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政務要聞

解碼長沙天心經開區“騰籠換鳥”實施路徑——6000多家數字經濟企業集聚, “天心數谷”何以起勢

發佈時間:2024-01-24 13:20:48

張福芳  周茂林

歲末年初,長沙市天心經開區推出了一組記憶2023“天心經開”招商“十五萬里”的海報,呈現了2023年天心經開區領導班子帶隊走訪20座城市,行程15萬里的片段。一年的招商行程,相當於繞地球近兩圈。

此外, 這一年,園區招商簽約落地項目近70個,其中2億元以上項目12個,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2個,“三類500強”企業4家,行業百強企業2家,新引進湘商回歸重大項目5個。在長沙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首開式上,園區的360全國科創研發總部(長沙)、湖南人工智慧算力數據中心項目簽約。

這一年,園區發展迎來高光時刻,2023年全年完成技工貿總收入667億元(預計數,下同),同比增長15%;數字經濟佔比52%居全市第一;累計新增規模企業30家、高新技術企業86家,新增計支寶、天湘和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家。

從2017年,一場“綠心”區域工業企業退出戰役打響,到2019年底361家工業企業全部退出,再到這塊土地實施“騰籠換鳥”産業轉型計劃,上千個日日夜夜,如今這裡已集聚一個大數據交易所、兩大智慧算力中心、八大數據中心、6000余家數字經濟相關企業,數字産業生態體系已然形成,園區一躍成為數字經濟産業新高地。

“騰籠換鳥”的土地為何要瞄準數字經濟産業?

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間,有一片面積達528.32平方公里的生態“綠心”,被湖南省劃定為生態保護區。

2017年,按照中央、省、市部署,位於“綠心”範圍內的工業企業必須全部退出。天心經開區近5成面積,近9成工業用地處於“綠心”區,361家工業企業兩年內要全部退出。

面對省市部署,天心區責任上肩,“壯士斷腕”,2019年底,361家工業企業全部退出。

當時,天心經開區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0多家,涉及工業年産值近200億元,退出年稅收近12億元,職工2萬餘人。企業退出後,園區工業産值幾乎“一夜歸零”。

工業退出舞臺是政治任務、生態要求,但發展不能停,經濟誰來唱主角?特別是“綠心”內的工業用地僅能用於商務、倉儲物流和研發,能夠發展什麼産業?

其實早在工業退出初期,長沙市有關部門、天心區和天心經開區經過反覆調研,聽診把脈,就把目光聚焦在數字經濟上。

此時的數字經濟正處在“風口”。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2019年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壯大數字經濟;2020年湖南省印發《湖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這無疑堅定了天心區以及天心經開區的選擇。

2021年2月,天心經開區召開2020年度工作總結表彰暨2021年工作推進大會,首次提出要“打造都市型高新數字産業園區”。同年3月,天心區印發《長沙市天心區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産業化提升、産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天心’建設、産業生態體系優化”等“五大行動”。

發展數字經濟,當時的天心經開區優勢在哪?

——平臺優勢,此時的園區經過“三園合併”後,擁有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園、國家廣告産業園、中國長沙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3個國家級平臺,湖南地理資訊産業園、湖南人工智慧産業園2個省級平臺,以及長沙天心軟體産業園等多個市、區級平臺,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大數據(含地理資訊)為主導産業的産業體系。

——資源優勢,利用省政府、省直單位駐地的資源稟賦,加速集聚各類數據資源,推動能源、地質、電信、氣象、建築BIM等大數據中心落地建設,夯實“天空地一體”數據資源基礎。

——基建優勢,擁有湖南唯一的數據要素與數字資産交易所湖南大數據交易所,也是全國領先、中部唯一的新型數據交易所;中國電信中南智慧算力中心正在加速落地,將實現智慧算力從0到5000P的突破;青蘋果數據城、軟體産業園二期、“天心數谷”一期、長沙總部基地·雲谷等一批數字産業平臺項目陸續建成投産,推動打造長株潭數字經濟産業集聚區。

——生態優勢,園區已經聚集數據産品開發、應用場景建設、數據整合服務、數字安全等類型,涉及大數據、地理資訊、人工智慧、軟體、人力資源、文化廣告、醫藥健康等6000多家數字經濟相關企業,産業生態基本成型。

“看準了就抓緊幹”,“高起點”規劃發展路徑、“高品質”謀劃平臺佈局、“高標準”涵養産業生態

發展數字經濟的“大盤”一旦謀定,就要拿出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奮鬥姿態和工作作風,搶時間、搶機遇,敢作敢為、善作善成。

——“高起點”規劃發展路徑。結合省市區數字經濟發展要求,堅持“數智融合、軟硬兼施、發展與保護協同”新的發展理念,出臺園區數字經濟發展5年規劃,構建“以數字經濟為主導産業,以生物醫療、大健康為特色産業,高端製造業與高端服務業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

——“高品質”謀劃平臺佈局。持續建設好湖南大數據交易所,中國電信中南智慧算力中心和湖南人工智慧算力數據中心兩大算力中心,重點聚焦數字經濟核心技術和産業鏈關鍵環節的重點企業,持續性招大引強。

——“高標準”涵養産業生態。堅持系統性思維,打造政策鏈、産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生態鏈六鏈整合的綜合配套保障體系,建立起服務於數字産業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公共服務平臺等。

隆冬麗日,走進天心經開區“天心數谷”一期,園區乾淨整潔,綠意盎然,充滿現代感的辦公樓明亮通透,在一樓的招商中心,不時有客商和團隊前來洽談考察。

該項目作為天心經開區“綠心”區工業企業退出後支撐南部片區“騰籠換鳥”産業轉型的三大標誌性工程之一,目前正向全球招商,20棟現代建築拔地而起,可承載中小型企業100多家,科研人員近萬人,有望打造都市高新數字園區。

“目前有來自‘北上廣深’的七八家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和我們洽談。”融發集團市場部負責人告訴我們,“天心數谷”一期已累計引進企業8家,包括360全國科創研發總部(長沙)、三昱科技、視源股份、湘和瑞盛等企業,入駐項目預計總投資將超百億元。

2021年以來,天心經開區組建“騰籠換鳥”工作專班,全面摸清可盤活土地底數,形成土地數字地圖,對納入擬“騰籠換鳥”範圍的958畝土地,“一企一策”明確舉措,分批分類推進。

原芙蓉興盛地塊,一年內完成了收回、招商引資和再次出讓。如今這裡“三通一平”已經完成,被合肥城市雲看中,落地湖南人工智慧算力數據中心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50.5億元,佔地面積35畝,毗鄰湖南省大數據交易所,擬建設數據中心機房4棟和研發科創中心1棟。項目將打造省內唯一的人工智慧融合算力數據中心,引入中國科技大學科教資源、對接“東數西算”國家戰略、全面採用完全自主可控設備、數據與演算法融合,促進湖南人工智慧産業發展……妥妥的“王炸”。

2024年1月11日,位於天心經開區的湖南大數據交易所與光大銀行長沙分行、匯業律師事務所、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簽約,提供湖南首筆數據資産無抵押融資服務,幫助本土企業湖南盛鼎科技獲得光大銀行500萬元授信額度。

這是我省數據資産融資首個成功案例,意味著湖南從當天起,數據資産也能像土地、房産一樣在銀行融資了。而這也是湖南大數據交易所對數據資産化、資本化路徑的積極探索。

在湖南大數據交易所大廳的大屏上,我們看到實時數據顯示,交易所已入駐數商416家,上架産品2720個,累計成交額10多億元。

中國電信中南智慧算力中心一期于2023年10月順利建成投産,5000P智慧算力,5000P存儲將陸續投産;軟體産業園傑峰基地二期已完成竣工驗收備案,賢盛發中小企業孵化基地三期等産業項目已完成工程建設即將投産;湖南健康城、中交國際、融發菁英匯等項目已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土地還是這片土地,卻早已翻天覆地。

天心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曾紅鷹介紹,2023年,園區數字經濟規模達350億元,2024年力爭達到420億元。下一步,園區將在數字經濟産業鏈條打造新的增長極,推動園區成為千億級高新數字産業園區和長株潭科創研發、人才引育、成果轉化先行區。

春華秋實,把擔當與實幹寫在高品質發展征程上

“幹”是落腳點。説一千,道一萬,最終要落腳到兩橫一豎“幹”這個字上來。

“幹”這個字,看似簡單,實則殊為不易,蘊含了強烈的答卷意識,浸透了無數的付出和心血。

2023年12月底,在天心區創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工作暨南部融城片區專場招商推介活動現場,中電賽西智慧科技(湖南)有限公司落地揭牌,入駐天心經開區湖南大數據交易所10樓,整層約4000平方米。

為何選擇天心?中電工業網際網路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朱達平快人快語:“這裡的招商條件、服務態度、扶持力度讓我們很感興趣,營商環境體驗感好,項目可實現‘當年洽談、當年簽約、當年投産、當年達效’。另一層考慮是,數據創造的價值定會超過土地,公司正大力佈局大數據産業,湖南大數據交易所是未來發展的最好支撐。”

兩大算力中心之一的湖南人工智慧算力數據中心項目,2023年4月底接觸,5月確定選址,6月雙方互訪,8月完成協議內容,9月正式簽約,12月土地摘牌,一步一個腳印,一次攻克一道難關,實現了重大項目落地建設的“天心速度”。

事非經過不知難。客商良好感受的背後,凝聚著園區幹群的“洪荒之力”。

“2023年以來,我們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頭等任務、一號工程來抓,全面開展‘招商引資年’。”曾紅鷹介紹,從正月初二開始,園區以“湘商回歸”為契機,在全省率先實施“全員招商”,各部門共出動100余人次,先後赴北上廣深港等20多座城市開展外出小分隊招商400多批次,園區全體班子成員不是在招商洽談,就是在外出招商的路上,高鐵上吃盒飯、飛機上睡覺、車上看文件,一次次無悔奔赴。

同時,園區深入落實“走找想促”大調研大走訪,推動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服務做“加法”,流程做“減法”,數字做“乘法”,困難做“除法”。2023年,累計走訪企業300余次,收集企業訴求意見166個,已全部交辦反饋;通過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兌現金額共計1053.5萬元;累計為長株潭産業鏈重點企業引進各類經營人才、研發人才、技術人才等超350名……

2023年12月29日,天心經開區第二屆“強園有我、青春當燃”青年幹部訓練營結業。9個月的學習中,園區派出20多名幹部到全國先進地區先進園區學習,推出了“人人爭當業務行家裏手”專業知識技能培訓、“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專題培訓班等12場;以“四走訪基層”、調查研究為重點,對園區主特産業8個重點項目宣傳推介路演;以“百人聯百企”為重點,常態化走訪服務企業,解決問題150余個,實現以“企業服務實戰訓練”來增強園區幹部對主特産業的理解和經濟思維的提升……

“園區幹部群眾的精神提上來了,幹事的氛圍更加濃厚”“搶拼敢幹成為了常態”“幹事者上,不幹事者下的風氣形成了”……正如曾紅鷹寄語學員:“園區的發展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實幹,唯有每一位‘園區人’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保持精誠團結、苦幹實幹的激情和韌勁,才能開新局、譜新篇。”

改變不止是園區幹群的精神氣,還有大城之南的城市氣質。

雨污分流、城市道路綠化提質、路面“白改黑”、綜合管線改造……兩年來,園區完成20多條道路和管網的改造,大大提升了片區環境品質。

長郡中學、長沙市一中、南雅中學、明德中學、青園教育集團、仰天湖教育集團、湘府英才教育集團以及長郡外國語教育集團8大優質教育品牌陸續入駐,覆蓋全學段的優質教育資源佈局其勢已成。

“我們要搶抓長株潭都市圈、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有利契機,依託國家醫學中心創建、湖南大數據交易所和省級文化藝術、體育三個中心,深入落實‘産業質效倍增年’‘擔當善為落實年’,全面推進園區改革創新,強化産業佈局,將這裡打造成為國家大健康産業引領區、中部數字經濟示範區、大文體生活共用區。”曾紅鷹目光堅定地説道。

長沙向南,好景連連,勢不可擋。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天心區委審時度勢、把舵領航,發出了深入實施“五個三”總體戰略的行動號召,這也成為天心經開區做好各項工作的方向指引。

讓我們期待並見證,2024,大城之南續寫“工業退位、數字上位”新的輝煌篇章。

作者:張福芳 周茂林

來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