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7日訊(記者 王茜 通訊員 劉樂珊)“額度高利息低速度快服務好,全程線上辦理,不到一個小時貸款到賬,感謝政府利民惠民的好政策,家門口值得信賴的好銀行!”近日,記者走進長沙縣金井鎮金井社區的長沙金玖農副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奇德和妻子黃曉鳳兩人正手拿剛製作完的小花片,仔細檢查産品品質。
助力鄉村産業人才念好“致富經”,幫助受災企業迅速恢復重建……7月以來,長沙縣農業農村局和星沙農商銀行聯合推出了“鄉村振興·産業人才貸”,緊密對接全縣新型職業農民、鄉村工匠、現代農業産業領軍人才,全方位支援鄉村振興人才金融需求,讓“人才”這一“無形稱號”變成“有形資産”,為鄉村振興領域的經營人才、技術人才提供金融保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金融力量。
據了解,星沙農商銀行前期已針對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産業人才進行批量預授信。其中,鄉村工匠、新型職業農民、現代農業産業領軍人才根據等級最高授信5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滿足貸款貼息政策的農業産業人才,還可以向縣農業農村局申請50%的貸款貼息。
36年老師傅 “一雙巧手” 捏出産業振興新花樣
微風和煦,陽光明媚,三伏天的日頭從東邊一路爬到了廠房正上方,濃郁的糕點香味撲面而來。
“我是土生土長的金井人,從小就好吃,尤其喜歡糕點,小的時候別的孩子玩泥巴,我就玩麵糰。”張奇德告訴記者,17歲開始,他就跟著老師傅學習傳統糕點製作手藝,到今年已有36年從業經歷。
“老手藝也需要融入新時代,在口感上要貼合年輕一代的喜好,在研發上更要加大力度。”張奇德介紹,近年來,企業投入超過了700萬元,在新建廠房、車間與産品研發上持續發力。“在鄉村,像我們這樣的企業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導致‘融資難’等問題,多虧有政府政策扶持,銀行資金保障,企業才得以迅速發展,這次更是僅憑‘産業人才’榮譽就貸到了一筆40萬元的信用貸款。”
這是長沙縣充分發揮地方金融機構正向激勵和杠桿撬動作用,在更大範圍、以更多方式帶動鄉村産業人才振興的一個樣本。截至目前,全縣面向“鄉村振興·産業人才貸”的首批發放戶已達175戶,金額達5200萬元,預計三季度內將發放300戶左右,金額超9000萬元。
爭當災後重建“排頭兵” 助力企業迅速恢復生産
“真沒想到銀行能這麼快放款,30萬元的低息信用貸款,一個小時內就到賬,有了這筆錢,我就能迅速恢復生産。”家住高橋鎮高橋錦繡社區的陳艷軍激動地説。
陳艷軍是長沙縣合興橋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近年來,企業一直專注于新型農産品的研發和推廣,如今總算是熬到了量産的關鍵時刻,可前段時間的大雨泄洪導致農田受災嚴重,加上所需原材料一下單就得全款付清,資金壓力頓時倍增。
星沙農商銀行高橋支行在了解到陳艷軍的急切需求後,第一時間開闢了“綠色通道”,為其辦理“鄉村振興·産業人才貸”。“如果按以往流程,需要兩到三天時間,這次通過産業人才貸線上上辦理,不需要第三方擔保,也無需任何抵押物。”銀行客戶經理介紹,從審批到放款,僅僅用了一個小時。
發生汛情以來,星沙農商銀行立即開通了貸款審批綠色通道,簡化貸款流程,提高審批效率,為受災地區經營主體緩解壓力。據統計,星沙農商銀行累計為受災主體發放紓困貸款4000余萬元。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加快建設農業強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信貸資金投入。”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長沙縣將通過織密“金融幫扶一張網”,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從多方面發力,把便利的金融服務送到鄉村,共同書寫重建家園、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來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