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周娟艷 記者 陳新
碧空如洗,湘江浩蕩,“綠心”蔥郁。近年來,長沙市天心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好一泓碧水、一片青山,“天心藍、綠心綠、湘江美”成為天心高品質發展靚麗底色。
根據《長沙市各測點空氣品質日報》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天心區空氣優良率為90.1%,全市國控站點排名第一;PM2.5 濃度為35μg/m3 ,全市國控站點排名第一,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碧水長流,水質整體穩中向好,近五年來湘江天心段國省控斷面城市水質穩定Ⅱ類並持續向好。
久久為功,換藍天白雲常相伴
大氣治理入之愈深,其進愈難,空氣品質如何進一步提升?天心區依託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堅持雙月考評,及時研究解決環保領域重點工作。在環委會&&抓總下,部門、街道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聯防聯動。
完善臨界天應急管控調度制度機制,全年共下達調度令70次,實現臨界天保良19天。建立應急管控重點目標清單,摸排餐飲門店268家、建設工地67家、涉氣企業45家。
加強防污治污設施升級。新建道路高壓霧樁降塵設備19套,改善汽車尾氣及道路揚塵污染問題;建設街鎮標準點12個,健全全區空氣監測網路;試點建設集中式“鈑噴中心”,破解汽修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難題;積極推進績效提級工作,轄區7家重點行業提級企業均在9月前完成了績效提級工作,成為長沙市前兩批完成重污染天氣績效提級工作的企業。
提升大氣環境智慧智理能力。以天心區政府打造“智慧天心城市運營指揮中心”為契機,2023年啟動建設天心區環境治理監管平臺,以可視化-成因分析-數據告警-預警預測-調度交辦為基礎,通過整合天心區近2年曆史環境大數據,對大氣、水質、污染源、噪音等數據進行集中展示、統計分析、數據告警、大氣預報,提升天心區環境治理的資訊化水準。
系統治理,護水清岸綠好風光
滔滔湘江水,南來北去流。湘江流經天心區8個街道,全域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守護母親河,既是責任也是使命。近年來,天心區在水環境治理的征途中,步履鏗鏘!
治水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項深入推進的長期工程。摸清家底、精準把脈,成為水環境治理的前提。以此為據,天心區開出了完善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等一系列對症良方。
水環境治理,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核心是管網建設。2023年度,天心區加大管網建設力度,完成了西湖安置區雨污分流改造、幸福莊園臨時排水管網建設、廣場東路等雨污分流項目,投資約4.31億元,新建或改造污水管網19.73公里,雨水管網26.24公里,有力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
2023 年天心區投入 12.93 億元,高標準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一是區環委辦&&抓總排污口整治,督促屬地開發規劃與排口整治齊推進。在黑石鋪片區雙管子河排污口整治過程中,成功建議屬地政府提前將該片區開發納入年度重點項目計劃;高效完成輝鴻食品有限公司、運城物流園等污水大戶地塊的拆遷、騰退,有效解決排口溢流導致河道水環境較差的問題。二是完善聯動機制,強力推動排污口整治落地見效。高品質完成 “ 長沙市天心區雙管子河 2 號支流 ” 任務,完成一體化設備的日常維護及前端一力物流園的雨污分流納管工作。同時主動作為推進改造,將匯入排污口前端本無法納管的 “ 披塘安置小區 ” 進行雨污分流改造,並對管網重新設計改建後納管,實現了排污口源頭污水減量,目前雙管子河溝渠水質穩定達標。三是高標準謀劃,實現排口整治與鄉村建設的有機結合。 “ 長沙市天心區興隆釣場東南側溝渠匯集口排口 ” 匯集興隆村境內水系,為當地農田灌溉用,故溝渠垮塌,黑泥淤積,天心區投入 600 萬元對土木橋至桂蘇路排渠進行全線清淤、清障護砌及開展水系工程連通整治,同時勸退養殖戶、設置三格凈化池,確保生活污水不直排渠道,全面提升了該農村區域抗禦洪澇和乾旱災害能力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大幅度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被評為“湖南省排污口整治典型案例”。
多措並舉深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對洋湖水廠段一級保護區護欄進行了 2 層護欄、 2 道刺網、鋼筋加固的 5 級防護 加固試點,並將護欄防護升級措施推廣至猴子石水廠段,有效減少無關人員進入一級保護區情況。同時,開展科技賦能探索,實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電子監控驅離試點,完成16處電子驅離設備的安裝調試,成功通過技術手段提升水源地保護能力。
示範創建,充分發揮引領作用
暮雲街道許興村利用一定基礎的鄉村馬拉松賽事、千畝油菜花基地、綠色騎行,打造農業示範片,培育農産品品牌,實現鄉村旅遊和農業産業的融合發展;強化小微水體治理和管護,持續推進小微水體治理;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引導群眾逐步養成垃圾分類收集的習慣,形成共同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在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的基礎上,推進“美麗三園”建設;成功創建為長沙市第三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村。
通過設置減音降噪宣傳欄、無噪音黨群鄰里服務中心,利用社區微信群、噪聲監控實時顯示屏、禁噪標識標牌、巡邏車小喇叭等措施,天心區坡子街街道青山祠社區及文源街道梅嶺社區形成了良好的降噪氛圍,成功創建為2023年長沙市寧靜小區(噪聲控制示範區)。
嚴格執法,護航生態文明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2021年以來,天心區共辦理了36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件,覆蓋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林業、水利、住房(城管)、自然資源六大類,案件辦理數量居內五區第一,切實落實“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原則。其中,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天心分局 &&辦理的湖南力鼎工貿有限公司噪聲污染案件,為全省首例噪聲污染類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于2023年5月獲評湖南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第一批磋商典型案例。
源頭防控,優化産業佈局
天心區以《湖南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總體管控要求暨省級以上産業園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和《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為指導,積極探索、因地制宜,制定了《長沙市天心區生態環境産業佈局規劃指導意見》,統籌區域産業結構調整與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區域産業佈局不斷優化。
近年來,天心區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不斷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成功引進360全國科創研發總部(長沙)、湖南人工智慧算力中心等一批項目,形成了“1大數據交易所、2大算力中心、8大數據中心、6000余家數字經濟相關企業”的産業生態,奮力書寫高品質發展的綠色答卷。
聯合協作 弘揚綠色生態文化
加強市區聯動,天心區圓滿承辦了2023年六五環境日長沙主場活動和2023年長沙市生態環保産業供應鏈論壇。多方聯動,積極開展社會宣傳活動。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天心分局聯合社區及環保志願者,全年組織開展了世界水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國低碳日、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環境保護宣傳活動,積極宣傳環境保護知識,不斷增強群眾環保意識。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新征程,再出發,天心區將馳而不息,善作善成,為加快建設“智慧天心、融城核心”築牢綠色發展根基,讓藍天常在、空氣常新、碧水長流的天心更美麗,更宜居!
作者:周娟艷 陳新
來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