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湖北省轄地級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發源地,已2800多年曆史,歷代 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
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兩城歷史上都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以後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1983年襄陽地區併入地級襄樊市。2010年12月更名為襄陽市。轄3個區(襄州、襄城、樊城)、3個縣級市(棗陽、宜城、老河口)、3個縣(南漳、保康、谷城)和3個開發區(襄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魚梁洲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97萬平方公里。[查看詳情]
襄陽市是湖北省轄市,下轄襄城、樊城、襄州3個區,南漳、保康、谷城 3 個縣,棗陽、宜城、老河口3個縣級市,設有國家級襄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 東津新區 )和省級魚梁洲經濟開發區。[查看詳情]
襄陽因襄陽城地處襄水(今南渠)之北而得名。東漢建安十三年,曹操始置襄陽郡,初治宜城,不久移治于襄陽,領宜城、中廬、襄陽、邔、山都、鄀縣。民國二十一年,改設行政督察區,襄陽為湖北省第八區(後改為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領襄陽、棗陽、南漳、宜城、谷城、光化、保康7縣。1983年8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襄陽地區,其所轄襄陽、棗陽、南漳、宜城、保康、谷城6縣併入省轄地級襄樊市,隨州、老河口2市由襄樊市代管,實行市帶縣管理體制。至此,襄陽市轄棗陽、宜城、老河口3個縣級市,南漳、保康、谷城3縣,襄城、樊城、襄州3區,襄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魚梁洲經濟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津新區)3個開發區。[查看詳情]
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居漢水中游,地跨東經110°45′~113°06′、北緯31°13′~32°37′,北鄰河南省南陽市,南與荊門市相鄰,東接隨州市,西連十堰市。行政區域總面積1.97萬平方千米,呈不規則的平行四邊形,邊界線全長1332.8千米。
襄陽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既有滔滔漢水流經,又有幹冷、暖濕空氣交綏,冬寒夏暑,冬幹夏雨,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加之複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對氣候要素産生明顯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內氣候形成了各種類型。境內繁多的植物、動物種類,即受惠于氣候的複雜多樣性。全市年平均氣溫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間,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無霜期在228~249天之間。全市熱量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具有較明顯的過渡性,可以説兼備了南北氣候特點。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佔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為107~135天。太陽輻射較為豐富,年平均總日照時效為1800~2100小時。[查看詳情]
2019年末,全市戶籍人口589.8萬人,常住人口568.0萬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1.7%。
襄陽市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成立有襄陽市佛教協會、襄陽市伊斯蘭教協會、襄陽市天主教愛國會、襄陽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襄陽市基督教協會 5 個宗教組織。宗教活動場所 102 處,其中佛教 23 處、道教 16 處、伊斯蘭教 14 處、天主教 6 處、基督教 43 處。全市宗教教職人員 152 名,其中佛教 43 名、道教 27 名、伊斯蘭教 11 名、天主教 29 名、基督教 42 名。全市有信教群眾 11.1 萬人,其中佛教 3.6 萬人、道教 2.8 萬人、伊斯蘭教 1.7 萬人、天主教 0.7 萬人、基督教 2.3 萬人。[查看詳情]
襄陽市發現各類礦産57種,礦産地520余處,其中24種探明儲量,探明各類礦産保有資源儲量19.64億余噸。在探明的礦産儲量中,金紅石探明儲量居全國首位;鋁土礦、軟質耐火粘土探明儲量居全省第一位;硬質耐火粘土和磷礦、石灰石探明儲量分別居全省第二、第五位。優勢礦産主要有鈦礦(金紅石)、磷礦、硅石礦等。[查看詳情]
女貞樹是襄陽市市樹,它適應性強,生長較快,四季常綠,枝幹扶疏,枝葉茂密,樹形整齊,婀娜多姿,是園林中常用的觀賞樹種,可于庭院孤植或叢植,亦作為行道樹。《神農本草經》中李時珍説,"此木淩冬青翠,有貞守之操,故以貞女狀之"。故名女貞樹。
紫薇是襄陽本土樹種,花期特別長,從初夏一直到深秋,是名副其實的"百日紅"。在襄陽主城區和下轄各縣市,不僅可見樹齡在百年以上的高大紫薇,還有許多蒼老而富有生機、樹齡達數百年的尾葉紫薇古樁。1986年8月,經市人大常委會研究,確定紫薇為本市市花。野生紫薇資源自然分佈集中在保康、南漳和谷城三個山區縣。特別是保康有古樁野生紫薇自然分佈933多萬公頃,約50余萬株,樹齡一般為數百年,部分達到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