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金種子”長成“好苗子”——陜西拓寬渠道助力科創企業成長
在2月底召開的陜西省科技金融融資對接會上,省科技廳發佈了首批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1000個項目和首批1000家“創新積分制”科技企業,為各類金融機構發現“金種子”、培育“好苗子”搭建平臺。
3月10日至11日,記者採訪了多個“三項改革”項目團隊,走進多家“創新積分制”科技企業,尋找“金種子”長成“好苗子”的成長密碼。
改革破局,播撒“金種子”
60歲是很多人事業的終點。但對於劉戰鋒來説,60歲是創業的起點。
2021年,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啟動,一系列涉及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相繼出臺。2022年,在西安石油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了大半輩子書的劉戰鋒面臨退休。是安然退休,還是新辟賽道?劉戰鋒遲疑不決。
2022年3月,陜西推進省屬高校院所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破解科技成果轉化中“不敢轉”“不想轉”“沒錢轉”難題。劉戰鋒打消了顧慮,帶著科技成果,在秦創原總窗口成立陜西深孔智越科技有限公司。
“在‘三項改革’各項政策的支援下,我們的成果轉化得十分順利。”劉戰鋒表示。
據了解,首批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1000個項目涵蓋人工智慧、航空航太、新材料等多個領域。截至2024年底,全省參改單位達201家,累計單列成果10.6萬項,轉移轉化3.6萬項,成立科技成果轉化企業2067家,630名科研人員憑藉成果轉化貢獻晉陞職稱。
“三項改革”激發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內生動力,為陜西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營造出新的改革動能: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培育45家科技型企業,7家上市;西安光機所孵化512家企業,總估值6332億元;西北工業大學將292項專利技術作價4.9億元,參股71家成果轉化企業……
這些在“三項改革”支援下成功走出實驗室的科技成果,嵌入産業發展的各個領域,為服務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引領支撐陜西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精準灌溉,助力“好苗子”
“作為一家硬科技企業,我們每年將營收的20%以上都投入到研發中,並耗資近億元打造了先進三維視覺技術研究中心,為研發提供基礎保障,爭取在3D掃描建模和機器人3D視覺領域取得更大突破!”西安知象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楊濤説。
成立以來,西安知象光電在創新積分制等各項政策的助力下,申請到産業鏈相關科研項目、獲得融資,不斷提升企業在行業領域的市場競爭力與影響力。
西安知象光電是此次發佈的首批1000家“創新積分制”科技企業之一。為有效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科技部推出創新積分制,通過對科技企業進行精準畫像,讓企業創新數據轉化為金融機構看得懂的財務數據。
陜西積極實施創新積分制。針對金融機構“看不懂”“摸不準”“不敢投”科技型企業等問題,省科技廳針對已立項的各類科技計劃,按照企業的融資需求,選擇出研發能力強、成長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常態化精準推送,為科技型企業融資增信賦能。
首批1000家“創新積分制”科技企業涵蓋本土創新企業、陜外融資合作企業及外資在陜企業,西安全志科技、陜西三角楓、西安葡萄城等實力企業上榜。截至目前,陜西借助“創新積分制”整合各類政策,實現“積分兌現一網通”“創新政策一網清”,已為400多家企業推送優惠政策1600余次。企業憑積分可享租金優惠、項目申報優先、金融助力等專項政策。
優化服務,呵護企業發展
近日,西安市科技局公佈2024年科技成果轉化“先投後股”項目立項清單。陜西龍麟納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防黏附特種奈米材料可控合成及應用研究”項目成為首批“先投後股”企業之一,獲得首期140萬元經費支援。
“這筆資金可以幫我們快速拓展新産品應用場景、提升市場認可率。項目通過驗收後,我們還可以再獲得60萬元的支援!”提起這筆資金,公司負責人、西北大學教授胡軍難掩激動之情。
“先投後股”旨在通過建立“項目無償資助+標準化轉股機制+金融保障支援措施+轉股及退出獎勵”的協同聯動機制,為科技成果轉化初創企業系統引入“股貸債保”多層次金融服務。
陜西在西安、咸陽開展“先投後股”試點,首批支援24個項目3240萬元。與此同時,還積極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探索多樣化的融資産品,滿足不同階段科技企業融資需求。初創期企業可獲“秦科貸”“技術交易信用貸”小額便捷貸款,有潛力企業可通過“先投後股”獲得股權融資。截至目前,“秦科貸”累計為科技型企業發放風險補償貸款524.08億元;西安市首創“技術交易信用貸”,助力225家科技型企業獲得貸款授信,發行全國首單1.96億元“技術交易資産證券化(票據化)”項目……
“省科技廳會不斷完善企業成長保障工作,通過建立常態化精準對接機制、創新金融工具産品、支援耐心資本賦能成果轉化、構建‘補投貸’聯動機制,全面升級對科技創新企業支援力度。”省科技廳副廳長冀峰表示。(記者 張梅)
來源:群眾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