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河南中讀懂中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視察河南掠影
這是一次深化了解、增進友誼的交流活動;
這是一次啟迪思想、促進工作的履職之旅;
這是一次凝聚共識、共謀發展的良好機遇……
9月4日至1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組織30余名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來豫視察。這8天,視察組一行先後來到鄭州、洛陽、安陽、開封和航空港區等地的20多個視察點實地走訪,近距離感受中原大地的風采神韻和蓬勃生機,並在行走河南中讀懂中國。
厚重的河南令人驚嘆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行走河南,從少林寺、龍門石窟到白馬寺、開封州橋遺址,從河南博物院、中國文字博物館到殷墟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從隋唐洛陽城、洛邑古城到紅旗渠、清明上河園……代表們聆聽著文物保護與利用情況,了解著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實施進展,感受著中原大地跨越時光的厚重魅力。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來到河南,那些歷史書上的文物、故事等,都變得觸手可及。”楊德斌代表説。
“幾天的行程,讓我們仿佛穿越時空,深刻感受到河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鄺美雲代表非常認同我省以科技賦能文物事業、文化産業的做法,並表示,河南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做法值得學習借鑒。
鑿通211個隧洞,引水1500公里……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靠著“一錘、一釬、一雙手”,創造出太行山上的人間奇跡。
“紅旗渠精神與香港的獅子山精神有著相似內核,都是中國的寶貴精神。我們有責任發揚好這些精神,並將其轉化為動力,去發展我們的高新科技,去建設我們的國家。”走出紅旗渠紀念館,霍啟剛代表説。
“希望現在的青年人都記住紅旗渠精神,堅定信念和目標,不畏艱辛,從探索和實踐中不斷成長,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努力。”青年洞前,黃錦良代表説。
一路走來,越是深入了解,代表們越是感嘆中原文化的厚重燦爛,越是能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創新的河南充滿生機
把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擺在全省“十大戰略”之首,重構重建創新體系,形成“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視察組一行專程走進河南省科學院,了解其重建重振的歷程與發展成果,並以此認識創新的河南。
“河南省科學院進行了體制機制創新,推動了産學研用一體化,成功構建了具有國際視野的開放式創新平臺,真的很不容易。”作為香港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朱葉玉如代表深有感觸。她期待香港與河南深化合作,共同加速科技産業創新,培養引領未來的專業人才,推動前沿研究、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全省規上工業企業達2.6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1.29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62萬家……如今,動能之變、結構之變、品質之變,正深刻改變著河南發展的底層邏輯。
到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企業如何依靠領先技術、優質産品實現跨越式增長;到河南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業怎樣突破行業“卡脖子”難題;到奇瑞汽車開封生産基地,見證一台臺新能源汽車有序下線……
“通過對9家企業的走訪,我們感受到河南蓬勃的創新發展活力。”作為香港網際網路專業協會會長,冼漢迪代表希望豫港兩地可以加強交流,強化高端人才培養,共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胡曉明代表表示,歡迎更多優秀河南企業與香港企業合作、到香港上市,大家共同努力,走向國際。
現代化河南攜手共建
認真看、仔細聽、深入問、熱烈議……通過視察,許多代表表示對河南有了全新的認識、全面的了解,大家的切身感受也轉化為一條條對我省未來發展的意見建議。
在9月10日下午召開的視察情況交流會上,聽完省委常委、副省長張敏對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的介紹,代表們踴躍發言——
視察組組長馬逢國代表表示,希望豫港兩地在商貿、文旅、科技、物流、教育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特別是共同推動建設新的文化項目,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河南故事。
視察組副組長陳勇代表建議,充分利用河南歷史文化資源,加強僑務工作,以僑為橋,團結全球華人華僑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林至穎代表建議,香港的大學及科技企業可考慮聯合設立鄭州研究院,共同建設一批科技研發中心與成果轉化平臺,打造“香港技術+河南轉型+河南高端製造”新模式。
李聖潑代表認為,河南應重視資本運作和國際化,建議設立大型風險投資和産業投融資平臺,建立機制協助企業對接資金和資本,支援優秀企業、商品和文化站上更大舞臺。
……
兩個半小時的交流,每一條意見建議都是香港同胞對老家河南的深情厚誼、對未來發展的殷切期盼。
“此次視察活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和工作計劃中的一項重要安排。這次視察只是一個開端,後續雙方的交流合作一定會延綿不斷。”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傅文傑説。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金平表示,省人大將認真梳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所提意見建議,積極推進此次視察成果轉化運用,為深化豫港兩地交流合作、推進現代化河南建設貢獻力量。(河南日報記者 陳小平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漢青 楊露露 賀志泉)
河南省台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