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2022年4月

華夏經緯網 > 台灣大事記      2022-12-09 14:07:59

1 “國發會”公佈“2050凈零排放路線圖”。2030年市區公交車和“公務車”實現電動化,2040年新售小客車、摩托車將百分之百電動化;到2050年台灣再生能源佔比超過六成。

2日 由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指導建設並攜手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國際科技産業合作委員會、北京培黎職業學院、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福建省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等眾多權威機構與單位聯合發起建設的區塊鏈底層技術服務平臺一海峽鏈(www.straitchain.com)正式上線運營。

3日 年底南投縣長選舉由國民黨候選人、“立委”許淑華對陣民進黨候選人蔡培慧。最新民調顯示,62.91%的受訪者支援許淑華,32.12%投給蔡培慧。

4日 由台灣“軒轅黃帝拜祖大典籌委會”主辦的“壬寅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在桃園黃帝雷藏寺隆重舉行。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擔任大典主拜官,循古禮參香恭拜,島內各界數百人共襄盛舉。

5日 美國決定向臺出售價值約9500萬美元的“愛國者”導彈技術協助項目。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對此表示,美國向中國台灣地區售武,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規定。美方應立即糾正對臺售武的錯誤行徑,停止在涉台問題上玩火。

壬寅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延安黃陵縣黃帝陵舉行。典禮通過視頻直播、線上線下聯動、開設網上祭祖平臺等方式,緬懷初祖、凝心鑄魂。

7日 台灣1111人力銀行最新數據顯示,台灣“缺工”嚴峻,目前招人企業高達46000家,釋出工作機會673000個,創歷史高點。最需要職務類別包括餐飲服務員、內場廚師、門市專櫃櫃員、門市管理者及網頁設計和美編人員。

8日 台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公佈,台灣3月對大陸(含香港,下同)出口額達180.3億美元,同比增長13.4%,佔台灣當月總出口額的41.4%。累計1至3月對大陸出口額達494.8億美元,同比增長17.8%。

9日 台灣台中市大甲鎮瀾宮媽祖,展開為期9天8夜的繞境進香活動,將徒步行經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等縣市,行程達300多公里,計劃4月17日“回鑾”安座。

10日 針對台灣疫情再次爆發,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社交媒體發文批評民進黨在防疫政策上創造新名詞模糊以對,不敢明確説“清零”或“共存”,儼然把政治考量放在專業之前。

11日 台灣地區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公佈3月機械出口值315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28.97億美元增加9%,連續19個月均較上一年同期增長,並創歷史單月新高。

12日 台灣地區有48年曆史的老字號出版社桂冠圖書發表聲明宣佈解散,桂冠圖書創辦于1974年5月,曾大量翻譯出版各地文史哲經典叢書,自1977年起陸續出版古龍等武俠小説而風靡一時。

13日 針對民進黨當局近期大規模約談在台大陸企業,搜查所謂“非法從事挖角台灣高科技人才活動”相關情況,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正告民進黨當局,這種政治操弄阻撓不了兩岸同胞交流合作的大勢,只會損害台灣工商界和島內同胞的切身利益。

14日 根據島內網路媒體最新民調顯示,在島內藍綠白有意參選的台北市長三人戰局中,國民黨民意代表蔣萬安支援度為35%,民進黨籍“衛福部長”陳時中支援度為32.1%,現任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則為207%,無反應為12.2%。

15日 根據台灣“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台灣地區原本有加薪計劃的企業,32%因為疫情考慮取消加薪。此外,也有39%企業表示近期疫情已使得招募計劃受到波及。調查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由於疫情衝擊,台灣地區企業預期上半年“虧損中”的企業達35.4%。

16日 統一聯盟黨在台北舉行第二屆第二次黨員大會,呼籲民進黨當局尊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回到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統一聯盟黨主席戚嘉林表示,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挑釁大陸,挑釁兩岸和平。今年適逢“九二共識”提出30週年,30年來的實踐證明,只有“九二共識”才能為兩岸帶來和平與繁榮。

17日 台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宣佈,受俄烏衝突帶動物價上漲及疫情升高等影響,原本6月底截止的“紓困條例”延長到明年6月30日。

18日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強調,台灣是全中國人民的台灣,台灣的前途由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決定。中國人民有壓倒一切的勇氣和能力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民進黨當局無論怎樣乞憐、勾結外部勢力謀“獨”挑釁,都難逃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的歷史鐵律。

19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下調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其中台灣地區下調至3.2%,通貨膨脹率上調0.8個百分點至23%,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部分,報告預計台灣202年CPI增速將達到2.3%,2023年預估為2.2%。

20日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台灣省出席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台灣省出席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如下:一、台灣省暫時選舉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3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的台灣省籍同胞組成的協商選舉會議選舉産生。按照選舉法規定,選舉採用差額選舉和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二、協商選舉會議人數為126人,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的台灣省籍同胞協商選定。參加協商選舉會議人員的選定工作于2022年12月底以前完成。三、協商選舉會議定於2023年1月在北京召開。四、協商選舉會議要發揚民主,醞釀代表候選人應考慮各方面的代表人士,適當注意中青年、婦女、少數民族等方面的人選。五、協商透舉會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指定召集人召集。

21日 台灣立法機構財政委員會審查攸關“公務機要費除罪化”的“會計法”草案,藍綠陣營爆發激烈衝突。國民黨“立院黨團”表示,民進黨強推“機要費除罪化修法”,只有政治算計:一是為了陳水扁貪污解套,二是為陳時中參選而轉移焦點。

23日 臺防務部門稱當日共有5架次解放軍軍機進入台島巡航,包括4架次“殲-16”戰鬥機和1架次“卡-28”反潛直升機。這也是自今年2月以來,該型號直升機再度進入臺“空域”。

24日 台中市大甲鎮瀾宮召開信徒代表大會及臨時董監事會,選出新任董事長和副董事長。顏清標連任董事長,並宣佈不再參與任何選舉和政黨事務與活動。

25日 “台灣經濟研究院”發佈最新預測,2022年台灣地區經濟成長率將為4.1%,和1月的預測維持不變,但CPI大幅上修至2.4%。“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主因是全球對資通訊需求依舊居高不下,而台灣地區半數以上出口跟資通訊有關,得以支撐經濟成長。今年支撐經濟成長率“保4”的關鍵“上半年靠投資出口、下半年轉向消費”。

台當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當日召開專家會議,決定居家隔離政策由此前的“10+7”縮短為“3+4”,即居家隔離者改採“3天居家隔離”加“4天自主防疫”,自26日起實施。在近期台灣本土新冠確診人數屢創新高背景下,新制遭島內輿論普遍質疑。

26日 一份最新民調顯示,55.6%的台北市民對擬參選的陳時中在本輪疫情防控中的表現不滿,更有高達59%的台北市民反對他參選。民調顯示,62.5%的台北市民認為台當局的防疫政策混亂,讓民眾無所適從。

當日新增新冠肺炎本地確診病例超6000例,新北與台北兩市確診逾3000例。疫情嚴峻使各地方縣市涌現疫苗接種潮。

27日 台灣“中央大學”臺經中心公佈,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總數71.77點,與上個月比較下降0.47點,且創10個月以來新低。下降最多為“投資股市時機”。物價水準部分,本月調查結果較上個月上升1.25點,反映民眾對於通膨仍心存謹戒。台當局“國發會”公佈,3月景氣燈號告別代表景氣“趨熱”的黃紅燈,跌至綠燈,綜合判斷分數也下探16個月以來新低。該機構表示景氣擴張力道趨緩,且因不確定性增加,第2季經濟增長挑戰較大。

28日 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表示,近日美“桑普森”號導彈驅逐艦過航台灣海峽並公開炒作。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兵力全程跟監警戒。美頻頻實施此類挑釁行徑,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蓄意破壞台海和平穩定,我們堅決反對。戰區部隊隨時保持高度戒備,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29日 針對記者詢問,馬英九日前在臉書發文稱,“台灣地位未定論”是“荒謬言論”,“《開羅宣言》沒有國際法律效力、《舊金山和約》沒有規籍合灣主權”的説法不成立。對此有何評論?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應詢指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國際法文件,都已經明確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無論民進黨當局如何篡改歪曲歷史事實、包裝“台獨”分裂圖謀,都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

30日 臺“財政部統計處”表示,以地區別排名、2021年台灣出超最大來源為祖國大陸(含香港),美國居第二,第三至五名分別為新加坡、越南、菲律賓。“統計處”指出、祖國大陸自2013年以來為台灣最大出口、進口來源、近年對大陸出超更有逐步擴大趨勢,2021年首度突破千億美元,達1047億美元。“統計處”分析,主要貨品中,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産品貢獻較多,電子零組件主要與次要出超來源分別為祖國大陸、東盟(新加坡)。

 

【摘自《台灣週刊》2022年第25期】


責任編輯:左秋子
台灣資料庫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