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至21日,“台青黃河遊記”兩岸媒體採訪活動走進鄭州,30余名台灣青年和相關媒體人順著母親河的足跡,從鄭州黃河文化公園“打卡”到“模型黃河”試驗基地,恍如“零距離”穿越了中華五千年,深深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文化歷史和時代新貌。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南依巍巍岳山,北臨滔滔黃河,擁有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這裡是黃河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終點。在這裡大家了解到了黃河的歷史、河南簡稱“豫”字的由來……瞻仰並集體與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合影留念。
隨後,台灣青年走近非遺文化黃河澄泥硯,感受這以沉澱千年的黃河漬泥為原料,經特殊爐火燒煉而成的文化精粹。大家有幸受到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王玲的指點,台灣青年們親手觸碰到了母親河所孕育的黃河泥,製作了屬於他們獨創的黃河澄泥硯。
在280米高、60層的綠地中心·千璽廣場,大家從58層俯瞰鄭東新區全貌,被高樓林立的樓宇、錯綜複雜的立交橋,綠波盪漾的湖水和濕地所環繞,置身於“國際鄭”之中。大家站在中原科技城投資促進中心二層觀景平臺上,龍湖風景及湖心島建築盡收眼底,近觀金融島,遠眺CBD。它就像一座“皇冠”漂浮在水岸的小丘之巔上,與周邊景色遙相呼應,美不勝收。
最後,台灣青年走進“模型黃河”試驗基地再次了解黃河、認知黃河自然規律。“模型黃河”通過對“原型黃河”所反映的自然現象進行反演、模擬和試驗,從而揭示“原型黃河”內在規律,為“原型黃河”提供治理開發方案,為“數字黃河”工程建設提供物理參數。大家在下游河道試驗廳直觀了解黃河下游河道演變、河勢變化等規律,在黃土高原模型試驗廳現場體驗室內人工降雨試驗。多名台青紛紛表示“模型黃河”震撼人心,為此次黃河之行鄭州段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據悉,“台青黃河遊記”主題活動從6月持續至8月,台灣青年和相關媒體人將從黃河入海口溯河而上至黃河源頭,走訪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四川、青海9個省區36座城市。
(對臺文化宣傳處、鄭東新區、惠濟區)
稿件由鄭州市台辦提供
鄭州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