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政務要聞

觀非遺、品新區!“湘”見潮頭·傳藝新區——長沙非遺作品展橘子洲開展

發佈時間:2024-01-17 17:31:39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王晗 通訊員 彭毓妍

奔騰的湘江水,孕育出長沙靈秀的文化底蘊與豐厚的人文精神,為非遺的綿延提供了一片廣闊沃土。

2024年開年,“湘”見潮頭·傳藝新區——長沙非遺作品展在位於橘子洲的長沙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開展。展覽分為湘江情懷·家國天下、“湘”見潮頭·傳藝新區兩個篇章,以時間線索為切入點,展示湖南湘江新區多元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旅遊資源,“可視化”“形象化”地詮釋新區大地上的歷史、文化與風情。

其中,“湘江情懷 家國天下”部分,以非遺作品詮釋新區的紅色地標、紅色故事、歷史人文、家國情懷;“‘湘’見潮頭 傳藝新區”部分則以非遺作品呈現新區的新風貌、新地標、新成果,以作品表達、講述、歌頌今天的幸福圖景、奮進故事。

“希望觀眾通過這些作品,可以了解到文化寶藏背後的故事。”長沙非物質文化遺産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展覽共展示50余項非遺作品,包括烙畫、湘繡、湖湘木帆船、谷山硯雕刻、蓮花根雕等。

走進非遺展,看到的不僅僅是眼前的數件非遺作品,更是背後的一份匠心。湖湘木帆船展位前,圍滿了觀眾。該作品的船隻原型,是1955年6月20日毛澤東暢遊湘江時所乘坐的“華山號”。湖湘木帆船製作技藝傳承人劉羅三當年親眼見過這批船的原型,想將那段回憶珍藏,便從2013年開始,親手製作船模“華山號”“輪渡壹號”和渡口劃子,再現當年風采。

谷山硯雕刻技藝展位前,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硯,自古以來便與筆、墨、紙並稱為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谷山硯雕刻技藝傳承人張學軍的作品《麓山撫琴硯》細膩呈現了岳麓山全貌,不僅有遠景、近景,還呈現了一段發生在800年前的動人景象,觀者無不拍手稱奇。

“原來新區有這麼多非遺項目,每個都想實地體驗一下。”市民彭義中説,他常來橘子洲散步,但都沒有好好來非遺館參觀過,之後有非遺體驗項目一定報名參加。

據了解,本次展覽將持續至3月20日,免費對公眾開放。週末及寒假期間,還將邀請長沙剪紙及傳統和香製作技藝等非遺傳人現場教學。

作者:記者 王晗 通訊員 彭毓妍

來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