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灣工作辦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11月2日至3日,以“人文樂山·詩韻眉州”為主題的2024秋季來川交換生活動在我省圓滿舉辦,來川交換的學生與大陸學生志願者共計24人參加活動,共同領略巴蜀金秋盛景、感受四川發展成就、了解台青來川發展等,川台學生在結對交流、結伴同行中締結友誼。
走進專場招聘,觸摸來川發展機遇。11月3日,川台學生們來到四川“百企千崗”台青實習就業專場招聘會現場,感受大陸就業氛圍和行情。他們認真查看招聘資訊和崗位情況,仔細詢問崗位需求、工作內容和待遇福利等細節,並向用人企業表達畢業前來川實習或見習的想法,希望能獲得一份在大陸工作的寶貴體驗。在成都菁蓉匯,川台學生還前往台胞創業企業—可芳四海參觀交流,向企業負責人了解當下四川就業環境、就業前景和四川扶持台灣青年創業就業的相關支援政策和服務保障等,提前為畢業後工作儲備相關知識。參加活動的一位台灣學生表示,可以感受到成都這邊的用心,會將成都列入工作地點的選擇項。
探訪人文勝地,感受兩岸共同文脈。在眉山市,川台學生們參觀了四川省對臺交流基地—三蘇祠博物館,在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的故居,實地了解蘇氏三父子跌宕起伏、功績卓著的一生,感受蘇氏一族家教家風。“在台灣讀小學、中學的時候,也曾學過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和念奴嬌·赤壁懷古,今天來到蘇軾的故居看他曾經生活的地方,有種古今對話的感覺,很奇妙。”多位台灣同學在三蘇祠門前就發出這樣的感嘆,並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瑰寶,要好好傳承和保護。在三蘇祠,川台學生還體驗了中華傳統文化—拓印,選碑文、蓋宣紙、噴水、拂塵、敲紙、上墨,一張拓片就製作完成。“看著好像很簡單,自己動手做了才知道挺不容易的,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弄破宣紙,拓片就成殘次品啦。”川台同學們相互打趣,又互相提醒對方小心,免得弄壞自己的“作品”。活動期間,同學們還參觀了國際竹編藝術博覽館,了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青神竹編的發展變遷以及現代竹産業發展等情況,他們表示隱形觀音等精湛技藝令人印象深刻,沒想到小小的竹編也有大大的文章。在樂山,同學們登山觀摩樂山大佛,了解大佛修建故事、科學的排水設計以及大佛鎮住三江水患、造福樂山人民的功績。
尋訪市井街巷,遇見蜀地安逸生活。食在四川,味在樂山,樂山的美食和小吃譽享全川。川台學生們三五成群地來到樂山東大街,尋找藏匿小巷深處的各式特色美味和閒適的生活氣息,甜皮鴨、缽缽雞、翹腳牛肉、燒麥、咔餅等等,都是同學們的嘗鮮目標;象棋、橋牌、麻將、寫字等等,也都是同學們的觀摩對象,他們表示四川跟台灣有點像,節奏都不太快,能夠讓人安靜下來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四川省台辦供稿)
主辦: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