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月2日電 (記者 孫睿)記者2日從青海省人社廳獲悉,青海省通過實施智慧資訊賦能、就業服務增效、職業技能提升等六項工程,將進一步提升全省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效能,著力構建“大就業”格局。
2024年1月1日,青海省人社廳印發《“青海e就業”工作品牌創建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統籌實施六項工程,創新打造“求職就業簡易、職業環境適宜、資訊化服務高效、‘大就業’格局延伸”的“青海e就業”特色品牌,強化就業工作理念重塑、系統重構、數字賦能,全面發掘人社系統穩就業、促就業、保就業的潛力與優勢,著力構建各部門齊抓共管“大就業”工作格局,為現代化新青海建設貢獻人社力量。
青海省就業服務局局長張俊介紹,《方案》有效提升協同能力,優化、重塑人社系統各項業務經辦關係和規程,建立就業創業、社會保險、勞動關係、人才人事全面協同一體化資訊系統,強化與財政、民政、鄉村振興等部門資訊對接,推動資源整合、數據共用、關聯事項“打包辦”。同時推動智慧監測分析,打造“青海e就業”智慧監測分析平臺,及時掌握全省就(失)業、勞動力供求市場及各項業務經辦情況,為全面提升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效能提供數字支撐。
“我們在西寧、海東、海西等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研究制定零工市場建設工作指引,為進城務工群眾、靈活就業人員提供高效便捷服務;並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脫貧人口就業幫扶,加大勞務品牌培育打造力度,依託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勞務協作機制,推動省外用工崗位資訊和全省勞動力資源互通共用,引導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張俊説,還持續開展“12+N”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強化人社入企服務和集中外出務工人員‘點對點’輸送,促進人力資源供需對接,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張俊表示,《方案》還提升培訓就業關聯度,深入摸排勞動者培訓意願,根據産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培訓工種課時,精準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崗定向培訓和創業培訓,促進培訓與就業有效銜接;並依託職業(技工)院校、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等力量,加大拉麵、青繡、唐卡等特色産業和民間工藝專項能力培訓力度,積極打造個性化、差異化精品培訓項目;優化技能人才評價,進一步優化社會化的職業技能評價服務,助力更多勞動者提升技能、持證上崗。(完)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