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 蔡英文接見“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唐凱琳( Catherine Nettleton),聲稱期盼未來能持續加強雙方在能源轉型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3日 針對美國“萊豬”明年開放進口,全臺近70家豬肉進口業者連署宣示,不會進口“萊豬”,也會落實“無萊”標示。 4日 臺“總統府發言人”張??涵表示,蔡英文已經公開表達目前並無“內閣”改組規劃。 臺鐵瑞芳至猴硐站間因連日暴雨,發生大規模落石崩塌,導致東西線路不通,臺鐵東西往返交通癱瘓。 5日 蔡英文出席“2020世界人權日”典禮時表示,期盼在“跨世代”的攜手參與下,台灣的“轉型正義”更加落實,人權保障更加徹底。 7日 美國國防部宣佈,國務院批准了對臺出售“野戰資訊通信系統( Fiel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FICS),售價為2.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80億元,已通知美國國會,可能在1個月後生效。 臺“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召開臨時記者會,宣佈再次實施全臺地區不分區域的房市信用管制,並立即生效。臺“中央銀行”公佈房地産市場信用管制措施,鎖定公司法人、自然人、購地貸款與余屋貸款四項限制,即日起立即生效。 8日 由臺“遠景基金會”主辦的“202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舉行線上會議。 臺“行政院主計總處”公佈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升0.09%,終止之前連續9個月的下跌態勢。 “台灣2020代表字”票選結果出爐,“疫”字以壓倒性優勢,獲選為今年年度代表字。 9日 臺“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入出境及移民法”、“人民團體法”等9項修正草案,朝野經協商達成共識,將“民法”條文中“以20歲為成年”的規定同步修改為18歲。 隸屬臺“國防部軍備局”的“中山科學院”高雄大樹廠區發生鋁粉閃燃事故,造成3人重傷。 10日 蔡英文應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之邀為該所年終慶祝活動發表“專題演講”時強調,“台灣是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場有力的例證,對印太地區意義深遠,未來保證會繼續採取作為加強民主,提升‘國防’能力以及強化經濟安全”。 蔡英文出席“ NOW news‘修憲’論壇開幕式”時表示,“修憲”是大事,需要“朝野合作、世代合作”才能達成,會帶領“執政團隊”和“執政黨”為此努力,也需要各個政黨和“公民”社會共同努力。 11日 蔡英文出席“海巡署”和海軍艦船下水交船儀式,包括首艘600噸級“安平”護衛艦、首艘700噸級“塔江”護衛艦、350噸級快速佈雷艇、35噸級護衛艇PP-3589。 12日 臺“通訊傳播委員會”否決“中天新聞臺”的換照申請,“中天新聞臺”從有限電視網路“下架”。即日起,臺有線電視52頻道暫時成為空頻。 蔡英文表示,明年要在全臺推動大規模社會住宅興建,總共1.5萬戶,總目標則是興建12萬戶社宅。 台灣民眾黨進行第一屆黨代表選舉,共有4763名黨員參與投票,最終選出100席黨代表,包括民眾黨發言人陳宥丞、現任黨主席柯文哲的妹妹柯美蘭,以及台灣“網紅”達人等入選。 13日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主辦的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雲論壇”形式在北京、上海、台北及台南等四地舉行,逾60位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以“維護和平穩定、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展開研討。 臺“外交部”表示,根據“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入會的程式,台灣地區目前正依照規定,與11個CPTPP成員進行非正式的諮商程式,一旦完成與所有會員的非正式諮商,臺方定將依程式正式遞交申請入會。 14日 臺鐵瑞芳猴峒段經過上千人連續十天的冒雨搶修,東正線恢復單線雙向運作;西正線將於2月8日完成搶修通車。 台中市長盧秀燕宣佈“中捷”通車日期“沒有時間表”,同時率市政府局處首長鞠躬向市民道歉。 15日 臺“衛福部長”陳時中面對媒體追問長榮航空貨機是否已待命運輸新冠疫苗時,連連否認,僅強調台灣“一定會有疫苗”,等有確切消息再向外界説明。 16日 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在接見“澳洲駐臺代表”高戈銳(Gary Cowan)時表示,雙方各項交流都有長足進步,感謝澳洲公開表達支援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17日 部分美國眾議員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呼籲將駐美國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 18日 臺“富邦金控”宣佈以每股13元、溢價率逾24%的價格,公開收購“日盛金”股權,採取“非合意並購”、計劃一次拿過半股權,否則一股都不買的方式,最終將斥資新台幣490億元拿下100%股權。 20日 位於桃園市蘆竹區的旭富制藥爆炸起火,佔地3萬多平方米的廠房被燒燬,並造成1死1傷,火勢波及周邊桃園紙廠等五個工廠。 21日 臺媒TVBS公佈“六都市長上任兩年滿意度調查”,新北市長侯友宜以77%的滿意度奪下第一,台北市長柯文哲以35%的滿意度位居最後。 美東時間深夜,美國聯邦參、眾兩院通過“2021會計年度聯邦政府撥款法案”,同時將“台灣保證法案”納入並案通過。 22日 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島內新增1例新冠本地病例(案771),終結了台灣地區自2020年4月12日以來無本土病例的記錄。 23日 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公佈關於日本“核食”民調,高達74.4%的民眾不贊成開放進口,66.9%的民眾不認同開放“核食”才能爭取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24日 民進黨當局在“立法院”強行推動有關“萊豬”進口的9項行政命令全部予以備查;自2021年1月1日起,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包含內臟等),將進入台灣地區市場銷售。 25日 昆臺融合發展30週年座談會在江蘇省昆山市舉行,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劉結一齣席座談會並致辭。 26日 福平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從距離台灣地區新竹僅68海裏的平潭站開出的G5322次列車駛向福州。 27日 由海南省台聯海南省台資企業協會聯合建立的“海南省台胞台企之家”在海口掛牌,這是為生活和居住在海南的台灣同胞設立的新的服務平臺。 台灣民眾黨發起“大家最有感民進黨哪項政績”網路調查,開放網友線上進行十多個選項的投票,結果以“‘萊豬’行政命令過關沒有民進黨過不了的提案”獲得最高票。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2021財政年度聯邦政府撥款法”,其中包含所謂的“2020年台灣保證法”。 29日 國民黨“立院黨團”改選,由資深“立委”費鴻泰擔任“立院黨團總召”,“立院黨團書記長”由原“立院首席副書記長”鄭麗文循例升任。 30日 台灣地區驗出首例英國變種新冠病毒,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2021年元旦起限縮外籍人士入境,1月15日起,禁非居家檢疫者同住。 31日 臺“衛福部長”陳時中宣佈,健保費率由現行的4.69%提高至5.17%。 蔡英文前往臺“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慰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全體防疫人員。
【摘自《台灣週刊》2021年第3期】
責任編輯:左秋子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