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台辦動態

長沙幫扶龍山30年②|“輸血”變“造血” 成就古鎮巨變

發佈時間:2024-09-03 18:09:55

洗車河鎮,湘西龍山縣一個偏遠的小鎮,因一條名為洗車河的溪水而得名。

望城區,省會長沙新城區,雷鋒的故鄉。

兩地相隔近500公里,卻因一場對口幫扶結緣。

從2017年起,望城區四批幫扶工作隊相繼奔赴洗車河鎮,披風沐雨、募集資金、招引項目,助力洗車河鎮土路改油路、荒山變金山,迎來古鎮巨變。

是什麼促成了洗車河的巨變?

8月初,記者來到洗車河鎮探訪,以一隅窺全貌。

愛從湘江來

記者到達洗車河鎮時,望城區第四任幫扶工作隊隊長陳建軍、隊員馮彥超正在長沙幫銷洗車河鎮的錦繡黃桃。

這個時節,正是洗車河鎮黃桃成熟季節,今年黃桃豐收,要抓緊拓寬銷路。

從第三任隊員,到第四任隊長,陳建軍在洗車河鎮堅守了3年,對這片土地早已“情根深種”。

2017年1月,長沙市委出臺一號文件,長沙市19個縣市區和園區單位,對口幫扶龍山縣17個鄉鎮,望城區對口幫扶洗車河鎮。

8年時間裏,像陳建軍一樣的望城幹部一批一批來到洗車河鎮,一任接著一任幹,撼動山川換新顏。

“我們按照‘省市要求、洗車所需、望城所能’原則,送技術、引資金、抓項目、促發展,累計實施幫扶項目168個,投入項目資金7200萬元,援助工作經費1150萬元。”對於這些數據,陳建軍如數家珍。

“望城帶來的幫扶項目,涉及全鎮17個村(社區)、鎮衛生院和九年制學校,在工作隊幫扶下,洗車河鎮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社會民生保障顯著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穩步提升,特色産業初具規模。”洗車河鎮黨委書記唐廣洲介紹。

望城區真金白銀支援、真抓實幹幫扶,當地百姓也頗有獲得感。“望城區幫扶後,變化很大,我們村以前是水泥路,毛路,現在變成草砂路,村裏環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現在都能吸引遊客來玩了。”三個堡村村民向清花告訴記者。

今年2月,望城區又明確幫扶方案,細化了23條幫扶舉措,對洗車河鎮開展更精準幫扶。

一鎮一河,也成為瞭望城幹群情牽心繫所在。

荒山長出“搖錢樹”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基石。

“陳建軍隊長在長沙賣黃桃,那我們就去洗車河鎮的黃桃基地看看。”記者提議。

跟隨鎮上嚮導,沿著新修的産業路蜿蜒而上,記者來到了支家村國成黃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只見200多畝黃桃已壓滿枝頭,不少採摘工人正在採摘。記者摘下一顆,咬上一口,果香四溢,又脆又甜。

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荒山禿嶺,灌木叢生。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望城區幫扶工作隊找到當地小有名氣的煙草種植大戶黃維成,帶著他先後去雲南、廣東、長沙考察學習,並根據山區富硒資源豐富的環境特質,從炎陵引進黃桃種苗和技術管理團隊,幫他建起了合作社。

2019年,在望城區幫扶工作隊和洗車河鎮支援下,黃維成再次開發荒山資源,由村合作社帶領村民種植紅心獼猴桃150畝。如今,已打造了對口幫扶産業“錦繡龍山”黃桃、“薯山多”紅薯粉、“鄉野之源”蜂蜜特色品牌。

基地的開發利用,推動了合作社、村集體、村民在産業發展上的互惠互利,帶動1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記者採訪時,就遇到不少正在基地採摘、搬運的農民。“今天基地就有20多個人在做事,一天120元,可以做上差不多一個月,賺到三四千塊錢。”今年64歲的姚良友是支家村村民,平時只要基地上有事,他都會過來幫忙,賺些錢補貼家用。

“像我這個年紀的人,去外面找事找不到,在家門口有份事情做,非常滿足了。”姚良友説。

洛塔鄉的沈桃英夫妻是基地固定工,在基地幹了5年。“每個月差不多有3000塊錢,離家近,每天都可以回家,我和我老公很滿意這份工作。”今年58歲的沈桃英告訴記者,要幹到幹不動的那一天。

2024年,洗車河鎮的黃桃産量超30余萬斤,年産值預估可達到150萬元,為村集體創收8.6萬元。

翻過一座山,記者來到天井村上甘溪,林傑黃金茶種植專業合作社內,近400畝茶園依山而開,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在望城區幫扶工作隊支援下,我們在天井村發展茵紅李産業100畝,黃金茶産業400畝,帶動群眾務工創收90余萬元。”合作社負責人穆傑介紹。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017年以來,望城區積極推動洗車河鎮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重點扶持洗車河鎮發展錦繡黃桃、黃金茶、羊肚菌、烤煙、油茶、茵紅李、紅心獼猴桃種植,中蜂、黑香豬、山羊養殖等特色産業,帶動當地傳統産業霉豆腐、臘肉等豆製品、臘製品發展,讓群眾“錢袋子”鼓起來,真正實現“輸血”變“造血”。

三個堡村 —— “農旅融合”示範點

隨著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洗車河鎮鄉親們的物質生活普遍得到顯著改善,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健全,人居環境品質不夠優化,鄉風文明建設還存在短板。

如何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經與洗車河鎮黨委、政府商議,幫扶工作隊按照“以點帶面、示範引領”思路,集中優勢資源、凝聚各方力量、強化要素保障,全力打造三個堡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範點。

記者到訪三個堡村時,正值午時,文化廣場的石凳上只有兩三個村民在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傳欄格外醒目。

“自從工作隊把這處荒坡打造成文化廣場後,我們沒事就喜歡來這坐坐,看看三個堡村的綠水青山,和鄰居聊聊天。”一位村民説。

在一處寫著“我在三個堡村很想你”的打卡點上,記者忍不住拍了好幾張照片,配上遠方如黛的青山,近在眼前的黃桃樹,頗有美麗鄉村的圖景。

在望城區幫扶工作隊支援下,三個堡村完成了玻璃觀景平臺、景觀吊橋、彩色遊步道、生態池塘、文化廣場的建設。呈現出一步一景、一眼一畫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實現了從建設美麗鄉村向經營美麗鄉村、共用生態美村的轉變。

“過去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家裏現代化,屋外臟亂差。現在垃圾有人清,污水有了‘家’,廁所也現代化了。”説起村裏的變化,村民們喜笑顏開。

不僅如此,該村還種植了100余畝黃桃,成立“龍山洗車河錦繡黃桃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産量達6萬餘斤,能夠給村集體經濟增收2萬餘元。該村因地理位置優越,一到黃桃成熟季節,前來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記者採訪時,該村的黃桃已銷售一空。

村寨對面山上,千畝白茶、百畝油茶基地一片生機勃勃,成為三個堡村的“生態景觀”和“綠色銀行”。11畝羊肚菌,撐起村民“致富傘”,鼓起村民“錢袋子”。

三個堡村的華麗轉身,為洗車河鎮“鎮美、人和、産強 、民富”豆香特色小鎮提供實踐經驗和建設範本。

今年6月,望城區委宣傳部負責人帶領50多名文藝志願者來洗車河鎮舉辦“濃情端午一家親 望城洗車心連心”文化交流活動,兩地約100名文藝人員同臺演出,為洗車河鎮群眾送上一場文化盛宴。鄉親們、孩子們個個都笑得跟花兒一樣。

也期待這塊美麗土地上的人們,每天都能笑得像花兒一樣。

長沙幫扶龍山30年①|續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洛塔大山處處“新” 

來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