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新聞視窗

我省五化並舉讓“廢柴”變寶貝

發佈時間:2024-12-03 17:02:48

  年産秸稈2500萬噸,綜合利用率超全國平均水準5個百分點

  我省五化並舉讓“廢柴”變寶貝

  本報訊 記者胡海林報道 成捆的玉米秸稈被運至儲料車間,工人輕輕按下開關,秸稈捆包便順著傳輸帶被送至鍋爐填料口,隨後被推進爐堂燃燒,替代燃煤給周邊居民供暖。這是瀋陽市渾南區祝家街道祝家熱力有限公司的供暖場景,玉米秸稈來自周邊農村。

  我省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各地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8年累計創建134個(次)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多家科研單位與重點縣、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等開展合作,實施聯合技術攻關,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科技支撐更加有力。目前,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16%,超過全國88.1%的平均值,位居全國前列。

  在秸稈的利用上,我省確立了“農用為主、五化並舉”原則,“五化”即飼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由於我省是畜牧大省,牛、羊存欄量約1100萬頭(只),牲畜用料仍佔秸稈消化的較大比重,其次為發電、供暖燃料和還田儲肥。以去年為例,我省秸稈利用量達2203萬噸,其中飼料化利用佔比45.2%;燃料化利用佔比26.5%;肥料化利用佔比25.3%;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佔比3.1%。

  我省明確,要持續實施“秸稈變肉”行動,繼續壯大秸稈養畜産業,以便有效補充和替代飼料糧;培育壯大主體,支援建設青黃貯窖和裹包收貯等設施設備,培育秸稈收運和存貯等專業化服務組織;強化科技創新,開展秸稈飼料化利用關鍵技術與配套裝備攻關,提高秸稈飼料轉化利用效率。紮實推進秸稈科學還田沃土,分區域、分作物制定秸稈科學還田操作規程,形成適應機械化生産的秸稈科學還田綜合方案。此外,因地制宜推動秸稈清潔供暖,以及提升秸稈産業化能力。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年産生秸稈約2500萬噸,目前利用上還存在還田不科學、離田難度大、市場主體發育不足等全國共性問題。下一步,我省將依託抓好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健全政府、企業與農民三方共贏的利益連結機制,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準;緊盯秸稈利用重點環節,開展棚菜秸稈利用、秸稈膨化生物飼料等技術攻關,在保持現有綜合利用率的基礎上,推動秸稈的高品質和高附加值利用。

  來源:遼寧日報


遼寧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