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活動已近尾聲,在炎炎的烈日和清脆的蟬鳴聲中,兩岸媒體記者走進武漢市江岸區寶島公園,探訪高雄路、苗栗路等,了解在漢定居的台灣青年的創業故事,並力邀台灣同胞“來大陸走一走”。
從安定路到台北路,兩岸血脈相連
寶島公園位於武漢市台北街道,這裡有武漢市與台灣聯繫最緊密的街區,又因公園的湖心島形似寶島台灣而得名。公園內的園林借鑒了台灣花蓮的寺廟建築風格,帶有濃郁的嶺南特色。園內龍虎雙塔是其核心景觀,以台灣高雄蓮池潭的龍虎塔為原型倣建。
圖片寶島公園內的龍虎塔
而漫步台北路,則能感受到歷史街區的時代變遷。台北路原名“安定路”,寓意“安定團結”。1984年,中國大陸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成為當時一項重要的工作,在當地政協委員的建議下,“安定路”改名為“台北路”,此後陸續以此為核心進行擴充。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台北路以台灣風情特色街區為依託,拓展樓宇經濟,引入多種産業,街道經濟實力大增的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台胞來此考察、參觀、投資。
武漢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明堂説:“台北路是中國大陸第一條以台灣地名命名的道路,目前除了基隆和南投以外,台灣其他所有的縣市在武漢都有命名的地名。”
“這些遙相呼應的地名,是台灣和大陸血脈相連的最好見證。”在漢創業、定居的台灣青年張立綸説,“我就是高雄人,所以看到公園內的龍虎塔和這些台灣的地名覺得特別親切。當我漫步於此的時候,常常會有一種時空交錯之感。”
多項惠台政策落地,台灣青年來漢創業
2015年,台灣青年吳志榮響應國台辦支援台灣青年大陸創業的政策,來到武漢創辦力翰教育集團,目前公司員工規模超200人,與大陸62個城市、三千多所中小學建立合作關係。秉持科學教育帶動全科發展的精神,力翰教育集團先後在成都、上海、深圳、北京、武漢等二十多個城市設立教學基地。2016年力翰教育集團總部正式落戶武漢。
“之所以選擇在武漢設立總部,首先是因為湖北九省通衢,是大陸交通地理位置的中心點,乘坐高鐵可以快速到達全國各個地方。其次是在創業的過程中,大陸有非常多的惠台政策。”吳志榮説,初來武漢時,集團入駐東西湖區首批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在政府各部門及台協的協調幫助下,享受到代辦證照、房租減免、對接業務以及協助解決融資困難等“保姆式”服務。
“我創業的時候考察了很多個城市,主要考慮政策、成本以及交通問題,最後在武漢找到了答案。武漢給予我們很好的資源扶持,有很好的交通優勢,還有非常多的大學,在這裡我們可以連結更多的資源,獲得更好的創業成果。”同樣在武漢創業的台灣青年張立綸説道。
圖片台灣青年張立綸接受兩岸媒體採訪
多年來,大陸的開放政策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台灣青年,他們在這裡成家立業,成為新的“武漢人”,陳敏惠一家就是其中的代表。陳敏惠來自台灣一個“口腔家族”,由於家學淵源,以及近年來大陸臨床醫學技術突飛猛進和對口腔健康的重視,陳敏惠的三個兒子于2018年同時赴大陸研讀口腔醫學專業,並都于2023年取得口腔醫學學士學位。“經過考量,我和孩子們覺得武漢的氣候環境、人文素養均與台灣相倣,這裡的居民也很熱情友善,所以決定共同來武漢深耕與發展,為祖國同胞的口腔健康盡點心力。”陳敏惠説。
希望台灣青年多來感受大陸的文化
此次聯合採訪活動中,來自台灣聯合報、TVBS電視臺、東森新媒體、東森電視臺、香港中評社、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等兩岸及香港的20家新聞媒體和自媒體人深入武漢及黃石,從科技、文化等方面共同感受兩岸傳承。
台灣東森新媒體北京特派記者任以芳説:“這次來武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能源汽車,那天在東風試乘,我就發現大陸製造的新能源汽車真的很棒很厲害,試駕非常舒服。另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中醫,我們在葉開泰了解了它的品牌歷史和中醫文化。”
對於台灣青年在武漢的生活,任以芳説,希望台灣青年多來大陸看一看,走一走。“這幾天我接觸了一些在武漢的台青朋友,我覺得他們在武漢生活得很好,尤其是大家都有提到政府的政策對於台青或台商的創業是非常有幫助的。”她説。
(通訊員:余國燕)
武漢市台辦供稿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