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川台情緣

台胞台企如何助力四川鄉村振興?這座縣城裏的故事給出答案……

發佈時間:2024-11-13 10:06:12

  近年來,四川堅決貫徹落實國台辦“31條措施”“26條措施”,並出臺“川台70條”等惠台利民措施,持續堅定台胞台企在川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川台各領域交流合作走深走實,兩地融合發展步伐日益加快。川台合作如何持續助力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發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的故事,或許能給出答案……

  投資興業

  激活産業潛能,帶動群眾就業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

  “秀珍菇種植生産基地已建設完工,下一步就是正式入場種植了。”在瀘定縣冷磧鎮松林村,紮根四川發展菌業的台商徐健哲找到了拓展事業的新舞臺。這裡溫和的氣候條件、獨特的地理位置,為秀珍菇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徐健哲介紹,項目屬於設施農業,是一種現代農業方式,在有限空間利用恒溫保濕技術實現高産目標,在農業産業發展和解決勞動力就業上實現“雙帶動”。

(定稿新媒體)台胞台企如何助力四川鄉村振興400

建設中的秀珍菇種植生産基地

  徐健哲表示,瀘定縣是省台辦定點幫扶縣,今年台辦組織台商台企參加了瀘定縣招商引資推介會,他尋到了商機,並在台辦積極推動下,項目得到了政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的大力支援。“台辦是我們‘娘家人’,我對來這裡發展很有信心。”徐健哲計劃未來落地10套設施農業基地和1個菌包廠,“等全部投産後,可以解決當地兩三百人的就業問題,年産值將達2500萬左右”。

  援建項目

  解決民生難題,改善人居環境

  民生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瀘定“9·5”地震發生後,德威鎮咱威村群眾飲用水出現困難,省台辦急群眾之所急,經充分調研論證,推動台胞地震捐贈資金260萬元用於支援咱威片區人飲工程項目建設。

(定稿新媒體)台胞台企如何助力四川鄉村振興703

建設中的咱威片區人飲工程蓄水池

  為確保水源穩定、水質好,取水點位於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項目建設需要克服地勢險峻、不通公路、無法機械施工等困難,在當地政府和幫扶單位駐村幹部力量共同努力下,項目開工不足4個月,就已完成85% 工程量,預計 11 月中旬完工,屆時將解決 1400 余名幹部群眾及貢嘎山小學師生的飲水難問題。

  説起即將用上的“放心水”“幸福水”,咱威村黨支部書記楊利平激動地説:“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村裏的鄉親們都説,項目建成之後,要建一個功德碑,記住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深情。”

  教育幫扶

  開展慈善捐贈,投建各類學校

  教育是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基石。

  前不久,成都台商瀘定送溫暖愛心捐贈活動在瀘定縣得妥鎮中心小學舉行。台資企業和成都台協婦聯會為當地困難學子送去寒冬物資、學習用品和教學用具,總價值過10萬元。

(定稿新媒體)台胞台企如何助力四川鄉村振興1206

成都台商向瀘定困難群眾送溫暖獻愛心

  得妥鎮中心小學校長王君表示,愛心活動是兩岸一家親的見證,對同學們而言也是一場生動的思政課程,讓他們從愛心人士身上學到了責任和擔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兩岸同胞一家親”理念。

  近年來,在省台辦的牽線搭橋下,越來越多的台胞援建資金匯聚到瀘定,越來越多的台胞台商來到這裡奉獻愛心和力量,瀘定縣慈心幼兒園的建設是又一佐證。

(定稿新媒體)台胞台企如何助力四川鄉村振興1384

建設中的慈心幼兒園效果圖

  在省台辦牽線搭橋下,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捐助了1400萬元援建瀘定慈心幼兒園,今年7月正式在下田村奠基施工。項目建成後,提供的360個學位,將有效解決因災異地搬遷家庭子女的入托問題,極大緩解學前教育資源緊張問題。瀘定縣教體局副局長劉煒宏説:“明年9月,我們的孩子將在嶄新的校園裏學習生活。我們感恩台灣同胞的大愛,也希望我們的孩子繼續傳承這份愛心,建設好我們美麗的家園。”

  “川”越海峽,兩岸一家。今日的甘孜州瀘定縣,在政府定點幫扶政策和台胞台企等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下,正書寫著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助力鄉村振興的美好新篇章。

  部分內容綜合:川觀新聞

  (四川省台辦)

主辦: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