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3月16日電(記者魏蒙)記者16日從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獲悉,因採用了新型泥水準衡工藝,頂進過程中又輔以全程可視化、智慧化,實施安全、品質、進度實現三位一體有效管控,粵西地區直徑最大頂管施工項目——茂名茂南石化工業區公用管廊及園區排水工程項目首段頂管已于3月11日順利施工。
此項目由該公司與茂名安裝公司組成聯合體共同實施,建設內容包括茂南石化工業園區原料、物料、消防應急水的公用管廊約1.2公里、整體雨水排水管網約6公里。其中關鍵性工程是長達800米、分4段頂進貫通的頂管施工。每個頂管長度為200米,管徑3米。
中交四航局茂南項目部副經理王鈞説,該項目位於茂南區公館鎮南排大道。工作面上層穿越鬆散的素填土,下層經過硬度大、強度高的全風化砂岩層,進入深度最大為1.2米。這種“上軟下硬”、地質分佈不均的情況,對首段頂管頂進姿態控制要求高,施工難度、安全風險也進一步加大。由此,採用了適應性強、穩定性高的泥水準衡頂管施工工藝。
一台長5.5米,開挖直徑達3.62米的泥水準衡頂管機進入了施工現場。該設備重達50噸,猶如一條“地下巨龍”在南排大道地下穿梭。頂管機刀盤上有著144道刀片組成的刀網,這些“尖利的鋸齒”慢慢地嚼碎堅硬的土石,最終以泥漿的形式通過泵經管道排出。“這種新型泥水準衡頂管施工工藝,可有效降低頂進管道周圍的土體擾動,確保挖掘面的穩定,最大限度減小路面沉降風險,保障了施工安全。”王鈞説。
因施工區域的岩面“上軟下硬”不均勻分佈,還易致頂進方向改變。為精準控制頂進軸線。現場採用了可視化智慧頂管糾偏的措施。“可視化鐳射導向糾偏系統,可將設備掘進中機頭姿態、位置等的偏差數據,實時顯示在操控儀錶屏上,發現偏離便可以早發現、早校正,確保頂管機在漆黑的地下按照路線安全穿行。”該項目常務副經理陳名説。
此外,施工人員還利用穿墻止水結構加強處理、觸變泥漿減阻技術、泥漿分離機處理泥漿等方式,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攔路虎”,先後攻克了進洞口位置的止水、全風化砂岩層頂進困難、泥漿迴圈利用及環保地處理等難關,並根據無線視頻監控的智慧工地應用,全方位、全過程盯控,保證了“安全、品質、進度”三位一體的有效管控。
目前,該項目頂管施工已完成25%,管廊鋼結構安裝完成40%,項目總産值完成4500萬元,佔項目合同額約50%,預計6月份主體完工。
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郵箱:gdtb2020@163.com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