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荊楚網四名實習記者赴東西湖區、漢陽區,與皇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天山、武漢奧森體育黃緯纮、力翰科技館總經理王祥宇、小茶原台灣茶空間創始人陳鈺澍、文挺國術館創始人陳文挺等創業台青,以及統一企業、湖北武功記食品有限公司(黑旗食品)等台資企業相關負責人,交流學習在武漢的成長故事和創業經驗。
創業的選擇:推廣專長和熱愛
談到成長故事和創業經驗,“選擇”和“推廣”是一組高頻詞彙。“我覺得選擇和努力是齊頭並進的。即便我不知道當下的選擇是不是正確的,但我可以邊努力做邊選擇。”面對“選擇是否大於努力”的問題,陳鈺澍如此答道。
由於從小打乒乓球,長大後愛上喝茶,陳鈺澍決定在武漢創業,先後成立體育公司和小茶原台灣茶空間,推廣“潮流乒乓”和時尚的飲茶方式。他笑稱自己是“武漢最會打乒乓球的茶館老闆”。
小茶原台灣茶空間創始人陳鈺澍
力翰教育集團則在推廣科普教育的策略上,選擇了“可複製課程”和“重復使用率”兩個方向。“我們的課程採用模組化設計。教案就像一個個劇本,已經精確到每分鐘要上什麼內容、要講什麼笑話。老師只要按照教案準備,就能飛往全國各地上課。”總經理王祥宇分享了力翰教育集團“可複製課程”的運營策略。
“我們的微信裏有16000多名校長,他們會邀請我們到學校推廣科普教育,所以我們推行業務的過程非常輕鬆。”總經理王祥宇自豪地説道。依託“可複製課程”策略,力翰教育現已覆蓋城市數量超60個,與3000余所學校合作,超過2000萬人次學生體驗過力翰科普活動及課程。
選擇能重復使用的教學設備,也是力翰教育集團能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現在一週有10萬名學生在上力翰科普課程,而能夠重復使用的平板電腦,就能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科技的進步。”
力翰科技館總經理王祥宇
王天山與武漢的緣分始於2010年。當時的他,作為公司代表前往大陸開拓業務。“大陸對中醫藥的重視和支援,以及湖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讓我下定決心紮根於此。”後來,他在武漢成立皇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事中藥材種植與研發生産。
在眾多中醫藥材之間,王天山選擇擁有抗腫瘤、抗炎、抗氧化、護肝、調節免疫等多種功效的台灣特有種“牛樟芝”,進行相關産品開發。但由於牛樟芝的生長環境極為苛刻、生長週期緩慢,並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因此價格十分昂貴。
為了推廣和普及牛樟芝産品,王天山和他的團隊在東西湖柏泉開闢近180畝的華中藥博園,並與華中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産學研合作,推動兩岸藥師協會達成合作,以規範化中藥材種植助力鄉村振興。“我希望結合台灣的技術優勢,和大陸的産業配套,讓兩岸的百姓都能用到便宜且功效強大的牛樟芝産品。”
皇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天山
要先深耕,再去拓展
紮根武漢之前,黃緯纮已在台灣創業做冰球教練。因此,他決定以自己擅長的冰球運動作為創業項目,並在武漢第八屆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拿下一等獎。
他選擇來到大陸普及、推廣冰球,看中的是大陸市場的“規模”:因為“台灣市場小,冰球又是比較小眾的運動,目前全台灣約有1萬名愛好者,已經接近天花板”,而在中國大陸,“要做的就是體量,就是規模。”
從2021年8月註冊公司開始,黃緯纮專注于推廣滑輪冰球教育,從只有2名兼職教練,發展到6名專職教練、2名兼職教練、近70名俱樂部會員,以及有6所學校成為穩定合作單位,並於2023年成功舉辦“兩岸一家親,築夢並肩行”漢臺冰球交流活動,黃緯纮興奮地説:“專業冰場、熱烈都市、美食美景都讓我台灣的球友們驚呆了!”
武漢奧森體育黃緯纮
作為八卦掌第六代傳人的陳文挺,從九歲習武至今已三十餘年。他師承山東青島國術館的老前輩,而後者希望有機會的話,能將教給陳文挺的東西帶回大陸。經過多方選擇後,陳文挺來到武漢,創立“文挺國術館”,教導太極拳和八卦掌。
除了傳承武術,陳文挺還能教導《道德經》和養生。他認為,如果要創業,就要持續了解和深耕一個領域,多關注該領域的動向,才能減少創業時的阻力,並獲得相應的人脈和資源。“要先有深度,才會有廣度。我能從武術拓展到《道德經》及養生就是如此。”
陳文挺也希望學生是為了認真學好武術才來上課。“如果只是想要學在大家面前表演的那種武術,我會直接吼出去。”交流最後,他也用渾厚飽滿、中氣十足的聲音,和實習記者一同喊出“我在大陸成長記,耶!”的口號。有力的點讚動作,亦展現了深耕一個領域的成果和重要性。
文挺國術館創始人陳文挺(左三)
人工智慧時代:創業台青的思考與應對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創業思維和工作方式也迎來巨大轉變。對於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以及是否會取代自己的問題,創業台青也紛紛從自身角度出發,分享對於人工智慧的思考和應對。
黃緯纮並不擔憂人工智慧會取代他的工作。“冰球教練不僅要教導冰球本身,還需要承擔戰術策劃、鼓舞團隊士氣的任務。這是人工智慧所做不到的。但如果人工智慧可以讓教學變得更輕鬆,我也會很開心。”他笑著説道。
陳鈺澍雖然擔憂,但並不焦慮。“當我們約著喝茶時,喝的並不只是眼前的那壺茶,而是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談心的氛圍。人工智慧可以取代泡茶的工序,但客人願意回訪,是因為真誠、有個性的我,以及令人放鬆的小茶原。”他認為,當下人工智慧仍處於初步發展的階段,沒辦法知曉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我要做好的,就是人能做的工作。”
王天山十分樂見人工智慧應用於生物醫藥的可能,並分享了自己的想像。“生産新藥的投入成本高、製造和測試時間長,而且臨床實驗的風險也很大。如果人工智慧可以降低成本和測試時間,同時提升準確性,對於藥廠和人民來説都是好事。所以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合影
勇於嘗試,發現所愛
交流學習後,荊楚網實習記者、華中師範大學臺生陳冠銚表示,他從創業台青的分享中獲益良多。“前輩們反覆提到的是,創業最好選擇自己擅長和熱愛的事情,持續深耕,讓量變産生質變。特別是陳文挺老師強調我們年輕人的試錯成本低,只有做過,才知道自己是否擅長、是否熱愛,是否適合用來創業。接下來我想深耕寫作,並抽空學習攝影和沖泡咖啡,希望有一天能將這些技能發展為創業項目。”
來源: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荊楚網實習記者、華中師範大學臺生陳冠銚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