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2022年1月

華夏經緯網 > 台灣大事記      2022-10-11 16:36:09

1 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區正式啟動。RCEP現有15個成員國,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5國以及東盟10國,從人口數量、經濟體量、貿易總額等三個方面看,均佔全球總量約30%RCEP正式啟動生效,不但對東亞地區的經濟發展有重大積極影響,而且也為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有助推動全球經濟的復蘇與持續增長。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揭牌儀式在福建省漳州古城舉行。由漳州城投集團與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聯合成立的“漳州古城保護髮展諮詢委員會”也同時揭牌。

2日 韓國瑜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發表新書《韓先生來敲門》。大批韓粉連夜排隊、包車北上相挺,擠爆現場,重現當年“韓流”熱潮,被島內媒體稱為“國民黨在四大‘公投’潰敗後,讓藍軍唯一感到振奮的群眾活動”。

3日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報道,95歲高齡的立陶宛前總統瓦爾達斯·阿達姆庫斯(Valdas Adamkus)日前公開批評立陶宛政府同意設立所謂“台灣代表處”的決定,並表示與中國的衝突導致本國受到了巨大損失。

臺“經濟部長”王美花接受媒體專訪表示,由於台灣地區整體經濟比2016年上任之初預估要好,用電量大幅增加,導致蔡當局所提出的“2025非核家園”規劃要達到“532”之目標(燃氣發電佔比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無法實現。

臺媒報道,台當局前“駐尼加拉瓜代表”吳進木在尼加拉瓜與臺“斷交”前1個月請辭退休,“斷交”後又獲得尼加拉瓜授予國籍,且不再返台。

9日 台北市中正、萬華區無黨籍“立委”林昶佐罷免案投票結束。同意罷免54813票、不同意43340票,投票率41.93%。因同意票未達到投票權人總數四分之一,罷免案未通過。

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投票結束。選舉總投票率58.26%,民進黨候選人林靜儀以88752票當選,國民黨候選人顏寬恒獲得80912票。

10日 停泊在基隆港西1A碼頭的海軍ATF-563“大臺”救難艦失火並冒出濃煙,民眾發現後報案。當地消防人員趕往施救時,火勢已由軍方人員持滅火器自行撲滅。

11日 台灣再增70起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創下2021年7月27日降至二級警戒以來最高紀錄。同時,島內自1月11日開始實施的長程航班落地篩查共檢出17名陽性病例,臺“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鋻於本土疫情已經擴大,將重啟“1922疫苗預約平臺”,開放18歲以上民眾預約第三劑疫苗。

臺“海空戰力提升計劃採購特別預算案”在經“立法院”“朝野協商”後獲三讀通過。該“特別預算案”共編列2369.6億新台幣,用於採購各式反艦、防空、反制所需精準導彈及量産海軍“高效能艦艇”,並計劃提升海巡艦艇“平戰轉換”能力。

臺財政部門公佈2021年稅收,實徵凈額28450億新台幣,較預算數超徵4034億新台幣,皆創歷史新高。2021年稅收較前年增加4463億新台幣,增長18.6%。

臺空軍“嘉義基地”一架編號“6650”的F-16AM”單座戰機(即“F-16V”的空軍正式型號)在嘉義縣外海執行“20度大角度投彈”例行訓練時失事墜海,飛行員未能逃生。鑒此,臺空軍通令暫停“F-16”戰機全部戰演訓任務,進行“天安一號”特檢。

第45屆“臺日經濟貿易會議”舉行,日本再次施壓蔡當局推動解禁“核食”進口。“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稱,“歡迎台灣提出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望能儘早跟上美國腳步,依據科學證據及國際標準處理福島食品。”

12日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公開回應黨內關於“擴大決策圈”的建議,表示“絕對擴大,我都絕對歡迎”,包括“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等,未來不管是黨內提名還是重要政策制定,“大家一起來”。

新黨主席吳成典表示,新黨規劃年底自推台北、新北市長候選人,“讓真正有能力、敢戰的人,帶人民對抗不公不義的民進黨政權”,“新黨要走自己的路”。至於是否可能支援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參選,吳成典説,可考慮合作,但新黨人才還很多。

臺“環保署”就“三接”外推案舉行第二次項目小組會議。因“中油”堅持留下北海堤棧橋,“環評委員”認為其可能導致大潭藻礁鄰近的觀新藻礁出現淤沙,要求“中油”依循程式補件再審。

14日 臺“中選會”宣佈2022年地方“九合一”選舉日程。定於8月18日發佈選舉公告,8月25日公告候選人登記日期及必備事項,8月29日至9月2日受理候選人登記申請,10月14日前審定候選人名單並通知抽籤,10月21日進行候選人抽籤決定號次,11月6日完成選舉人名冊編造,11月22日前公告選舉人人數,11月26日投票開票。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發表聲明稱,“若日本保證食品安全,國民黨就同意核食進口”,被認為態度鬆動而引發質疑。

16日 臺媒披露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召集相關“立委”和“部會”,討論日本福島“核食”解禁標準。

17日 蔡英文會見“台灣電子設備協會”理事長王作京及榮譽理事長葉勝發等人,蔡當局將與“台灣電子設備協會”合作串聯整個産業,推動台灣半導體設備産業升級。

國民黨17至19日舉辦第四屆“國會青年體驗營”。本屆活動由台灣“中華議事學會”“台灣新世代關懷協會”以及國民黨“立委”江啟臣、吳怡玎、李貴敏、李德維、楊瓊瓔、溫玉霞等人共同籌劃,總共招收30多位學員,錄取者年齡在18至28歲之間,開展了“立法實務、新媒體、國會外交、選區經營”等課程,以及政治人物對談活動。

18日 臺“立法院”召開“修憲委員會”討論“修憲”。在國民黨“立委”缺席情況下,民進黨、民眾黨、“時代力量”三黨共同提出“18歲公民權修憲版本”,正式進入“修憲”的審查和討論程式。

臺“立法院長”遊錫堃召集朝野黨團協商“2022年度總預算案”。朝野黨團就“公務預算”達成共識,編列2.2784萬億新台幣,扣除“軍公教”人員調整待遇編列163億新台幣,擬刪減比例達1.19%、約270億新台幣。

臺日炮製首屆“安保夥伴關係論壇”。論壇由民進黨“外交國防委員會”“立委”王定宇和日本前防衛副大臣、自民黨前眾議員中山泰秀髮起。民進黨“立委”趙天麟、林靜儀、“台灣韜略策進協會”副理事長張宇韶,以及日本總務副大臣田煙裕明、“産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等人以視頻方式參加。臺日雙方集中討論了涉台安全和涉台“立法”等敏感議題。

19日 台當局宣佈由賴清德擔任“特使”,率團出席宏都拉斯新任總統就職典禮。

臺“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司法法制委員會”聯席審查“地方制度法”修正案,以解決新竹市長林智堅去年拋出的“新竹縣市合併”議題。

20日 臺“行政院”通過“經濟部”擬定“著作權法”及“商標法”的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被視為接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重要“修法”。

蔡當局公佈賴清德竄訪宏都拉斯及過境美國日程安排。賴清德率領的“台灣特使團”成員共計26人,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李俊俋、“外交部次長”俞大濡、“駐美代表”蕭美琴、“總統府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等。“特使團”于1月25日啟程,在美國洛杉磯過境停留一晚,1月27日抵達宏都拉斯,1月29日返回經美國舊金山並停留一晚,1月30日晚返回台北,全程6天5夜。

21日 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視頻會談,兩國領導人延續1月7日“美日2+2會談聯合聲明”基調,聲稱“在區域安全保障環境趨於嚴峻之際,美日有必要加強威懾力和應對能力”,明確“在太空、網路、資訊安全、先進技術等方面要進行合作”。

美國聯邦眾議員蓋拉格在眾議院提出“武裝台灣法案”(Arm Taiwan Act),要求美國防部長規劃“台灣安全援助倡議”(Taiwan Security Assistance Initiative),並授權在2023至2027會計年度每年撥款30億美元,提供台灣設備、培訓與其他支援,加速台灣部署“不對稱戰力”。

蔡英文先後赴陸軍“台東地區指揮部”、海軍“富岡雷達站”和“志航基地”空軍“第七飛行訓練聯隊”,觀看臺軍戰備操演情況併發表致辭。

22日 由台北市政府、“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以及台灣“基督教中華信望愛基金會”合作建設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和“蔣經國圖書館”開幕。蔡英文受“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錢復邀請參與活動,與連戰、馬英九、柯文哲、郝龍斌等人在活動中“罕見同框”。

24日 臺“立法院”成立跨黨派“台灣與歐洲議會友好協會”。被推選為“會長”的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聲稱,“透過台灣與歐洲議會友好協會運作,建構起雙邊關係橋梁”,“並讓‘國會外交’在既有良好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25日 2022年全國對臺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會議並講話。汪洋強調,對臺工作牽動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黨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堅決粉碎“台獨”分裂圖謀,堅決遏制外部勢力干涉,紮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主動權,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6日 臺“科技部長”吳政忠舉行記者會透露,預計2022年6月到8月期間舉行首屆“臺美科學技術會議”,目前已初步規劃討論半導體、生醫腦科技、資安、人工智慧以及太空領域等5大合作領域。

27日 臺“國防安全研究院”與法國智庫“托馬斯摩爾研究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針對印太、東亞、台海等議題合辦研討會,並共同發表政策研究報告。臺“駐法代表”吳志中稱將繼續力推臺法戰略智庫“更緊密更具體的合作”。

29日 賴清德過境美國舊金山,借機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視頻會談”,還進行了三次與美方醫療、經貿、國安等專家的“視訊會談”,並和聯邦參議員達克沃斯“熱線對話”。次日,賴清德返抵桃園機場。(徐行)

 

〔摘自《台灣週刊》2022年第7期〕


責任編輯:左秋子
台灣資料庫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