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3月21日電 題:海南自貿港建設為台胞提供發展紅利
記者 張茜翼
海南自貿港建設為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提供新機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台胞來瓊創業就業。老一輩來瓊創業的台商以從事農業、旅遊業為主,而當下“闖海南”的台商不斷順應時代潮流,將投資領域越拓越寬。如今,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旅遊業等正在成為台商投資海南的新趨勢。
海南自貿港建設釋放諸多紅利。海南省台辦相關負責人説,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為代表的自貿港政策逐步落地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發佈,對在海南自貿港工作的高端和稀缺人才免征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等,都為台商提供廣闊商機。
當前,海南已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海南惠台30條措施”)和《推進瓊臺交流合作助力自貿港建設實施方案》等,完善人才引進和服務工作機制,為台胞台企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海南惠台30條措施”明確,台資企業和台灣同胞在海南同等享受中央和海南省出臺的內外貿、投融資、進出境、財稅金融政策及人才引進等政策和制度便利。
“2018年以來,瓊臺交流合作呈現出台資企業增加、台資大項目增多、對臺貨物貿易大幅增長、台灣籍人才在瓊創業就業不斷增多的特點。”海南省台辦相關負責人稱,3年多來,海南全省新增台資企業302家,台商實際投資逾3億美元。
海南支援台胞台企在瓊發展總部經濟,支援海南省現有園區根據各自發展規劃設立涉台産業合作區域和平臺。台商在海口江東新區積極籌建“海峽兩岸台商總部經濟基地”,目前已有台資企業落戶該區。海南生態軟體園設立“海峽兩岸(海南)科技文創基地”,有15家台資企業入駐。
“海南惠台30條措施”提到,台灣同胞可在海南設立個體工商戶從事經營活動。這一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的台商在海南進行小本生意經營,如泰龍城等台商項目,集聚了不少從事餐飲業的台胞個體工商戶。
台胞、台資企業可組織或參與海南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台資農業企業與海南農業企業同等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扶持政策。據海南省台辦介紹,海南將出臺《關於支援台灣同胞台資企業在海南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海南農林15條”),為台商在瓊發展農業提供支援。
在瓊台資企業可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經認定後同等適用《海南省促進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若干規定》,給予專項資金等相關政策扶持。海南鼓勵台資企業和台胞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在海南發展健康産業。
如今,多家健康領域的台企在瓊落地。2021年,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的台資企業穎奕國際醫療中心項目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開業。穎奕生物集團總裁淩楷鈞稱,該企業將依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特許政策優勢,對接國際先進醫療機構與全球專業醫療團隊,引進優質的醫療器械、藥物、技術、人才,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
海南允許台灣技術技能人員在海南永久居留。在瓊台胞按照人才引進政策可享受到租房補貼;台胞可以個人身份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交住房公積金,享受與海南居民同等待遇。
在台灣地區獲得教師資格證的台灣教師可以通過應聘、購買服務、短期雙向交流等方式,在海南的幼兒園、小學至普通初高中學校從事音樂、舞蹈、體育、美術、數理化生學科教學工作。目前,已有多位台胞在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從事音樂、舞蹈等教學工作,在台灣地區取得的學術成果可納入工作評價體系。
海南鼓勵在瓊來瓊工作的台胞同等參評海南省人才項目和進行人才認定。目前已有8位台胞被認定為海南省各類高層次人才。
“大陸惠台措施實施以來,為台企台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僅提升了台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的便利化,也讓我們擁有更多的參與感。”在大陸打拼多年的台商張岳玄説,海南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共海南省委統一戰線工作部(海南省台灣事務辦公室)
投搞信箱:swtzbxjc@hai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