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委台辦緊緊圍繞中央、全省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總體部署,忠誠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揮了積極作用,奏響了一曲曲助力鄉村振興的優美旋律。
一、聚力産業發展,在把握“求變與應變”中積極作為。
黔臺香藥草暨中藥産業發展對接會簽約儀式
以貫徹落實高品質發展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導向,聚焦産業發展,突出創新驅動,匯聚起助力鄉村振興的磅薄力量。一是搭建平臺推動發展。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為切入點,持續舉辦了八屆貴州·台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圍繞以大健康為目標的醫藥養生産業、綠色無公害為標準的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民族和山地為特色的文化旅遊業等,加強交流合作,推動兩地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在第八屆貴州·台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上,分別舉辦了“黔台農業産業”“黔臺文旅産業”“黔臺林業碳匯經濟發展”“黔臺香藥草暨中藥産業發展”等專項産業對接會,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攜手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更好發揮和提升兩地産業行業聯合效應,助力鄉村振興。二是借助東風助力發展。借助東西部協作的東風,辦領導班子成員率畢節市、遵義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州等地台辦和投促部門及企業代表,先後到北京、上海、廣東、天津等地,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主要任務,圍繞本地優勢産業進行招商推介,從産業協作、消費協作、勞務協作和鄉村建設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匯聚成了守望相助的“山海情”。三是示範帶動共用發展。把黔台農業合作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深入調研、多方論證,圍繞農業特色優勢産業,選準適合與台灣農業具體産業合作的重點區域,加強黔台農業合作,積極打造黔台農業合作示範基地。2023年又授予六盤水海螺旺斯香藥草智慧農場和施秉花漾河畔精品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園“黔台農業合作示範基地”,全省授牌基地達到6家,樹立了黔台農業産業化與鄉村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的標桿,積極推廣經驗做法,輻射帶動當地鄉村振興發展。
二、挖掘資源稟賦,在提升“含量與品質”中釋放動。
在黔台企回饋社會
一是服務保障“添動力”。積極探索、持續深化黔臺經濟融合發展,與省發改委聯合出臺《關於促進黔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讓台商台企充分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國家級“三大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政策、國家級新區建設政策等紅利,在更寬領域、更高層面上推進了兩地經貿交流合作。推出省委台辦機關黨支部聯繫台企“親情一家人”活動品牌,持續開展服務台企走訪活動,與省發改委、省農業農村廳共同開展落實惠台政策助力鄉村振興活動督查,推動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召開“研究金融更好服務在黔台商(胞)工作專題會”,舉辦“在黔台資企業政金企融資對接會”,出臺《關於進一步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在黔台企台胞的七條措施》,不斷提升服務效能,多措並舉緩解台企融資難問題,提升台企“安全感”,鼓勵支援台商台資參與貴州“十四五”規劃實施,共同服務貴州鄉村振興。二是改變模式“增效益”。在黔台企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新型農業産業化經營模式,鼓勵農戶流轉土地、到基地務工,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增收致富。在黔台資企業六盤水海螺旺斯香藥草智慧農場著力構建基地發展板塊,探索雲端農場旅遊度假,以花為媒介,融合“種、賞、銷”于一體,推進“農旅一體化”發展,實現“一項帶多元”,助推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三是共渡難關“伸援手”。省委台辦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高度關注在黔台企台胞生産、生活和企業發展情況,加強服務保障,第一時間協調處理好他們的訴求和困難,當好“貼心人”“娘家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制定出臺服務業紓困解難政策措施,及時解決台企口罩、防護服、帳篷、消毒水、酒精等防疫物資及用工難等問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工作。同時,在黔發展的台胞台企台商也不忘回饋社會,自發通過各種渠道向當地受災群眾涌躍捐款捐物,幫助困難群眾渡過難關。黔臺兩地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同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演繹了“親情一家人”的生動畫面。
三、緊扣工作導向,在突出“宣傳與宣介”中持續發力。
《兩岸同胞點讚貴州現代化農業發展成就》被《人民日報》登載
一是講好貴州故事。加強與“旺旺時報”等台灣主流新聞媒體的協同聯動,先後成功開展“兩岸媒體多彩貴州行——奮進‘十四五’走進六盤水”、“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之看貴州—-走進畢節”“探尋屯堡文化,感受大明遺韻——兩岸媒體安順行”等品牌活動,協同台灣TVBS衛星電視臺採訪拍攝“村超”、“村BA”,講好貴州鄉村振興故事,擴大貴州知名度,吸引更多台企台胞來黔參觀考察、投資興業。二是打造宣傳矩陣。通過“借船出海”,與島內媒體攜手合作,共同策劃貴州專題節目,每週以廣播和圖文等形式向台灣同胞宣傳推介,通過慢直播、記者探訪等方式,將鏡頭和筆觸聚焦到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深入挖掘亮點、報道成效,全方位宣傳展示“貴州縮影”,“貴州新路”,“貴州樣板”,傳遞貴州跨越發展的好聲音,為台胞和台商全面認知大陸、了解貴州提供窗口,也為台胞來貴州發展增強信心。三是積極引流造勢。拓寬宣傳渠道,加強宣傳力度,向中央涉台權威媒體華夏經緯網、中國台灣網、《兩岸關係》《台灣工作通訊》等推送我省涉台宣傳稿件,打造“黔進寶島”微信公眾號平臺,深入宣傳台胞台企參與“十四五”規劃建設典型事例,《推進黔臺經濟合作高品質發展,助力貴州“十四五”良好開局》《兩岸同胞點讚貴州現代化農業發展成就》等20余篇稿件被《人民日報》《兩岸關係》和中國新聞報等選登轉載。
四、堅持黨建引領,在強化“作用與作為”中體現擔當。
深化“雙聯雙促”活動,與幫扶點野洞河鎮負責同志座談交流
聚焦“黔進先鋒、貴在行動”總載體,突出重點、創新舉措,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通過組織引領、人才驅動、産業助攻,助力推進鄉村振興。一是抓“黨建”促“振興”。把夯實基層黨的建設基礎作為引領鄉村發展的有力抓手,指導幫扶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加強村支兩委黨員幹部的教育培訓,召開院壩會宣傳黨的政策,引導農村黨員在産業發展、鄉村建設、移風易俗等方面示範&&。組織幫扶村黨員幹部、致富能手、青年群眾到貴陽、廣西等地考察學習,積極借鑒周邊地區推進鄉村振興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拓寬視野,打開思路,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潛能,做“致富&&人”。二是解“難題”辦“實事”。建立台灣農業人才專家庫,協調省市縣各級農業科技部門和專家,不定期組織開展農村實用技能培訓,著力提升農村黨員群眾&&致富、帶領致富的本領。指導發展庭院經濟和農産品種植,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培育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化“雙聯雙促”活動,辦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成員帶隊深入幫扶點調研指導,解決困難和問題30余個。三是提“顏值”增“內涵”。圍繞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投入或爭取資金近240萬元,幫助幫扶村旅遊融合發展,打造特色文化産業。在村頭巷尾繪製民族特色墻畫,實現抬頭是“畫”,入目是“景”,全面扮靚縣域鄉村的“新顏值”。新建通組路、灌溉溝渠等,暢通交通水利“毛細血管”,辦好“民生小事”,賦能鄉村振興。修建村級辦公樓、便民服務中心、公廁等,積極幫助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品質,帶動群眾在加速鄉村振興見實效的新征程上,邁出了堅實步伐。(貴州省台辦機關黨辦)
主辦單位:貴州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