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經濟概況(2024)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全省上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錨定“兩個確保”,深入實施“十大戰略”,全力以赴拼經濟,綱舉目張抓工作,鉚足幹勁促發展,在頂住壓力、克難攻堅中實現了經濟發展質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長、勢的蓄積壯大,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59132.39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5360.15億元,增長1.8%;第二産業增加值22175.27億元,增長4.7%;第三産業增加值31596.98億元,增長4.0%。三次産業結構為9.1:37.5:53.4。全年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60073元,增長4.4%。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81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701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11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08%,比上年末提高1.01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69.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06‰;死亡人口78.7萬人,人口死亡率為8.0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4‰。
全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19.3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8.36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8.97萬人,新增返鄉入鄉創業18.7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3073.97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839.49萬人,省外輸出1234.48萬人。
全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下降0.2%。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下降2.6%。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下降4.7%。農産品生産者價格下降8.6%。
二、農 業
全年全省糧食種植面積10785.2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6.94千公頃,其中小麥種植面積5686.07千公頃,增加3.62千公頃;玉米種植面積3864.37千公頃,增加6.85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610.25千公頃,增加17.80千公頃,其中花生種植面積1307.04千公頃,增加19.91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799.40千公頃,增加16.90千公頃。
全年全省糧食産量6624.27萬噸,比上年減少165.10萬噸,減産2.4%。其中,夏糧産量3550.06萬噸,減産6.9%;秋糧産量3074.21萬噸,增産3.3%。小麥産量3549.73萬噸,減産6.9%;玉米産量2365.70萬噸,增産4.0%。
全年全省油料産量703.04萬噸,比上年增産2.8%,其中花生産量638.86萬噸,增産3.8%。蔬菜産量7855.78萬噸,增産2.6%。食用菌産量189.78萬噸,增産2.6%。瓜果産量1502.73萬噸,減産0.3%。
全年全省豬牛羊禽肉總産量673.20萬噸,比上年增長2.7%。其中,豬肉産量465.33萬噸,增長7.0%;牛肉産量37.99萬噸,增長3.5%;羊肉産量27.30萬噸,下降6.0%;禽肉産量142.57萬噸,下降7.8%。禽蛋産量441.19萬噸,下降3.3%。牛奶産量237.47萬噸,增長11.4%。年末生豬存欄4038.97萬頭,比上年末下降5.2%;全年生豬出欄6102.31萬頭,比上年增長3.1%。
三、工 業
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3.6%;股份制企業增長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1.8%;私營企業增長1.1%。分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4.0%,製造業增長6.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下降1.8%。分重點産業看,五大主導産業增加值增長10.9%,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6.8%;傳統支柱産業增長1.5%,佔規模以上工業的50.1%;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10.3%,佔規模以上工業的25.5%;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1.7%,佔規模以上工業的14.7%;能源原材料工業增長1.8%,佔規模以上工業的48.4%;消費品製造業增長0.3%,佔規模以上工業的21.1%。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産品銷售率98.8%。
年末全省發電裝機容量(不含儲能)13846.13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15.9%。其中,火電裝機容量7401.96萬千瓦,增長1.8%;水電裝機容量534.90萬千瓦,增長21.9%;風電裝機容量2177.92萬千瓦,增長14.5%;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3731.36萬千瓦,增長59.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3171.83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3.1%。其中,清潔可再生電力(水電、風電、光電)發電量521.30億千瓦時,下降5.0%,佔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的比重為16.4%。
四、固定資産投資
全年全省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下同)比上年增長2.1%。其中,第一産業投資下降19.7%,第二産業投資增長9.4%,第三産業投資下降0.4%。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6%,民間投資下降3.9%,工業投資增長8.9%,社會領域投資增長8.7%。
“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持續推進,全年全省億元及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1.2%,其中10億元及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增長24.9%。鄭州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新型動力電池生産線建設項目、南鄧高速公路鄧州段、洛陽石化百萬噸乙烯配套項目、中原農谷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鄭州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項目、三門峽市“退城入園”多金屬綜合利用提升改造項目、鄭州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河南神馬尼龍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尼龍化工産業配套氫氨項目、信陽鋼鐵金港能源有限公司焦化節能技改工程項目、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項目、河南安鋼週口鋼鐵有限責任公司鋼鐵産能置換項目一期一步工程等項目建成投産。
五、國內貿易
全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004.45億元,比上年增長6.5%。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1633.55億元,增長6.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370.90億元,增長7.2%。
全年全省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7%,飲料類增長0.6%,煙酒類增長8.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0.3%,日用品類下降2.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0.5%,中西藥品類增長9.0%,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23.6%,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2.2%,汽車類增長13.4%。
全年全省網上零售額4605.3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813.0億元,增長21.0%。
六、對外經濟
全年全省貨物進出口總值8107.88億元,比上年下降3.8%。其中,出口5279.97億元,增長2.4%;進口2827.91億元,下降13.5%。
全年全省外商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新設立企業465個,比上年增長40.9%;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2110.6億元,增長9.3%。
全年全省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44.0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3%。
七、財政金融
全年全省財政總收入6972.49億元,比上年增長12.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12.05億元,增長6.2%,其中稅收收入2855.13億元,增長10.2%,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3.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062.55億元,增長3.9%。
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00584.89億元,比年初增加7411.81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00206.75億元,增加7658.38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83596.66億元,增加7236.41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83140.94億元,增加7327.76億元。
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162家。發行股票163隻,其中發行A股110隻,發行境外股票53隻。本年首次發行、再融資募集資金172.73億元,其中A股發行和再融資募集資金168.50億元。年末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市價總值13342.79億元。
全年全省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399.87億元。其中,財産險617.83億元,人身險1782.04億元。賠款支出與給付1004.73億元。其中,財産險458.63億元,人身險546.10億元。
八、交通運輸和郵電
全年全省貨物運輸總量28.17億噸,比上年增長8.9%。貨物運輸週轉量11892.48億噸公里,增長4.3%。旅客運輸總量5.90億人次,增長119.2%。旅客運輸週轉量1662.29億人公里,增長138.4%。機場旅客吞吐量2788.83萬人次,增長158.4%。機場貨郵吞吐量60.90萬噸,下降2.7%。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8320.78公里。
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2108.08萬輛,比上年末增長5.6%,其中私人汽車1945.41萬輛,增長5.7%。民用轎車保有量1186.07萬輛,增長7.2%,其中私人轎車1143.53萬輛,增長7.2%。
全年全省郵電業務總量1753.59億元,比上年增長21.7%。其中,郵政行業業務總量709.72億元,增長25.1%;電信業務總量1043.87億元,增長19.5%。快遞業務總量60.46億件,增長35.8%;快遞業務收入425.29億元,增長28.4%。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581.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0875.3萬戶,電話普及率115.9部/百人。年末網際網路用戶13954.4萬戶。全年新開通5G基站5.3萬個;全省5G終端用戶總數達到6467.8萬戶。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省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9933元,比上年增長6.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0234元,增長4.5%;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0053元,增長7.3%。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01,比上年縮小0.05。
全年全省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21011元,比上年增長10.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25570元,增長8.6%;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16638元,增長12.2%。
年末全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578.18萬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1987.70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590.48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433.82萬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997.49萬人,參保退休人員436.3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147.80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128.25萬人。
全年全省發放城市低保金13.12億元,年末共保障城市低保對象30.58萬人;全年發放農村低保金75.70億元,年末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275.75萬人。年末共保障農村特困人員47.05萬人。
2023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28.86萬套,新開工34.56萬套。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年末全省共有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768個,其中國家級95個。省級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072個,其中國家級50個。省級及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852個,其中國家級10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3個、省重點實驗室251個。省新型研發機構140家。高新技術企業1297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6197家。省實驗室16家、省中試基地36家、省技術創新中心24家。全年專利授權量達到109957件。截至年末,有效發明專利83127件。全年簽訂技術合同2.49萬份,比上年增長11.2%;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367.42億元,增長33.4%。
年末全省共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116種,計量技術機構328家,通過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3183家,認證機構23家。全年新建計量標準131項,強制檢定計量器具689萬台件。年末共有天氣雷達站16個,自動氣象站2852個。地震觀測站604個,地震觀測測項753個。
全年全省研究生招生35205人,在學研究生99012人,畢業生27533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98.40萬人,在校生295.62萬人,畢業生83.29萬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30.63萬人,在校生69.74萬人,畢業生29.96萬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不含技工學校)招生51.15萬人,在校生145.26萬人,畢業生48.09萬人。普通高中招生90.06萬人,在校生262.27萬人,畢業生77.47萬人。初中招生168.74萬人,在校生508.13萬人,畢業生153.67萬人。普通小學招生148.95萬人,在校生962.88萬人,畢業生169.14萬人。特殊教育招生1.01萬人,在校生6.83萬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23.62萬人。全年共安排“兩免一補”經費151.61億元,共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困難學生876.82萬人次。高校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6個,高校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86個。
十一、文化旅遊、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全省文化和旅遊部門所屬的藝術表演團體154個,文化館202個,公共圖書館177個。博物館39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21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125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615.86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73%,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72%。全年圖書出版總印數4.89億冊,期刊出版總印數0.56億冊,報紙出版總印數12.08億份。年末共有綜合檔案館177個,已開放各類檔案673.05萬卷(件)。
全年全省共接待國內遊客995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9646億元。年末共有A級旅遊景區724家,其中4A級以上旅遊景區249家。星級酒店348個,旅行社1486家。
年末全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85038個,其中醫院2528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706個,民營醫院182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81645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993個,衛生院1998個,村衛生室59447個,診所13730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717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85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64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69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7.74萬張,其中醫院57.88萬張,衛生院14.40萬張。年末衛生技術人員86.59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4.66萬人,註冊護士38.39萬人。按機構分,醫院衛生技術人員54.22萬人,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10.81萬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技術人員3.63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1.09萬人,婦幼保健院(所、站)衛生技術人員3.79萬人。全年總診療人次6.84億人次,總出院人數2291.21萬人。其中醫院診療人次2.58億人次,出院人數1847.28萬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4.06億人次,出院人數352.90萬人。
全年全省運動員共取得113枚金牌,世界冠軍8個,亞洲冠軍11個,全國冠軍94個;打破8項世界紀錄。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全省供應國有建設用地總量4.2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7%。其中,工礦倉儲用地0.70萬公頃,房地産用地0.45萬公頃,基礎設施用地3.13萬公頃。
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增長0.3%,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5%。
全年全省國家考核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佔83.0%,無劣Ⅴ類水質斷面。全省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68.0%,PM2.5年均濃度45.3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73.8微克/立方米。全年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3個、省級生態縣8個。
全省年平均氣溫15.9℃。平均年降水量985.7毫米。
全年全省完成造林面積131.64千公頃。年末共有自然保護區3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個。森林公園132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3個。
全年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1989.38千公頃。洪澇乾旱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3.44億元。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66億元。
全年全省共發生各類生産安全事故1218起,死亡1130人,比上年分別下降6.4%和1.7%;煤礦百萬噸死亡率0.078人。
注:
1.本公報2023年數據為初步統計結果。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生産總值、各産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經最終核實,2022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為58220.13億元,比上年增長2.4%,三次産業結構為9.8:38.0:52.1。
3.三次産業分類依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修訂的《三次産業劃分規定》,第一産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第二産業是指採礦業(不含開採專業及輔助性活動),製造業(不含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建築業;第三産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産業、第二産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剔除國際組織)。
4.工業五大主導産業包括裝備産業、食品産業、新材料産業、電子資訊産業、汽車及零部件産業等。傳統支柱産業包括冶金、建材、化工、輕紡、能源等。
5.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分類(2017)》確定。高技術製造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高技術産業(製造業)分類(2017)》確定。
6.認證機構為在河南境內註冊並取得國家認證機構資質的法人機構。
7.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新增返鄉入鄉創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參加養老、失業、工傷保險人數數據來自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電裝機容量數據來自省電力公司;機場旅客吞吐量、機場貨郵吞吐量數據來自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洛陽北郊機場、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南陽基地、信陽機場運營發展有限公司、安陽市交通機場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省內五家機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數據來自省交通運輸廳;貨物運輸總量、貨物運輸週轉量、旅客運輸總量、旅客運輸週轉量為綜合數據,數據來自省交通運輸廳、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登封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和上述省內五家機場等部門;民用汽車、轎車保有量數據來自省公安廳;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快遞業務數據來自省郵政管理局;電信業務總量、固定電話用戶、行動電話用戶、電話普及率、網際網路用戶、5G基站、5G終端用戶總數數據來自省通信管理局;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鄭州海關;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實際到位省外資金、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數據來自省商務廳;財政收支數據來自省財政廳;金融機構本外幣、人民幣各項存貸款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河南省分行;上市公司、發行股票、融資募集資金數據來自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保險數據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南監管局;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數據來自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級及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省新型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省實驗室、省中試基地、省技術創新中心、簽訂技術合同、技術合同成交額數據來自省科學技術廳;專利授權、有效發明專利、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通過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認證機構、計量技術機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新建計量標準數據來自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文化和旅遊部門所屬的藝術表演團體、文化館、公共圖書館、接待國內遊客、旅遊總收入、景區、星級酒店、旅行社、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數據來自省文化和旅遊廳;參加醫療保險人數數據來自省醫療保障局;發放城鄉低保金、保障城鄉低保對象、保障農村特困人員數據來自省民政廳;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數據來自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各類學校招生、在校、畢業人數、“兩免一補”經費、高校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數據來自省教育廳;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數據來自省文物局;有線電視實際用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數據來自省廣播電視局;圖書、期刊、報紙出版數據來自省新聞出版局;綜合檔案館、已開放各類檔案數據來自省檔案局;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技術人員、診療人次、出院人數數據來自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天氣雷達站、自動氣象站、年平均氣溫、平均年降水量數據來自省氣象局;地震觀測站、地震觀測測項數據來自省地震局;金牌數、獲得冠軍、打破記錄數據來自省體育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數據來自省自然資源廳;國家考核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PM2.5、PM10平均濃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省級生態縣數據來自省生態環境廳;造林面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數據來自省林業局;自然災害、生産安全事故、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數據來自省應急管理廳;各種價格、糧食産量及種植面積、畜産品産量、生豬存出欄、城鄉居民收支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其他數據來自省統計局。
(來源:河南省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