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時政要聞

星空有約丨這兩顆彗星的“秘密”被發現了!

發佈時間:2023-03-14 15:21:48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以我國最早發現的兩顆彗星為研究對象,揭示出彗星表面的噴發活動受到彗星成分、與太陽距離、彗核大小等多種因素影響。這一研究對將來開展彗星空間探測計劃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領導此項研究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史建春介紹,彗星是太陽系形成初期遺留下的殘骸。它們較好地保留了太陽系早期遺留下的原始資訊,對研究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彗星內部含有大量易於揮發的水冰和氣體冰,受太陽輻射等影響,它們昇華並裹挾著大量塵埃從彗星表面噴發,形成巨大的彗發和彗尾。這種噴發特徵被稱為彗星的活動性特徵,結合軌道數據,天文學家可以推演出太陽系早期的形成環境和演化規律。

此次,科研團隊以我國最早發現的兩顆彗星“紫金山1號”和“紫金山2號”為對象,首次定量展示了軌道變化對彗星活動性的影響。研究顯示,這兩顆彗星在2009年近距離飛越木星後,受木星引力影響,它們的近日距明顯減小,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明顯增加。這激發了彗核表層下更深層物質的昇華,使得彗星的噴發等活動也明顯增加。

此外,“紫金山2號”和其他彗核直徑較小的木星族彗星相比,活動性明顯更強。這説明彗星的活動性除與彗星的日心距及成分相關外,還與彗核大小有關。

“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最新的彗星物理性質和活動性參數,對進一步研究彗星的活動性規律,乃至將來開展彗星空間探測計劃,都具有重要的科學參考價值。”史建春説。

相關研究已于近日刊發在國際知名科學期刊《天體物理雜誌》和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來源:新華網

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郵箱:gdtb2020@163.com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