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6月2日電 (記者 方偉彬 王華)記者2日從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高品質發展·看交通”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廣州“海陸空”交通運輸加快復蘇,多項指標大幅增長。
廣州海陸空多種運輸方式銜接高效。廣州市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牟治平在會上介紹,今年1至4月,廣州海鐵聯運同比增長128%,開行中歐班列數量同比增長91%。
國際航運樞紐方面,牟治平稱,2022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6.5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486萬標箱,分別位居全球第五、六位;今年1至4月,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4.8%、3.0%。
廣州交通經濟運作持續向上向好,全市交通運輸業呈恢復性快速增長趨勢,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已完成增加值379.9億元(人民幣,下同)。鐵路、民航、公路運輸總週轉量等多個指標呈大幅增長。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鄒小江表示,廣州計劃年底前建成廣州白雲(棠溪)站、廣汕鐵路,儘快實現“高鐵進城”,力爭2025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開通里程達800公里以上,打造以廣州為中心的1小時軌道都市圈。
在航空方面,廣州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馮志堅稱,2023年以來,白雲機場國內旅客吞吐量已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準,國際及地區客運通航點已超過50個。1至5月累計保障進出港旅客2390萬人次,同比增長141.61%。
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111.8億元,同比增長3.5%。馮志堅表示,預計2023年,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約359億元,將成為廣州穩外資外貿、促開放發展的重要平臺。
此外,今年前5月,廣州海關共監管開行中歐班列230列,發運貨物2.1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25.49%、125.98%。
廣州海關綜合業務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唐慶林介紹,目前,廣州關區發運的中歐班列已形成“11齣5進”16條常態線路規模,聯通東南亞、中亞、西亞、東歐、西歐等地區的30個國家和地區。(完)
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郵箱:gdtb2020@163.com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