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新聞1月12日電 (陳小芝)貴州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2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2023年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情況。
2023年,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始終自覺地把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等生態創建細胞工程作為有效抓手和載體,紮實推進生態示範創建工作,並取得積極成效。貴陽市、清鎮市、湄潭縣、荔波縣、貴州省赤水河流域茅臺酒地理標誌保護生態示範區等5個地方獲得國家級命名,是貴州省開展生態示範創建工作以來獲命名數量最多的一年。
堅持以創促建,生態文明示範創建體系加速構建。貴州省將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納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出新績、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以及貫徹落實新國發2號文件、部省合作協議等重大事項統一安排、統一部署,制定印發創建指南、管理規程等文件,構建省、市、縣三級創建工作體系,科學指導各地創建途徑和模式,有計劃、有步驟推進創建工作。全省9個市(州)均成立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組織機構,制定創建規劃。貴陽市、遵義市和畢節市編制了整市創建規劃。貴陽市成為全國第三個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省會城市。
堅持以創促保,區域生態環境優勢持續鞏固提升。貴州省在生態文明示範創建過程中統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更高標準打好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和環境風險防控等5場標誌性戰役,深入推進白酒産業、磷污染、錳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險廢物和工業園區環境治理7個專項攻堅行動,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品質,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優勢,以高水準保護助推高品質發展。
堅持以創促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有力整改。貴州省緊盯生態制度、安全、空間、生活、文化等六大生態體系建設品質,建立相關約束性和參考性指標,參照生態環境部做法,落實“一票否決”制度,倒逼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和自然保護地問題整改。
堅持以創促轉,“兩山”雙向轉化渠道持續拓寬,形成了生態修復、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工業、生態金融、生態補償等多種實踐模式,為全國“兩山”實踐提供了經驗借鑒和參考樣本。
強化環境風險防控,全省完成25條重點河流“一河一圖一策”應急響應方案編制。常態化推進“打非治違”,深入開展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和環境安全風險隱患從嚴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排查企業20156家次,發現環境風險隱患3559條,完成整改3528條。“五場攻堅戰”縱深推進,9個中心城市和88個縣級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率98.6%,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23.4微克/立方米;119個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質斷面比例99.2%,247個地表水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8%,無劣Ⅴ類水體;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在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58個問題中,貴州省已完成整改51個,2018年至2022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貴州省80個問題已整改完成7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0個重點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銷號,整改銷號率100%。全省森林覆蓋率增幅、新一輪退耕還林量、石漠化綜合治理面積和“世界自然遺産地”數量居全國第一,城市綠色經濟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46%,綠色已成為多彩貴州最鮮明、最靚麗的底色。
截至目前,貴州全省共有21個地方分別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34個地方分別獲得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貴州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完)
主辦單位:貴州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