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雲南概況

堅持“一區一案”“一樓一策” 實現小區從“亂”到“治” 拓出老舊小區改造新路子

發佈時間:2024-06-14 11:40:18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更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近年來,為厘清老舊小區“改什麼”的問題,昆明市實行“城市體檢”,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積極營造全民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近日,雲南省級財政安排資金,對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優秀典型縣(市、區)給予補助。其中,昆明市安寧市和官渡區上榜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優秀典型縣(市、區),將獲1000萬元至1500萬元獎補,這是對安寧市和官渡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肯定。

近年來,安寧市和官渡區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中,創新舉措,讓群眾從配角變成主角,堅持“一區一案”“一樓一策”,老舊小區實現從“亂”到“治”的轉變。

安寧市:既抓“面子”又抓“裏子”

廢棄地變身小花園、脫皮墻舊貌換新顏,“面子”更好看;下樓有電梯,出門有菜市場、幼兒園,“裏子”更好住……

近年來,安寧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目標,通過“1+3+N”工作法賦能老舊小區改造,將黨建基因融入基層治理最小單元。同時,在“融”與“和”上下功夫,構建“無事常聯繫、有事共商量、鄰里一家親”的治理新模式。

按照位置相鄰、鄰里相望、文化相連、生活相關原則,安寧市以連片區為試點啟動老舊小區改造,採用連片改造的方式,打破空間分割,提升小區品質。通過拆臨拆違、拆墻透綠等措施實現還地於民,將邊角地改造成為“口袋”公園,優化了老城區的綠地系統格局,真正實現了“三分鐘見綠、五分鐘進園”。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安寧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網格員、樓棟長作用,根據小區實際情況,在改造之前採取現場調研、入戶走訪等方式,對全市老舊小區進行全面調查摸排,並結合群眾意願,堅持“一區一案”“一樓一策”,提前制定“功能表式”改造方案,由居民“點菜式”選擇改造方案,堅持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中問計於民、改造後問效於民。

此外,安寧市還深耕特色工業文化,留住城市記憶,推動城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昆鋼老住宅區改造時,安寧市結合小區原有面貌和社區文化背景,深挖昆鋼工業的文化底蘊,按照建築保護和更新方式與現狀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在注重物質改造的同時,致力於對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和歷史文化景觀風貌的恢復,再續安寧工業城市風貌。

老舊小區改造好,後期長效管理也要跟得上。為做到“一次改造、長期保持”,安寧市研究下發了《安寧市無物管老舊小區規範化管理第一批試點小區管理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政府引導扶持、統籌分類推進、發動業主參與、逐步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的總體思路,逐步建立市級、街道(社區)、物業公司、業主4級物業管理協調體系。由安寧居佳城市服務公司負責的30個老舊小區物業規範化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為全省老舊小區工程改造、物業管理、社區治理“一盤棋”推進,提供了寶貴的試點經驗。

官渡區:用“四心”打造會“呼吸”小區

2023年,官渡區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為119個,計劃總投資21097萬元。官渡區實際完成改造小區129個,改造建築面積162.83萬平方米,共涉及485棟16748戶。項目于2022年9月開工,于2023年9月完工並驗收。

近年來,官渡區在昆明市率先嘗試將海綿城市建設融入有條件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通過打造會“呼吸”的小區,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助力滇池保護治理、建設綠美春城;成立官渡區城鎮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轄區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工作;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老舊小區提升改造現場調研解決問題。

官渡區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根據不同小區的實際情況,結合居民意願,制定“一區一案”“一樓一策”方案。在關嶺路89號院老舊小區改造中,共改造2棟5個單元60戶,改造總建築面積6164平方米,該區通過提前謀劃,與街道、社區及小區業委會共同協調社會投資人安裝電梯5部。在街道、社區及小區業委會共同努力下,該小區3天拆除防盜籠3088平方米,突破防盜籠拆除難題;推行小區財務、事務公開透明的監事會制度,小區實現從“亂”到“治”的轉變。

關嶺路89號院的改造,只是官渡區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其背後是官渡區在老舊小區的改造中創新性地提出的耐心、暖心、凝心、舒心的“四心”工作法,讓老百姓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耐心——在項目改造前通過耐心傾聽群眾心聲,問民需、集民智,讓配角變主角,全方位激發群眾參與改造積極性;

暖心——在處理如防盜籠整治等問題上,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制定多種形式、多種方案的防盜籠整治方案,既達到目的又讓居民滿意;

凝心——改造過程中激發居民“主人翁”意識,打破“政府幹、群眾看”的舊局面,轉變為“政府群眾一條心、共建共管共參與”的新局面;

舒心——改造完成的小區居住條件好了、環境美了、設施齊了、路平了、燈亮了,老百姓自然舒心了。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官渡區重民生、補短板,倡導醫養結合。針對一些老舊小區居住群體多為退休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有限、小區醫療條件不足等實際,官渡區因地制宜在小區內新建了幸福食堂,為不同年齡段老人免費或低價提供營養餐;康養結合設立了志願者之家,發動周邊醫療服務機構,定期組織醫務人員入駐、到府開展健康諮詢義診。

雲報全媒體記者 黨曉培

來源:雲南網

雲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