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政務要聞

大圍山鎮甜蜜産業,釀出甜蜜生活

發佈時間:2024-06-25 14:28:21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通訊員 高虹

群山環抱,白雲悠悠。從長沙往東來到瀏陽市大圍山鎮同幸村,一路綠意蔥蘢、繁花似錦,山坡上、池塘邊、叢林下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一個個蜂箱,不時有蜜蜂飛出,向著山間的蜜源飛去……6月22日上午,大圍山鎮同幸村第八屆搖蜜節甜蜜啟動,來自長沙和瀏陽城區的70多戶市民現場各認養了一箱蜜。

好山好水有好蜜。同幸村擁有茂密的植被、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同幸村創新推進養蜂産業標準化、規模化、産業化,成效顯著。如今,全村養蜂蜜戶有90多戶,年産蜂蜜15萬斤,年産值900多萬元,小蜜蜂釀出“大産業”,助力小山村闖出了“甜蜜路”。

“瀏陽中華蜜蜂發源地”做大“甜蜜産業” 

“我們村養殖的都是中華蜜蜂。”同幸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張全勝介紹,中華蜜蜂是我國本土的特色蜂種,非常適應山區的自然環境,它們飛行敏捷,每日外出採集時間長,造脾能力強,還能將採集的花蜜釀製成蜂蜜後用蜂蠟封存起來。“更重要的是,中華蜜蜂嗅覺靈敏,對蜜源特別敏感,有極強的採集慾望,而且採集力強。”

據悉,同幸村與中華蜜蜂的相遇,可以追溯到清末時期,在蜂農家中發現了清末宣統年間的蜂箱,同幸村90%的森林覆蓋率、未經破壞的自然環境與生態資源使其成為了瀏陽中華蜜蜂發源地,也是瀏陽最早的養蜂集聚地之一,早在1985年,大圍山就掛牌成為中華蜜蜂重點保護區。

“同幸村要用好綠水青山,以品質説話,持續把中華蜜蜂産業做大做強!”針對同幸村未來的發展,大圍山鎮黨委、同幸村扶貧幹部及支村“兩委”經過反覆思考、醞釀,瞄準了養蜂這一産業。然而,怎樣喚起村民信心、怎樣解決先期投資、怎樣提高蜂蜜品質、怎樣打開銷售市場、怎樣打造蜂蜜産業鏈……發展養蜂産業之初,同幸村遇到了很多困難。

“村民不敢幹,那我們村幹部就&&幹,也算是給他們吃定心丸!”2019年至2020年間,同幸村積極盤活閒置荒地、河道及山林資源,向村民發放拐棗、烏桕、黃金貢柚等蜜源植物5萬株,為長期提供豐富多樣的蜜源打好了堅實基礎。同時,該村積極引入龍頭企業,將扶貧産業開發投資與市場化投資配置相結合,建成了同幸蜂蜜加工廠,配建了大容量的原蜜儲存設施,引進了一批專業技術工人,註冊了“同幸蜂蜜”商標,獲得了“SC”食品生産許可證。

此外,為帶動村民致富,同幸村成立了養蜂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動家家戶戶養蜂,送蜂送箱送技術到府,確保大山裏的“土蜂蜜”品質標準統一,並借助“圍山公社”電商平臺推廣銷售,為農戶打通銷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二次搖蜜”搖出好品質,“同幸蜂蜜”更加響亮 

“我們同幸村採用‘二次搖蜜’工藝,第一次搖出來的叫‘水蜜’,還不成熟,不會流入市場。”在搖蜜節現場,同幸村蜂蜜加工廠負責人胡振興向前來認領蜂蜜的70余位客戶介紹,“二次搖蜜”就是將兩種不同品質的蜂蜜分開搖取,第一次先將品質不高的“水蜜”搖出來,取出蜂脾,割去其表層的封蓋蜜蠟,再放進另一個搖蜜桶裏進行第二次搖蜜,得到濃稠度更高的熟蜜。

“水分”是區分成熟蜜和非成熟蜜的品質指標,超標的水分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容易導致蜂蜜發酵,甚至變質,營養價值較成熟蜜也有一定折損。以往的蜂農都是在農曆五月份左右,將成熟蜜與非成熟蜜一起收取,混合後的蜂蜜品質非常不穩定。為提升蜂蜜的品質,打開市場知名度,同幸村率先探索採用傳統“二次搖蜜”方法。

與此同時,同幸村還成立了養蜂專業合作社,與50多戶蜂農簽訂了“二次搖蜜”承諾書,承諾拒絕使用抗生素餵養蜜蜂、使用“二次搖蜜”採集技術,採取“五戶聯保、賣蜜溯源”的方式,建立積分考評機制,將養蜂戶的信譽綁定在一起,信譽好則收購價格高,信譽差則五戶同時納入養蜂黑名單。此外,搖蜜季到來時,支村“兩委”更是親自帶領地方鄉賢上戶全程監督“二次搖蜜”過程,給“同幸蜂蜜”加上了“雙重保險”。

“二次搖蜜”收取的蜂蜜濃度提高,水分變少,色澤、口感更好,而且更利於儲存、運輸,平均的收購單價也增加了5—6元,有效提高了蜂農的收入和發展信心。2023年,圍山蜂源採集製作技藝成功入選長沙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蜂蜜産業更是為同幸村集體經濟創收超80萬元,大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步伐。

融合發展,山水同幸邁向新的明天

“我們想讓更多的人認識同幸、了解同幸!”在搖蜜節啟動儀式結束後,70余位蜂蜜認領人被分為五個組,分別沿著同幸的上水美景到養蜂戶家中實地體驗“二次搖蜜”採集技藝、溯源蜂蜜品質、品嘗農家美食。

從“尋蜜季”到小記者研學,再到“鄉村漫遊團”直播;從線下購買,到直播帶貨,到打通長沙各大商超供貨渠道,再到這一次創新推出的“我在同幸有箱蜜”認養活動,同幸蜂蜜的銷售實現了從“買瓶蜂蜜”到“買箱蜜蜂”的場景切換,消費者對“同幸蜂蜜”的品質認同被持續點爆。

“我平常喜歡拍視頻,去年5月到同幸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每到農戶家中,看到比較有特色的風土人情、美食美景,我都堅持發抖音,瀏覽量非常高,蜂蜜品牌打響以後,我們要探索做更多的‘山水’轉化文章。”同幸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學軍説。

2023年,為了進一步做好融合發展文章,同幸村深入挖掘“蜂蜜文化”,創新打造瀏陽“中蜂蜜”文化展覽館,350余平方米的展覽區詳細的展示介紹了同幸蜂蜜的發展歷程,勤勞、團結、奉獻的“蜜蜂精神”再次收穫了外界的認可。同幸村更是以“融”為媒,積極拓展“蜂文化”研學産業,研學活動深受中小學生喜愛。

此外,以“蜜”為中心,在“同幸蜂蜜”的品牌效應影響下,同幸村的泉水魚、黑山羊、藏香豬等種養産業也發展得有聲有色,同幸村還依託青山綠水資源,引進了青山派露營基地項目,建成了陌野·松隱山院、陌野·小河彎又彎等特色精品民宿,開發了“瓜棚底下捉魚”“蔬菜迷宮”等農業體驗項目。

“今年年初以來我們又在探索實施‘村社互進’和‘後備箱’計劃,由鎮村搭臺,幫助村民與城市社區、鄉村民宿建立穩定的供銷對接模式,引導村民規劃發展種養殖業,帶動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張全勝介紹。

來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