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政務要聞

瀏陽經開區以營商環境之“優”,謀高品質發展之“進”

發佈時間:2024-06-19 16:51:25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周媖

時值夏日,瀏陽經開區客商絡繹不絕,園區項目建設快馬加鞭,一大批項目加快推進,園區高品質發展拔節有聲,處處彰顯出向“新”發展的“速度”和“熱度”。

以營商環境之“優”,謀高品質發展之“進”,瀏陽經開區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舉措,努力將營商環境打造成經開區的重要競爭力。

不出公司,“科技副總”到府服務;不出園區,專業法律顧問24小時待命;不需操心,17枚公章“瘦身”成一枚保你辦事無憂。

2024年,瀏陽經開區持續聚焦企業需求,全面升級“政務環境、金融助企、企業服務、人才招引和城市環境”等五項服務。“最佳園區”之佳絕非“年度限定”,而是“持續上新”。

審批“減證”破解“公章堆疊”

“我真的感覺到在經開區工作創業信心滿滿。”湖南中岸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淩同,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公司的營業執照時發現,右下角蓋的不是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章,而是一枚“行政審批專用章”。

中岸生物領到的,是這枚新章啟用後發出的第一張營業執照。

原來,自去年5月起,瀏陽經開區深化“相對集中行政審批許可權改革試點”工作,將涉及企業開辦、工程建設等領域的64項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事項,實行一枚印章對外辦理審批業務,原本涉及6個業務部門的17枚公章,“瘦身”成1枚行政審批專用章,真正實現“進一扇門、蓋一個章、辦所有事”。

群眾辦事的痛點,就是政務服務的堵點,也是營商環境建設和政務服務改革的突破點。通過改革,痛點、堵點就能轉變為得分點。

瀏陽經開區聚焦企業群眾辦事難點堵點,將“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作為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的重要工作,著力破除部門和層級間壁壘,讓企業享有“極速”的辦事效率。

“原來正常審批時間至少需要19個工作日,現在好了,在一個工作日內就可實現“3證1圖”齊發……”

“原來需要多頭跑、多次跑,現在任一窗口都能辦理、只跑一次甚至零跑腿就辦成了……”

“原來需要加蓋多個部門的印章,現在只需要加蓋瀏陽經開區行政審批專用章就行了……”

“在我們政務服務中心,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辦成所有事;只跑一個窗,一事辦到底。”聊起改革前後的變化,忙個不停的瀏陽經開區管委會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介紹,瀏陽經開區結合園區實際,梳理編制了《瀏陽經開區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實現“清單之外無權力”,確保“清單之外無審批”,推動涉改事項承諾辦事時限整體大幅提速。

時間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全面提高審批服務效率,企業就能“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花工夫辦審批”。自2023年5月審批專用章啟用以來,已接受部門1118次用章申請,辦理各類證照3081件,其中辦理營業執照1721件。

企業“點單” 司法“護航”

無論是“引鳳來”,還是“燕歸巢”,企業發展,都離不開安寧穩定的環境。

27年來,瀏陽經開區踔厲奮發,如今園區面積不斷拓展、産業發展蒸蒸日上,城市配套不斷完善,不少人選擇到這裡奮鬥,但隨著外來務工人員持續流入,對瀏陽經開區的社會綜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瀏陽經開區聚焦企業發展需求,積極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主動將司法工作融入發展格局,積極探索高品質發展有效路徑。

“新能源企業也會侵犯別人的電影著作權”“AI換聲、AI換臉、AI生産的圖片、視頻都很容易涉及侵權問題”“使用免費軟體牟利,有可能誘發侵權”。智慧財産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既是創新成果的保護網,也是新質生産力的催化劑。

4月26日,瀏陽經開區特邀湖南天地人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智慧財産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利審查員賀永興在“平安園區大講堂”上通過現場問答、經驗交流、案例剖析等方式,引導參加培訓的企業結合實際情況,思考制約企業發展可能存在的問題,預防和控制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

這堂從2022年啟動的法制教育培訓課,是瀏陽經開區“送法進企業”的一個縮影。

瀏陽經開區公共法律服務辦公室主任周祖越在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崗位上已堅守15年。他表示:“在認真做好人民調解、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的同時,我們認識到要‘防治並舉、以防為主、以宣促防’,增強群眾自覺尊法守法意識和安全防範能力,才能為企業的發展撐起一片‘法治藍天’。”

近年來,瀏陽經開區緊密結合企業管理需求,通過送法到府的方式,不斷為企業獲取法律知識提供便利,以案釋法為企業提供法律指導,幫助轄區企業在正規化管理、合法經營上邁上新臺階,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法律服務辦公室先後組織編印了《企業經營法律風險與提示》《應知應會法律知識常用手冊》《民法典小知識》《人民調解知識》《勞動糾紛爭議焦點》等10種不同類型的法律知識讀本,印發4萬多本(冊)並送至每個企業,在園區企業開展法制巡迴演講,先後為企業講授法制課285堂次。

“沒想到來打工還能學到法律知識。”一位在項目工地務工的農民工這樣説。

“靠前服務”助力項目竣工驗收“提前跑”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的感受度是最精準的“尺規”。

5月16日上午,瀏陽經開區開發建設局召集工程品質監督、消防驗收等多個業務部門工作人員組成暖心驗收服務小組,在瀏陽市金陽醫院項目現場提前開展工程驗收指導服務,幫助項目驗收“預體檢”。

金陽醫院是長沙市重點項目,一期總投資8.8億元,總用地面積120畝,編制床位1000張。按照三級綜合醫院標準建設,建成後將成為金陽新城的醫療中心。從開工至今備受關注,目前項目已經進入建設最後階段,計劃下半年投入使用。

當天,服務小組實地查看了工程項目現場施工情況,逐一指出施工現場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隨後,服務小組分別詳細講解了水電驗收、節能驗收、消防工程竣工驗收等事項辦理流程,並就工程聯合驗收工作如何優化簡化和加快推進進行了梳理解讀,對企業代表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

“我們去幫企業找問題的目的,就是為企業解決問題。”瀏陽經開區開發建設局副局長李勇介紹,“園區開發建設局會根據項目投産計劃時點,在現場施工進度達到90%左右時提前進行驗收指導服務,幫助項目梳理問題、優化施工進度、講解驗收流程、倒排驗收計劃、明確服務責任、提前預審資料,可以讓産業項目竣工驗收週期縮減一半以上。”

金陽醫院項目經理萬暢説:“我們的項目工期從2025年3月提前到了2024年下半年,如果沒有他們,這會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萬暢從項目現場的倒排工期計劃背後,拆出了已被覆蓋的初始版計劃向眾人展示,從最初的38項拓展細化到84項,瀏陽經開區開發建設局指導完成過後的工期計劃不僅直擊項目的問題點,甚至精確到每一天需要完成的任務量,以保證工期順利按時驗收。

實施建設工程驗收工作“提前跑”,一對一指導企業優化進度,通過靠前服務,做到驗收內容標準“早告知、早對標”,驗收常見問題“早發現、早糾正”,將技術問題化解在驗收前,是打通驗收投用“最後一公里”的關鍵之舉。

為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瀏陽經開區開發建設局堅持需求導向,整合服務力量,向前延伸服務鏈條,切實解決影響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的堵點、難點,全力鋪開“容缺許可,拿地開工”“模擬審批,先行服務”和“施工許可極簡審批”等服務舉措,為企業提供精準化、定制化的貼心審批、專心監督和暖心驗收服務,加速完成項目竣工驗收,滿足企業訴求,早一步投入使用、早一步搶佔市場。

通過改革,瀏陽經開區工程建設項目驗收整改問題減少63%,驗收效率提升46%,實現建成即投用,切實提升聯合竣工驗收質效,助力園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數據顯示,瀏陽經開區1至5月新引進項目29個,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6個。二季度安排暖心驗收提前服務項目17個,已為金陽醫院、江凱汽配、威爾保、方銳達等10個項目開展提前到府服務。

提升營商環境,沒有“休止符”。園區將繼續錨定優化營商“軟環境”為賽場,以實幹落實為支援,用政府服務的“減法”換得企業發展和社會活力的“乘法”,讓瀏陽經開區成為企業家願意來、落地快、發展好、離不開的創業熱土。

來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