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月19日電 題:廣州“百年花市”重開遊人如織商家喜笑顏開
中新網記者 蔡敏婕
花如海,人如潮,行過花街才過年。
“行花街”是廣州古老的春節習俗。從農曆臘月二十八至除夕夜,廣州人喜歡到花市“行花街”以求來年行好運。闊別兩年(2021年和2022年)的廣州越秀西湖花市19日重新開市,生意大旺,商家喜笑顏開。
迎春花市既是嶺南民俗文化的重要節事,也是海內外遊客的新春嘉年華。越秀西湖花市是廣州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花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百年花市”之稱。
19日9時,在“醒獅迎賓”和《花神頌》的表演後,西湖花市正式開市。不少廣州市民扶老攜幼,趁著冬日暖陽前去“行大運”“討福氣”。花市120多個檔口陸續吸引民眾前來,其中,寓意“心想事成”的蝴蝶蘭、寓意“五世同堂”的黃金果、寓意“美好愛情”的桃花等最受歡迎。
“賣花賣花,好靚嘅鮮花(粵語:很漂亮的鮮花)”“順順利利,十八十八(粵語諧音:實發實發,寓意一定發財)”“多謝多謝,祝你好生意”....。。
“今年很開心很熱鬧,花市很多人,我們很早就期待花市重開。”花市檔主郭小姐説,她和姐姐在西湖花市擺檔約有20年,“這20年來,花市周邊的交通變得越來越方便,治安越來越好,管理也規範很多。”她説,她們家在廣州番禺沙灣有佔地約20畝地的種植園,種植的花卉主要銷往香港。“今年約有2萬支鮮花批發至香港,較往年增加六成,主要是菊花和劍蘭。”她説。
廣州市民區小姐在花檔選購“五代同堂”,她覺得今年的花市很漂亮,逛了一圈覺得花卉品種很豐富。“價錢多少不重要,喜歡就可以買。”她説,最重要的還是大家身體健康。
記者穿過花街,發現今年的年花年桔以傳統品類為主,價錢與往年基本持平。與此同時,花市還售有粵語對聯、應節吉祥物等。為推廣嶺南廣府文化,今年西湖花市設置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銷售檔位,包括展出醒獅、欖雕、餅印、打銅等文創産品。
醒獅是廣州精神的鮮活寫照,不僅寓意著如意吉祥,還是雄健、勇敢和力量的象徵。在一家名為“非遺醒獅”的檔口前,“木偶獅”“棒棒獅”是熱門商品,不少家長希望孩子像醒獅一樣醒目、醒神。
“我在西湖花市擺檔賣‘醒獅’文創産品已有6年,今年的花市比疫情前更旺,剛開市不久已有幾千元人民幣的收入。”檔主許應賢説,“一下子賣了很多‘棒棒獅’,等一下又要補貨了”。
“我從小就喜歡逛花市,因為它承載著我們對廣州的記憶,感覺今年市民會有更多的欣喜和期待。”廣州市民陳壯説,與小時候相比,如今的花市有新的特色,體現在産品和賣花方式上,比如直播帶貨等。
此前西湖花市停辦的兩年,陳壯通過網上或者社區買花,“買花是為了圖個喜慶,今年想買桃花,因為粵語的‘桃’字與宏圖大展的‘圖’同音,希望自己新一年能有好運氣。”他説。
廣州11區2023年迎春花市已全面啟市,以展現花市文化魅力和濃厚的廣府風情為主,例如歷史悠久的荔灣“水上花市”,與此同時,還設有線上花市,包括通過VR技術讓市民沉浸式體驗花市魅力。(完)
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郵箱:gdtb2020@163.com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