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理白族自治州深入貫徹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大抓産業、主攻工業,不斷培育壯大新動能,規上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農業生産總體穩定,全州工業經濟向“新”向“綠”發展步伐加快,能源電力保障有力,全州經濟運作承壓增長,發展品質持續提升。
“綠色能源+先進製造業”,硅光伏産業崛起
在賓川縣賓居鎮何家山的華能賓川龍口農業光伏發電項目,近2800畝坡地上排列著48個方陣區,30多萬塊光伏一年發電量約2.5億千瓦時。“賓川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數達2670小時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屬於全省最佳開發區。”華能新能源雲南分公司賓川項目部項目經理何瑞睿介紹。
荒山披“鱗甲”,綠電送萬家,光伏串聯起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動脈。近年來,大理州著力打造全省一流的清潔能源基地、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示範基地、滇西跨區域電力樞紐,新能源光伏建設掀起了一輪新的高潮。今年,大理州新能源裝機突破500萬千瓦大關,其中1至11月新能源光伏項目投産並網34.98萬千瓦。
綠電優勢吸引優質企業入駐,加速綠色能源與綠色先進製造業的融合發展。大理州成功引入華晟、鴻新、英利、正信、堅能、禾望、牧陽、亞辰、立新等多家光伏産業企業,硅光伏産業迅猛崛起。
在鴻新新能源公司,硅料經過清洗、熔化、拉棒、切片、分選等多道工序,成為可用於電池片生産的單晶矽材料。2023年1月,大理州首根單晶矽棒出爐,鴻新新能源公司位於雲南祥雲經開區的生産基地成為大理州首個高效光伏硅片生産基地。
走進位於國家級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大理華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片片硅片被精準地投送到生産設備中,經過智慧化流水線的加工,一片片如手機大小、薄如紙片的光伏電池片便生産了出來,這些電池片是構成光伏板的核心部件。截至今年10月,該公司已累計完成能源以外工業投資21.35億元,累計完成工業總産值近30億元。
在大理正信光電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內,一條條生産線正開足馬力加速運轉,經過串焊、疊層、層壓、裝框、清洗、測試等一系列精細的加工工序,太陽能光伏組件逐漸成形。大理正信光電能源有限公司于2022年在大理建成投産年産2GW光伏組件項目。今年以來,該公司已生産組件400MW,預計可完成産值3億元。
通過持續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大理州的硅料—拉棒—切片—電池片—組件應用硅光伏全産業鏈搭建完成,以綠色能源為主的支柱産業體系基本形成。今年1至9月,全州硅光伏增加值增長219%。
蓄力現代物流體系,融入全球産業鏈
茶馬古道見證著大理作為交通樞紐的昨日繁華,如今的大理,又借助交錯通達的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更加凸顯輻射滇西8個州市、川西等地的交通優勢,發揮著商貿中心和物資集散地的作用。
晴空湛藍,聲聲鳴笛由遠及近,動車呼嘯而過,滿載煤炭的貨運火車沿貨場鐵路緩緩駛入水目山公鐵聯運物流園。作為祥雲縣著力打造“商貿服務國際陸港”的試金石,水目山公鐵聯運物流園自2018年運營至今,貨運吞吐量已超過2000萬噸。祥雲縣正著力打造依託資訊化、智慧化管理手段的現代物流體系樞紐,推動物流業與水泥、煤炭、農副産品等生産製造行業融合發展。
祥雲縣通過成立物流行業協會,促進物流資源整合,提高市場配置效率,規範物流服務市場,推動物流産業發展。祥雲縣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嚴珠珠介紹:“協會成立後,幫助物流企業解決了銀行融資發展、汽車加油享受優惠、促進行業監管等問題。”
作為雲南連通南亞東南亞國際大通道上的重要節點,祥雲縣立足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功能定位,以滇西(祥雲)國際物流港(北港)集聚區和滇西(祥雲)國際物流港(南港)集聚區為核心,培育以商貿物流為中心,機械裝備製造、綠色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為支撐的産業體系,打造服務滇西,聯動滇中、成渝、黔桂,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外向型産業基地。
在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自2023年以來,一個産業政策優勢明顯、區域特色鮮明、內外開放互濟、貿易便利高效的對外開放合作平臺——跨境電商産業園正在壯大。
今年,大理州率先建立全省首個鮮活農産品出口“一站式”服務中心,于8月1日正式啟用,提高了出口農産品查驗送檢效率,優化了農産品出口監管服務流程,受到出口企業歡迎。將“一站式”服務中心選址在大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跨境電商産業園,是看中園區位於大麗高速、大攀高速、新昆楚大高速交會中心的優勢,可實現大理州內1小時內通達,周邊州市、川西地區3至4小時內通達,便於出口企業通達集中監管。
大理經開區跨境電商産業園自今年3月7日開園啟用後,便迅速成為當地外貿領域的焦點。目前,18家跨境電商企業、進出口企業等入駐園區,帶動大理本地特色農産品、工業産品等出口,促進生産要素境內外流動,加快企業“走出去”融入全球産業鏈,進入對外開放和創新驅動發展的快車道。大理經濟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經理楊洋表示,跨境電商産業園將充分發揮對周邊州市以及川西地區水果出口的輻射優勢,大力發展水果産業,打造再生鋁有色金屬進出口樞紐。
多地果蔬“上新”,聯農帶農更富農
冬日的大理,農業生産步履不停。雖然是冬日,但位於金沙江幹熱河谷的“水果之鄉”賓川縣依然光熱充足,“金秋”砂糖橘、脆蜜金柑、紅提以及“克倫森”“藍寶石”等品種的葡萄上市充實了冬季的水果市場,也甜蜜了果農的心。
在金牛鎮江幹村,一大早,鄔志鴻已經在葡萄棚裏忙活,“今天客商來收購了23噸紅提,有得忙嘍。”錯季打的是時間差,賓川縣生産的錯季紅提上市時間晚于正季葡萄近半年,儲存保鮮得好可以放到春節,填補了國內冬季鮮食葡萄空白,深受各地收購商青睞。目前,賓川縣各個鄉鎮陸續發展錯季葡萄種植20000余畝,總産量達4.93萬噸,實現總産值7.81億元。
“裝果巧孃孃”“疏果金剪刀”“修剪銀剪匠”“裝卸叉車王”……在賓川縣,水果産業鏈全年用工量達1400萬人次,從水果種植到剪枝疏果,從直播銷售到打包裝箱,各個環節都涌現出了眾多能人。
賓川縣全鏈條打造“果業新農人”勞務品牌,實現了勞務産業與水果産業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民工向産業工人及技能人才的轉型升級。全縣至今共培養田間管理、嫁接工、修剪工、疏果工、包裝工等“果業新農人”7.5萬人,勞務品牌帶動就業20余萬人。
在祥雲縣劉廠鎮,蔬菜同樣迎來好豐景。劉廠鎮是一個全壩區鎮,土地流轉率達到88%,鎮黨委、政府著力佈局蔬菜産業,發展成為省級“一村一品”蔬菜專業鎮。今年,全鎮種植蔬菜6.01萬畝,産值3.3億元。
祥雲泰興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標準化蔬菜種植示範基地內,“黃白”白菜、西芹、油麥菜、豌豆等蔬菜為冬日增添了充滿“治愈力”的綠色。據介紹,該公司目前種植有30多個特色蔬菜品種,年産蔬菜5萬多噸,其中一半供應到滇西8個州市,部分供應到昆明及省外市場。
為了讓群眾共用發展成果,劉廠鎮政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建設大棚,委託合作社租給泰興農業公司,每年按不低於政府總投資金額5%的比例支付租金,充實了基地周邊4個村的村集體收入。泰興農業公司還帶動約650戶農戶就近到基地務工,每年支付工人工資1500多萬元。
此外,企業不斷探索聯農帶農的合作機制,實行基地經理合夥人模式。公司員工徐玲星介紹:“農資、種苗等生産成本由公司和基地經理各出資一半,公司承擔農資、農技投入,並負責統一銷售,基地經理負責田間管理,利潤分配佔比達到24%。通過不斷提高參與者的主人翁意識,同時擴大利潤分配比例,實現公司與所在地共同促進、共同富裕的良性發展。”
以舊換新激發消費活力
今年8月下旬,大理白族自治州開展了消費品以舊換新促消費工作,活動進行3個月有餘,市場上的銷售情況怎樣?記者進行了走訪。
在賓川縣建輝五交化家電公司門前,李阿姨一家正購買電磁爐。她説:“家裏的電磁爐用了10多年了,我們今天把舊爐子拿來,僅花79元就買了臺新的。”另一名顧客用家裏原來的冰箱減免了1740元,感覺很划算。門店負責人陳倩倩介紹,不到半個月時間裏,店裏換購了近400台電磁爐,她算了一筆賬:“去年9月,店裏的銷售額是75萬元,今年同期銷售額達到了151萬元,翻了一番。”
賓川縣共有23家經銷商參與以舊換新活動。賓川縣商務局副局長趙偶超介紹:“國補、省補政策下來後,商家馬上同廠家商議申請優惠價格,為消費者爭取雙重福利。”商務局還通過開展培訓,確保銷售員可以幫顧客全程操作,通過聯合商家進行線上線下宣傳,擴大居民對換購活動的知曉度。
在大理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比亞迪4S店,來自洱源縣的李春海滿心歡喜來辦理新車交付手續。他説:“我買的這輛車一共補貼了22000元,非常划算。”銷售顧問趙家茂介紹,在國家、省市以舊換新政策的基礎上,比亞迪還推出了置換補貼,根據舊車車型、車況等因素評估,給予2000至8000元的置換補貼。在多重優惠的刺激下,該銷售門店在政策執行後月平均銷量達100輛。
在大理市中心的建設商場,網路行銷部經理楊迎祥説:“以舊換新政策一推出,商場積極響應,于8月30日就摸排清楚了各類商品可享受政策的型號及具體金額,並到大理市內鄉鎮、街道等進行現場推廣。”11月1日至11日,商場整體銷售額達272萬元,與同期水準相比翻了一番。
新業態折射産業新趨勢
在巍峨的蒼山與瀲艷的洱海的交相輝映下,大理這座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的城市,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四方來客。隨著咖啡師、旅拍行業從業者等新興職業群體的不斷涌現,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服務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折射出大理經濟不斷向好和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
從“最佳愛情表白地”龍龕古渡到洱海生態廊道沿線的每一個“S”形彎道,從“山”盟“海”誓的婚慶旅拍到咖啡氤氳香飄滿城,大理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浪漫與詩意。數據顯示,2023年,大理州共接待遊客953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1603億元,産業規模實現從百億到千億的跨越升級。預計2024年,全州遊客接待量將突破1億人次大關。
在這一背景下,大理的咖啡産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僅大理市區就有超過180家咖啡門店,而提供精品咖啡的酒店客棧更是多達1200余家。一家名為“引子咖啡”的小店隱藏在居民樓裏,成為不少遊客體驗大理慢生活的一扇窗。咖啡館主人蘇天鵬介紹:“開業以來客流比較穩定,平均每日接待量近60人。咖啡店還開設咖啡培訓相關課程,培養本地咖啡師、烘焙師等,目前已培訓咖啡師近400人。”
在大理日益壯大的咖啡師職業群體中,有經驗豐富、技藝精湛的咖啡大師,也有懷揣夢想、熱愛咖啡的年輕人。在政府的推動下,2023年大理州出臺《大理州建設咖啡之城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旨在通過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動咖啡産業的多元化發展,培育“咖啡+非遺”“咖啡市集”“景區咖啡車”等創新業態,實現文旅深度融合,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如今,大理的咖啡已經成為了一張亮麗的新名片,越來越多的咖啡師們在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大理的咖啡文化,展現大理的獨特魅力。
除了咖啡,旅拍行業也是大理新型服務業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大理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被譽為“風花雪月”的浪漫之地,也成為眾多新人婚紗旅拍和目的地婚禮的首選之地。目前,大理已成立全國首家目的地婚禮行業協會,培育婚禮市場主體1440余家,目的地婚禮産業年平均增長超70%,2023年舉辦目的地婚禮超過4000場、産值超2億元,九成顧客來自省外。
大理旅拍行業的“升溫”可知可感。蒼山下、洱海邊,婚紗旅拍店和工作室等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不僅為新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也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目前大理成熟的婚慶經營主體超過100家,帶動了婚禮主持、攝影攝像、化粧、布展等關聯經營主體超過120家及民宿、酒店近百家,每年直接帶動就業人數超過3000人。
“我入行已經12年了,近幾年明顯感覺到雲南,特別是大理的婚紗旅拍越來越受到客戶的喜愛。”在環海西路“遇見菲林”旅拍店,從業12年的店長李慧見證了大理旅拍行業的強勁發展勢頭。她感慨地説:“大理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拍攝提供更多可能,這些是人工造景無法比擬的。”
婚紗旅拍行業異軍突起為大理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也為該産業上下游其他行業帶來了發展增量。許多年輕人選擇回到大理,投身這一充滿浪漫和創意的行業。大理思麥婚禮主持工作室的主持人李依從事這一行已有7年,她説:“越來越多的新人選擇在大理舉行目的地婚禮,不僅提升了大理的知名度,也為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在新型文旅消費的推動下,大理州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業新業態不斷向好。除了咖啡師和旅拍行業從業者外,民宿、酒店、餐飲等行業的從業人員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源源不斷地釋放出新的活力。今年1至8月,全州規上服務業8個重點行業實現營業收入50.56億元,增長15.2%。
雲報全媒體記者 段蘇航 李麗 殷潔 李文詩 秦蒙琳
來源: 雲南網
雲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