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灣工作辦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雖然我去過的地方不多,但四川是真的讓我有家的感覺。除了我太太是四川人的緣故外,更在於這裡的開放、包容!總之,四川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在川台灣青年張逸傑動情分享,身為四川女婿的他無論是面對台灣的家人朋友,還是中學、大學的學弟學妹,他總是會熱情地邀請他們來四川走走看看。
在四川,像張逸傑這樣的代言人還有很多,他們穿越海峽,緣定四川,在享受四川巴適與安逸的同時,也用自己的方式助力川台交流與融合。
自1987年兩岸恢復民間交往以來,一段段“海峽情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被譽為兩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在四川,有近2萬對兩岸婚姻家庭,他們正是“兩岸一家親”的代表。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到來之際,川觀新聞採訪了多對在川兩岸婚姻家庭,來看看他們“川”越海峽,為愛奔赴的甜蜜故事!
以茶結緣
文山包種五代傳承人陳羿鴻
追愛逐夢做“蓉漂”
“一開始來到四川,一心只想追求自己的理想。很幸運,我不僅收穫了理想,還結識了我的太太,擁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川台胞、成都至弘茶世家負責人陳羿鴻和妻子余郭艷是兩岸婚姻家庭的代表,回憶起自己20餘年的“蓉漂”生活,陳羿鴻用“幸運”二字形容自己愛情與事業的“雙豐收”,在他與妻子的愛情故事裏最重要的元素便是茶。
陳羿鴻出生在中國台灣新北,大學畢業後,他到美國深造,拿到碩士學位後選擇回歸祖國,開始打拼事業。最開始在上海工作,而後轉站四川並遇到了現在的妻子余郭艷,最終選擇紮根四川。
作為茶世家第五代傳承者,陳羿鴻從小受到家庭環境的熏陶,熱衷於“以茶會友”的他總喜歡把好茶分享給愛茶之人,他和余郭艷的相識相知都是從“茶”開始的。
“大多數情侶約會都喜歡逛街看電影,但我們通常都是喝茶。”余郭艷説,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一次朋友聚會上,陳羿鴻認真地泡茶給所有人品嘗,並分享自己做茶飲茶的心得收穫,這給余郭艷留下了特別的印象。
2003年,相識一年左右的兩人正式登記結婚,並開設了“至弘茶莊”,逐漸把家族茶生意擴展到了四川。創業之初,夫妻倆也面臨著不少壓力,陳羿鴻回憶,早些年去雲南收茶,交通並不似現在這般便利,跟著當地人穿越叢林,遭遇地震、洪水,遇到蟒蛇、野象,自己差點連命都沒有了。但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陳羿鴻夫妻從未想過放棄,而是攜手扛起傳承五代的家族茶業。
二十年來,陳羿鴻認真經營著跨越海峽兩岸的茶葉生意,余郭艷則以“至弘茶莊”為基地開創了自己的花藝事業。在余郭艷和陳羿鴻看來,多年來,茶已經融入了他們家庭中的每一處細節。
飲茶作為兩岸百姓喜聞樂見的生活藝術,于陳羿鴻夫妻而言,既是儀式,更是日常。閒暇時,陳羿鴻泡上一泡自己喜歡的茶,看妻子插花,與兒女聊天,品味生活的平淡與幸福。説起妻子在心裏的印象,陳羿鴻也以茶為喻:“初識之時,她給我的印象就像是台灣文山包種茶,香氣清揚,無比驚艷。如今,經過歲月的沉澱,她變得更加內斂、成熟,就像是東方美人茶,醇厚甘甜,又帶著絲絲花果香氣。”
未來,他們也希望繼續發揮茶文化在兩岸民眾情感上的連接紐帶作用,推動兩岸茶文化交流、教育和研究,與更多茶友們探尋兩岸茶緣一脈相承的故事,領略一碗茶湯中幸福的生活美學。
從一人遠嫁到全家遷徙
台灣女孩宓欣怡
用幸福生活為安逸四川代言
今年,是台灣姑娘宓欣怡遠嫁四川的第15年,説起自己和丈夫從“地下戀情”到“模範家庭”的故事,宓欣怡全程嘴角上揚,透過她甜蜜的笑容中便能看到幸福生活的樣子。
在溫柔軟糯的語調和甜美可人的外表下,宓欣怡性格勇敢自由、做事雷厲風行。從美國求學歸來後,宓欣怡前往南非從事貿易産業,並很快成為南非當地最年輕的女性CEO,25歲便管理著上萬人的企業。2004年,為了進一步提升專業英語水準,宓欣怡邀請李翊華擔任自己的英語教師,同在異國他鄉的兩人迅速墜入愛河。2008年,宓欣怡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後,決定放棄南非高薪的高管職位,跟李翊華回到成都發展。
以宓欣怡對家人的了解,父母從小就視自己為掌上明珠,一定不支援她遠嫁,因此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都保持著“地下戀情”的狀態。直到2010年,兩人決定舉辦婚禮,宓欣怡才正式告訴家人自己決定和丈夫在成都成家立業。“其實,我的婚姻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援,我的父母甚至都沒有到成都參加我的婚禮,我婚後幾年他們也一直沒來過成都。”宓欣怡説。
直到2012年,宓欣怡和李翊華迎來了第一個孩子,宓欣怡的父母才第一次從台灣來到成都,但讓她沒想到的是,父母此行竟對成都一見鍾情,原本計劃來川待兩個月,結果待了半年仍舊流連忘返,兩位老人索性在成都買房定居。回想起父母來川定居,宓欣怡意外又欣慰:“我的父母可以説比我更喜歡這裡的生活,去年,我91歲的外婆也來了成都,也非常喜歡這裡。前不久,我正在計劃回台灣看她,結果遭到外婆拒絕,因為她也在計劃帶著身邊的朋友再來成都玩。不只如此,我的兄弟姐妹和朋友來成都後,都很喜歡這裡,他們之中還有一些人也選擇來蓉投資置業。”
説起兩岸家庭的經營之道,宓欣怡表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每年清明節,我一定會帶著孩子們去掃墓;重陽節的時候,我們一家也會一起編九九重陽繩送給兩家老輩……雖然四川和台北相隔千里,我和先生也是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的,但重視家庭氛圍和傳統文化的習慣是一樣的,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也是串聯起我們兩岸家庭的一種紐帶。”
如今,宓欣怡和丈夫李翊華創建了成都可芳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並投身鄉村振興産業,以專業方式連接市場終端,同時嫁接文旅資源,借鑒來自台灣的優秀文創品牌創建思路,連通兩岸之間的需求市場。工作上,他們是默契的搭檔,生活裏,他們是親密的伴侶,回首十五年的婚姻生活,宓欣怡用了四個關鍵詞總結——“尊重”“信任”“包容”和“愛”。
主打一個反差萌
台灣健身猛男張逸傑
成了四川幸福“耙耳朵”
“90後”張逸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新北人。2017年,聽聞大陸健身産業發展“一片藍海”的他,經朋友介紹來到對岸“淘金”。他先後輾轉于重慶、上海、深圳、成都,但時機不巧,健身熱潮已經“降溫”,雖然花費了時間精力,還是處處碰壁。眼看大陸健身市場並不如想像中火熱,同行的夥伴紛紛動身回了台灣,而張逸傑毅然留了下來。談及緣由,張逸傑説,主要是因為在成都遇見了愛情。
2018年,在成都打拼的張逸傑遇到了現在的妻子張靚雨,説起彼此的“初印象”,張靚雨覺得這個台灣小夥塊頭好大,張逸傑則覺得這個四川姑娘皮膚好白。後來,同樣喜歡滑雪、旅行的兩人慢慢走到了一起。説起兩岸家庭的婚姻生活有何特別之處,年輕的小兩口異口同聲地回答:“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張逸傑分享,雙方家庭對於兩人的婚姻都很支援,妻子和岳父岳母更是對自己非常關照。
在張逸傑眼中,妻子是不折不扣的“行動派”:“剛來成都時,有一次我突發蕁麻疹,又不知道怎麼去醫院就醫,還想靠自身免疫力自愈。結果,靚雨知道後二話不説,把我‘抓’到醫院,陪著我就診。”正是那段時間,這個四川女孩無微不至的照料,讓在外打拼的張逸傑溫暖無比:“那個時候我心裏覺得,這輩子應該就是她了。”
婚後,二人用心經營起自己的小家,並養了一隻可愛的西高地白梗犬“毛球”。説起兩岸家庭的婚姻生活有何特別,小兩口表示並無特別之處,“兩岸本就是一家人,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快樂甜蜜,也會像所有年輕夫妻一樣有摩擦或爭執,唯一不同的就是,偶爾爭執的時候,他的台灣語調都會讓我容易笑場,瞬間齣戲!”張靚雨分享道。
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散去,張逸傑重拾健身和運動管理行業,還找到自媒體的新風口,發現人生的另一番天地。今年三月,張靚雨從工作崗位上離職,全職投身自媒體事業,和丈夫共同運營賬號。“評論區,時常有台灣朋友私信問我們在大陸生活、創業的情況,也有大陸用戶好奇台灣的特色風土人情。我希望通過鏡頭把幸福生活的點滴分享給更多兩岸的朋友,打造兩岸交流的窗口,也希望為想要來四川創業或是遊玩的台灣同胞分享一些實用的建議。”説起未來,四川女婿張逸傑笑著總結道。(來源:川觀新聞)
四川省台辦供稿
主辦: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