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孫大衛報道 11月7日深夜,大連集裝箱碼頭收到緊急通知,多艘大型油輪和礦石船將在大窯灣港區集中靠泊,屆時“米蘭馬士基”輪原定的出境計劃將受到影響,必須提前完成錯峰作業,才能確保輪船按時出境。資訊剛到,緊急方案便同步啟動。增加開頭量、重新分配作業資源、調整作業順序,連夜搶裝後,“米蘭馬士基”輪提前3小時完成6050標準箱裝卸任務,按需離泊。
保持作業“加速跑”、提升服務“含金量”,諸多這樣的“夜場”撐起了遼寧港口集裝箱海鐵聯運發運量的上揚曲線。今年1月至10月,遼港集裝箱海鐵聯運發運量同比增長超17%,在港口集裝箱總吞吐量中佔比超10%,持續保持全國領先水準。
好服務,是吸引船企紛至遝來的“磁石”。大連港集發物流有限責任公司、遼寧沈哈紅運物流有限公司作為遼港集裝箱多式聯運的兩大運營主體,今年以來各自發力提升客戶獲得感。順利實現海鐵聯運進一步降低成本是貨源企業的需求,集發物流將大連—通遼海鐵聯運線路升級為往返公共精品班列,並相繼開通大連—海倫、通遼北—大連、大石橋—大連、赤峰南—大連4條海鐵聯運線路,進一步完善了東北及蒙東地區的海鐵聯運服務網路。沈哈紅運強化平臺建設,為客戶提供業務下單、全程跟蹤、對賬結算“一站式”服務,貨物換裝資訊動態交互率達95.3%。
高效率,是提高泊位使用率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沈哈紅運不斷優化場站資源配置,強化設備管用養修,科學組織生産,全力壓縮非生産用時。集發物流通過升級現有設備,提高轉机聯運整體操作能力。同時,深化“船邊直提”“抵港直裝”作業模式,免去集裝箱港區堆存、二次吊裝和港內短途運輸等中間環節,大幅壓縮貨物在港時間。
創模式,為客戶提供新選擇。集發物流聯合口岸單位及船公司共同打造“一單到底、一箱到底”的便捷服務,業務流程壓縮70%,並首次採用過境商品車“滾裝海運+集裝箱班列”聯運模式,在大連與中亞間構建起高效便捷的全程物流通道。沈哈紅運將班列與企業內部專用線直接對接,實現了固定車體迴圈運輸,打造出“空重聯運”迴圈班列服務品牌。
遼港集團目前集裝箱海鐵聯運總線路達115條,發運量保持穩定增長。
來源:遼寧日報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