不惜通過比陸路貴三倍的海路物流捐贈物資。很多團體都是主動聯繫我們,詢問香港社會的需求。”吳學明介紹,現存的抗疫防疫物資消耗得比較快,快速檢測套裝、口罩和紓緩病情的藥物及膠囊是長期急缺物資。
3月14日,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收到來自廣東省青年企業家聯合會捐贈的10000套快速測試套裝以及5000枚KN95口罩,這些抗疫物資在廣州通過珠江船務運送至香港進行清關。收到捐贈物資後,吳學明和義工會陸續將其送給有需要的人士。
“在向確診家庭贈送物資之前,我們都會穿戴整套防護裝備,做足安全措施。讓我記憶尤深的是義工們穿著防護衣逆風而行,走向有確診者大廈的背影。收到物資的香港同胞一定會把這份溫暖銘記於心。”吳學明説。
圖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及各個友好團體捐贈的抗疫防疫物資共逾10000份。 受訪者供圖
在此次疫情下,吳學明身邊很多朋友都確診了。當收到一個個確診的消息時,他也曾感到徬徨和慌張。“我的助理打了三針疫苗,在外面的茶餐廳吃了一頓飯,脫口罩20分鐘就感染了,這對我的觸動挺大。害怕肯定是有的,但再害怕也要站出來。”吳學明説。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3月15日下午公佈,目前為止,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計748919人感染,累計4355例死亡,病死率升至0.58%,其中95.4%為60歲或以上、70%為80歲或以上。
香港疫情來勢洶洶,很多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老人因害怕被感染而不敢出門。
圖為吳學明和義工送抗疫物資到確診家庭手中。 受訪者供圖
吳學明告訴記者,香港老人較多,但疫苗接種率不是很高,有些人是身體狀況不能接種。“我身邊好幾個老人都是這樣,他們其實是想打針的。這些老人家看著多年好友因為疫情去世,很恐懼也很徬徨,哪都不敢去,擔心什麼時候輪到自己。我們將與有關機構合作,共同推廣心理輔導項目,協助青年、老年及有需要人士疏理情緒。”吳學明説。
值得一提的是,3月14日傍晚,廣東省組派的內地援港醫療隊共75人,經深圳灣口岸抵達香港。據了解,這批援港醫療隊將前往香港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參與醫療護理工作。該設施收治的患者以老年人為主,且多數合併有基礎疾病,是重症和危重症的高危人員。
“感謝中央給予香港那麼多支援,在這裡建方艙醫院和火眼實驗室,同時也派了一批醫療隊專家組,給我們很多幫助,也給我們很大的信心,”吳學明説:“呼籲粵港澳青年無時無刻都要堅定抗疫信心,不能輕易‘躺平’和認輸,香港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疫。”(完)
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郵箱:gdtb2020@163.com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