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這個職業的三個原因:工作餐、記者證、採訪
——“我在大陸成長記”武漢市台灣青年大學生暑期實習活動感想一則
我叫劉淓,來自台灣台南,目前,我在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就讀廣播電視學專業二年級。今年5月,我看到了校內輔導員發佈的武漢市台灣青年大學生暑期實習暨“我在大陸成長記”活動實習崗位表,其中荊楚網的新媒體運營崗位吸引了我。沒有半點猶豫,我立即報名了這次實習活動。7月8日,我開始了在鄂港澳青創園為期一個月的媒體實習。
這是我第一次實習,也是對我是否真正喜歡並適合新聞專業的一次檢驗。參加港澳台聯考,也就是我們港澳台生的“高考”時,我是一名理科生,最後錄取了華科的數學專業。記得剛剛入學的時候,就有不止一位學長姐説“感覺你像是讀新聞專業的”,當時我也只是把這當作一句玩笑話。
是什麼時候決定轉專業的呢?大二時,我參加了一個視頻製作的活動。我一直特別羨慕那些在學習數學時,因為熱愛而閃閃發光的同學們。我做不到。可是當我在策劃、拍攝、剪輯,一點點完善一個視頻的時候,我能感覺到自己也是在發著光的。於是,我在大二便帶著對於廣播電視學專業的好奇與期盼,降轉到了新聞學院。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我逐漸從喜歡變成熱愛這個專業,但我的內心仍有疑惑。我適合媒體行業嗎?當它成為我的工作,我還會熱愛嗎?
經過這一個月,我有了答案。
記者這個職業,有三件事是我最喜歡的,分別是工作餐、記者證和採訪。
工作餐:辛勤與汗水的回報
這一個月我們簡直可以説是 “被百家飯養著的”。由於工作的特殊性,每次跑活動都會前往不同的地方,領略不一樣的美食特色。這種 “開盲盒般” 的就餐體驗,使我的每一頓飯都充滿了未知與新奇。和幾位一同實習的小夥伴討論哪天的工作餐更美味已成常態,手機相冊裏堆積的工作餐照片也成為了我這段時間在武漢各處辛勤工作的見證。
記者證:責任與職業的象徵
實話説,“漢臺文化體育嘉年華”系列活動的記者證,是我在這一個月裏拿到的唯一一張記者證。這一點和我想像中的記者行業很不一樣,所以我所説的更多的是“隱形”的記者證,是一份身為記者的責任。起初,我對於採訪總是懷有極高的熱情,每次活動都會採訪眾多人員。然而,如何把大量的採訪資訊濃縮在一個視頻裏,卻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而後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我逐漸學會了取捨,但仍對那些採訪內容未能被運用在視頻中的採訪對象,心感愧疚。當我坐在電腦前面對剪輯軟體不知所措時,我的余光瞥見了桌子上那張 “漢臺文化體育嘉年華” 的記者證。
是的,在採訪時要對採訪對象負責,不過度引導,不斷章取義,但除此之外,我也要對我報道的活動、對看報道的受眾負責。想到這裡,取捨似乎也沒有那麼困難了。我會致力於精進我的採訪技巧,精心構思更具洞察力和吸引力的提問,力求讓每位受訪者的聲音都能得到充分展現,使每一次交流都成為有價值的對話。
採訪:挑戰與成長的過程
每一每一次採訪都像是一場“戰鬥”。
我需要敏銳觀察,快速找到合適的採訪對象。記得一次音樂交流會,我想採訪一對來自湖北和台灣的搭檔。去活動現場前,我特意提前做了一些背調,但也僅僅在一篇公眾號推文中,找到了一張他們在另一個活動上一起彈奏的背影照。我只能憑著這張背影照,在交流會現場尋找他們的身影。很幸運,最後在演出嘉賓的休息間找到了他們,成功約到了採訪。
正式採訪時,我需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全神貫注地聽和想。
先説“想”。提出第一個問題一般是容易的,但根據對方的回答,精準捕捉新聞點並快速整理措辭提出問題需要大量的實踐經歷。從第一次採訪只會對著提前準備的問題提綱讀,再到後來問題提綱僅僅是羅列關鍵詞,更多的是根據現場採訪對象的回答調整問題,是我在這段時間的實習當中最大的成長之一。
再説“聽”。我始終認為採訪的價值在於能夠給採訪對象一個説出自己故事的窗口,我非常感謝每一位採訪對象,願意讓我成為那個“打開窗的人”,告訴我他們的故事。即使採訪會帶給我一定的壓力,但我還是很享受每一次的採訪。我喜歡聽故事,這些故事並不會在我完成報道後就從我的生活中消失。採訪對象對自己所熱愛行業的專注、在面對困難時的處事態度,和那些我所沒有體驗過的經歷,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開闊著我的視野,推動著我的成長。
最後,我衷心感謝與我共度這段時光的領導、老師和夥伴們,你們的陪伴使我對專業的熱愛愈發熾熱。
我的答案是:我適合,我熱愛。
通訊員:劉淓(台灣)
武漢市台辦供稿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