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
(一)深挖釋放內需潛力。“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深入實施,開展“項目大會戰”擴大有效投資成為全國先進;贛深高鐵開行,廬山機場復航,安九客專、興泉鐵路、井岡山航電樞紐等運營;雅中至江西、南昌至長沙特高壓工程投運,江西進入特高壓時代。商貿消費升級三年行動勝利收官,井岡山至韶山紅色旅遊專列開行,贛菜“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發佈,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首屆中國米粉節、“全國學子嘉遊贛”等活動成效明顯。南昌入選全國首批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專項行動試點地區,撫州、宜春、景德鎮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5個街區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環鄱陽湖自行車精英賽獲評2021中國體育旅遊十佳精品賽事,預計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52%以上。
(二)大力推進創新發展。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性能監測與保障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工程院科技發展戰略江西研究院、中國信通院江西研究院、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江西分院、中國移動虛擬現實創新中心、中國聯通工業網際網路暨江西省工業網際網路實訓基地、江西航空研究院成立,中國商飛江西生産製造中心掛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健康産業研究所獲批;南昌大學“人造太陽”裝置投運並成功放電;新增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發佈首批關鍵技術和企業需求“揭榜挂帥”項目清單並成功對接,啟動“未來工匠培育計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直接經費創歷史新高。成功舉辦第七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24金、居全國第3位,南昌大學項目奪冠,均實現我省歷史性突破。首批“贛出精品”發佈,省標準創新貢獻獎獲批設立,中國(贛州)智慧財産權保護中心獲批建設,撫州以優秀等次通過國家智慧財産權試點城市考核驗收,景德鎮成為中部地區首個全國版權示範城市,萍鄉獲評國家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年度評估優秀城市。啟動製造業産業鏈提升“八大行動”,出臺省級工業産業集群綜合評價辦法,實施鞭策後進“蝸牛獎”,寧德時代落戶宜春,新增“5020”項目160個、總投資4800億元以上,“2+6+N”産業量質雙升,預計省級産業集群營業收入增長35%左右。累計開通5G基站6萬多個,南昌、九江、上饒入選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南昌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啟動建設,上饒、九江開通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國家(江西)北斗綜合應用示範項目基本建成,03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三年框架協議續簽、百萬級應用達到3個。
(三)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基本完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管理全覆蓋,統一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全面建立並覆蓋省市縣鄉四級政府,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實現全覆蓋;網上仲介服務超市成為全國先進,“贛服通”4.0版正式上線,“贛政通”成為全國第3個實現省市縣鄉移動協同辦公平臺;企業開辦時間減至1.5個工作日以內。出臺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32條”,預計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1700億元。江銅集團三年創新倍增、新鋼集團轉型升級衝千億目標完成,全省國有企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在國家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重點改革任務中期評估中,我省獲評A級,得分居第2位;中國稀土集團在贛州成立,我省告別無央企總部歷史。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上線,政府採購電子賣場開張,政府投資管理進一步規範。企業直接融資首次突破5000億元,“險資入贛”創歷史新高。省通用航空協調運作中心成立,7個臨時空域、2條臨時航線獲批劃設。長江中游三省協同發展工作機制建立,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昌北機場“一貨站三中心”投運,南昌綜保區進入中西部(含東北三省)A類區行列,南昌入選中歐區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區,贛州國際陸港實現國際貿易“起運港”功能,贛深組合港運營,贛州至東盟跨境直通車開行,九江口岸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獲批;江西國際貨運航空公司成立,填補了我省無本土國際貨運航空公司的空白。成功舉辦世界VR産業大會、國際産學研用合作會議、上合組織傳統醫學論壇、世界贛商大會、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中國航空産業大會暨南昌飛行大會、江西智庫峰會暨國家級大院大所産業技術及高端人才進江西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活動、江西對臺招商引資推介會等,進一步擴大了江西影響力和美譽度。
(四)強化區域城鄉統籌。大南昌都市圈“強核行動”啟動,國家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政策延續至2030年,11個設區市地區生産總值全部突破千億元。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勝利收官,部省共建城市體檢評估機制、推進城市高品質發展示範省建設啟動,南昌、景德鎮入選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南昌、景德鎮、贛州入選全國城市體檢樣本城市,南昌入選全國首批15分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鷹潭入選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贛州、上饒分獲中國十大“心儀之城”“秀美之城”。省防返貧監測平臺上線,累計識別監測對象3.3萬戶11.5萬人,66.3%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糧食總産438.5億斤、增加5.7億斤,生豬産能全面恢復到正常年份水準,新增設施蔬菜35萬畝。省級地方特色農業保險、農業巨災保險試點啟動,首單生豬“保險+期貨”業務理賠兌付,首筆“新農直通貸”發放,首單革命老區及鄉村振興雙標簽債發行。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江西研發基地揭牌,3縣(市)入選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廣昌白蓮、狗牯腦茶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獲批籌建,5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入圍2021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資訊區域公用品牌。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出臺,這是我省首部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實體性法規。全域農産品認證品牌“贛鄱正品”發佈,食品安全溯源平臺“贛溯源”上線併入駐國務院客戶端,唱響了統一品牌、確保品質、強農興農主旋律。
(五)提升生態文明水準。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力有序,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紮實推進。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總體設計,省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全國有色金屬行業首單碳中和債發行,排污權交易市場啟動,中國南方生態産品交易平臺上線,贛江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成為全國先進。在全國率先發佈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率先出臺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方案,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實現水陸空全覆蓋,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合作實現全覆蓋。局省共建現代林業産業示範省建設啟動,人工造林、低産低效林改造、森林“四化”分別完成年計劃208.2%、164.3%、121.5%。在全國率先啟動“濕地銀行”建設試點,贛州入選全國水土保持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吉安獲評全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撫州成為我省首個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德興成為我省首個國家氣候標誌城市。省候鳥保護條例出臺,這是全國首部專門保護候鳥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成功舉辦第二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周,鄱陽湖白鶴保護的探索與實踐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省部共建江豚保護基地五年規劃啟動實施,我省成為長江流域唯一享有該政策支援省份。武夷山國家公園設立,我省成為全國首批擁有國家公園省份。
(六)加強先進文化建設。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革命文物保護條例出臺。採茶戲《一個人的長征》、戲劇《支部建在連上》等4部作品入選建黨百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閃亮的坐標》《閃耀東方》入選建黨百年重點電視節目,《三灣改編》電影全國公映,南方紅軍三年遊擊戰爭紀念館開館。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情暖贛鄱”惠民觀影、“鄉村閱讀季”“文化進萬家”等活動深入開展。萍鄉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潦河灌區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産,浮梁茶文化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4項考古成果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居全國第5位。
(七)有效保障改善民生。年初確定的51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在全國率先完成城鎮困難群眾脫貧解困工作、向殘疾孤棄兒童發放專項照料護理補貼、成立首家零工經濟工會聯合會。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9.2億元,完成年計劃162.9%。2020年計劃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全部完工,2021年計劃改造的全部開工,2021年度農村危房改造計劃任務完成,改渡便民工程完成年計劃121%。“雙減”政策有效落地,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紮實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後服務參與率95%以上,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方案出臺,國家職業教育虛擬倣真示範實訓基地運營,國家級技能人才培養綜合園開工,景德鎮入選國家産教融合試點城市,南昌醫學院、贛東學院組建並招生。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獲批,國家婦産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成立,普通門診和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跨省異地就醫網上備案實現全覆蓋,贛州入選國家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城市,南昌、萍鄉入選國家門診慢性病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城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完成,“黨建+農村養老服務”經驗全國推廣。開展革命英烈後代關愛行動和“替烈士看爹娘、為烈屬辦實事”活動,舉辦首屆江西省退役軍人“永遠跟黨走、建功新時代”主題活動。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僑務、對臺、人防、地震、地質、檔案、地方誌、科協、哲學社會科學、工青婦、殘聯、紅十字會、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八)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高風險法人金融機構全部清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存量有序化解,我省成為全國極少數債券市場“零違約”省份之一。實施持續整治規範房地産市場秩序三年行動,房地産市場總體平穩。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江西局成立,國家安全生産救護(瑞金)體驗中心揭牌,省航空應急救援網和應急物資2小時保障圈基本形成,省消防慈善基金啟動運營。全省生産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有效杜絕重特大事故,自然災害死亡人數新世紀以來最低。省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正式上線,省公安全警情案件全流程智慧監督管理系統試運作,上饒、景德鎮入選全國首批禁毒示範城市,吉安、新餘、景德鎮、贛州被命名為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數量居全國第2位,我省連續16年獲評全國綜治考核優秀省。
(九)深化“五型”政府建設。“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省級重點民生項目進展順利。第四、第五輪梳理的229個制約江西高品質跨越式發展突出問題如期辦結,第六輪梳理的75個問題正在破解。開展“服務怎樣我體驗、發現問題我整改”專項活動,深入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續聘增聘100名“五型”政府建設社會監督員,首聘15名優化營商環境諮詢專家、56名社會監督員,全國首個營商全媒體平臺上線。全省“三公”經費支出連續8年壓減。向省人大常委會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13件,制定、廢止、修改省政府規章25件,省政府系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113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