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2022年5月

華夏經緯網 > 台灣大事記      2022-12-09 14:10:04

1日 “臺鐵”(“台灣鐵路管理局”)工會對民進黨當局強行推動“臺鐵公司化”強烈不滿,決定發起“不加班行動”,宣佈“五一勞動節”當日表定列車全面停駛,創下“連續假期無火車可搭”的歷史紀錄。

2日 臺“勞動部”公佈最新統計,島內實施“無薪假”的事業單位共2355家、14805人,較4月25日公佈數據增加85家、407人。其中增幅最多的是支援服務業,“旅行社仍是慘業”。

3日 臺“國防部”線上記者會稱,“人攜式刺針導彈確因國際情勢變化,今年有延遲交運風險,但陸軍將配合全案採購作業,持續要求美方依約執行”。

國民黨國際部主任黃介正表示,黨主席朱立倫將在6月1日“訪美”,共約12天,走訪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洛杉磯等城市,跟白宮、國安會、國務院及國防部等美國國安團隊官員見面,併發表公開演講,為“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揭牌。

4日 澳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協會30名成 員及在澳門工作學習的台灣青年,參觀在中葡綜合體展廳舉辦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會長陳志玲表示,這次展覽對台灣青年更好地了解祖國、更好地在澳門發展有很大幫助。

5日 美國國務院網站更新“美臺關係事實清單”,移除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等相關敘述,不再提及“美國不支援‘台獨”,且在闡述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部分,將“與台灣關係法”置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之前,並納入“對臺六項保證”。但在各界強烈質疑下,28日網站再次更新,重新放回了“不支援‘台獨’”的表述。

6日 台當局統計部門公佈數據顯示,台灣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3.38%,遠高於2%的通脹警戒線,漲幅再創新高。其中關乎百姓“菜籃子”的食物類漲幅最大,同比上漲6.91%。今年前4個月,台灣平均CPI同比上漲2.95%,物價上漲壓力攀升。

7日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4月以來,台灣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廣大台灣同胞急需的抗原檢測快篩試劑嚴重短缺,我們對此十分關切。台灣同胞儘快獲取抗原檢測快篩試劑,對疫情防控、診療至關重要,台灣有關企業機構需要對接大陸相關生産企業洽商採購,大陸有關方面願提供協助。

8日 臺軍向“立法院”提出“下一代主力戰機”報告,宣稱臺“中科院”自2019年起就開始“自製下一代先進高性能戰機”關鍵技術研發計劃,將與美方合作此案。

9日 蔡英文提名時任親民黨秘書長的李鴻鈞為臺“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在24日以“99張同意票、2張不同意票、1張無效票”獲臺“立法院院會”“人事同意權”投票表決通過,30日正式就職。

10日 臺“立法院長”遊錫堃接受廣播節目“POP撞新聞”專訪,妄稱“台灣文化現在不等於中華文化”,散佈“一邊一國”等“台獨”言論。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台灣的地域文化根源於中華文化,也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改變不了深植于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

臺“漁業署”通報,台海軍將連續4天進行導彈射擊,範圍從屏東“九鵬基地”至綠島及蘭嶼外海,射程超過200公里,臺軍事專家分析可能是“雄風”系列導彈的實彈驗證及“年度操演訓練”。

11日 第五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在浙江杭州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向論壇發賀信,代表中共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表示祝賀。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應邀出席論壇。

12日 臺“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雖然3月曾預估台灣今年經濟增長率是4.05%,但受美國升息與俄烏衝突影響,很多機構都將預測數據下修到3.6%到3.8%之間。

13日 臺“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德國媒體《法蘭克福廣訊報》專訪,再次渲染所謂“大陸軍事威脅”,叫囂“強化台灣全民動員”“負起自我防衛責任”,並稱“尋求美國與北約支援以抵抗統一”。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指出,“台獨”頑固勢力“盡台灣之物力,結外國之歡心”,妄圖將全體台灣民眾綁上“台獨”戰車,是徹頭徹尾的民族敗類。

國民黨當日公佈民調顯示,民眾對蔡當局施政最不滿意的5個方面分別為“收入、物價、能源政策、空氣品質、兩岸關係和防疫政策”。其中,76.4%受訪者認為實質收入減少,62%不滿物價上漲,60.6%不滿能源政策,57.4%不滿空氣品質,57.1%認為兩岸關係變差,50.3%滿防疫表現。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蔡當局第二任執政兩大代表字是“缺”與“亂”。

美國總統拜登在其首次“亞洲行”前簽署法案,指定國務卿布林肯制定策略以“恢復台灣地區在世界衛生大會(WHA)的觀察員地位”,要求美國國務院在每次“台灣地區未能取得觀察員身份”的WHA舉辦後,向國會説明“在協助台灣的計劃上所做的改變和作為”。

15日 臺軍宣佈,將於16日至20日舉行“漢光38號”演習“圖上兵棋推演”,以“解放軍遠海長訓”等為基礎,參考“俄烏衝突啟示”,研討“固安防衛計劃”和“不對稱作戰”“認知作戰”。

17日 臺“勞動部”公佈2022年第2次人力需求調查結果,34.9%的事業單位預計今年7月底會比4月底增加人力,需求人數預計凈增8.7萬人。但臺“勞動部”官員承認,調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前進行,恐如去年同期調查一樣“過度樂觀”。

18日 國民黨中常會通過徵召花蓮縣長徐榛蔚、台東縣長饒慶鈴等參選連任,徵召“國政基金會”副董事長張善政參選桃園市長。張善政是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候選人南韓瑜的副手搭檔、臺前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因桃園市已有前台北市議員羅智強、“立委”呂玉玲等人宣佈參選,國民黨“突襲式”徵召引發基層“反彈”。

19日 國民黨記者會指出,蔡英文上臺6年來,台灣人口減少238067人,2020年出生人口數估計將跌破14萬。蔡當局防疫和“照護政策”讓民眾“不敢生”,若出生率長期低於死亡率,“未來台灣將不復存在”。

臺前衛生管理部門負責人楊志良等人,到台北地檢署告發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人蘇貞昌和衛生福利管理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因防疫失職致民眾傷亡,涉嫌犯有“殺人罪”、“廢弛職務釀成災罪”和“貪污罪”。

20日 臺“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美國“全美公共廣播電臺(NPR)”視頻專訪時稱,台灣當局“正極力避免戰爭且將維持現狀”,“不尋求形式上的獨立”。訪談內容于24日播出。

臺“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國家安全法”部分“條文”,新增“經濟間諜罪”,宣稱“任何人為陸、港、澳或境外敵對勢力或其所設立的各類組織與機構,竊取核心關鍵技術之營業秘密者,重罰5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並科新台幣500萬元至1億元罰金”。

22日 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蔡當局連續六年未收到邀請,大會總務委員會和全會分別作出決定,明確拒絕將個別國家提出的所謂“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大會”的提案列入大會議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指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無權參與僅限主權國家加入的國際組織。

23日 美國總統拜登訪日期間,稱美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繼續支援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並致力於不單方面改變現狀”美國白宮發言人和美國防部均稱“我們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次日拜登稱美國對臺“戰略模糊”政策沒有改變。

美國總統拜登在日本東京正式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共有日、韓、澳和東南亞等13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但是台灣沒有被納入首輪名單。島內輿論認為,台灣“真心換絕情”,蔡當局“大內宣”泡沫被戳破。

24日 臺《聯合報》援引英國《金融時報》消息稱,美印太司令部軍官史達曼近期曾竄訪台灣會見臺安全官員。根據其美印太司令部聯二情報處長身份分析,赴臺參與臺防務部門舉辦的“臺美情報交換會議”可能性較高。

臺“海巡署”證實,海巡部隊“安平艦”日前配合海軍5月射擊演訓,首度完成裝配“雄風二型”反艦導彈系統作業,同時裝填實彈進行射擊演訓。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新北市長侯友宜防疫表現連續五次受到最多肯定,其次為台北市長柯文哲,而屬於疫情重災區的桃園市長鄭文燦防疫表現始終沒有受到民眾青睞,只得第五名。結果依高低排序為:侯友宜36.3%,柯文哲27.5%,高雄市長陳其邁26.9%,台中市長盧秀燕16.1%,鄭文燦9.6%,台南市長黃偉哲7.2%。

25日 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大校表示,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島周邊海空域組織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這是對近期美臺勾連活動的嚴正警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同時指出,這是針對美臺勾連、根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

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提名“立委”蔣萬安參選台北市長、“立委”許淑華參選南投縣長、前“立委”謝國梁參選基隆市長。臺門戶網站Yahoo奇摩5月底“台北市長看好度”網路民調顯示,蔣萬安為47.9%最高,隨後是黃珊珊21.1%、陳時中7.2%、林佳龍4.1%。

26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對華政策”演講時稱,美國數十年各屆政府政策一致不變,美國仍致力於“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援“台灣獨立”,期望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美國無意製造衝突或發起“新冷戰”,無意阻止中國大陸崛起,但指責大陸“日益增加對臺脅迫”。

臺《遠見》雜誌公佈“2022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五星市長”有新北市長侯友宜、屏東縣長潘孟安、嘉義市長黃敏惠、嘉義縣長翁章梁、花蓮縣長徐榛蔚、“連江”(馬祖)縣長劉增應等6人,其中侯友宜以滿意度83.2%和施政分數77分居“六都”之冠,台北市長柯文哲滿意度僅43.7%,施政分數61.9。

27日 針對美國近日涉台消極言論,柬埔寨首相洪森在通過視頻出席第27屆“亞洲的未來”國際交流會議時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圖挑動台灣“獨立”十分危險,呼籲各方尊重中國主權,不要火上澆油。

30日 美國伊利諾伊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達克沃斯竄訪台灣,在會見蔡英文時宣稱,“美國與台灣站在一起,不讓台灣孤軍奮戰”,“美國對臺支援不只有軍事,還有經濟上的”。蔡則稱“期待臺美在區域安全合作上更深化、更緊密”。

臺“立法院”三讀通過“會計法條文修正草案”,針對“公務機要費除罪化”,明定2006年12月31日以前各“機關”支用的“公務機要計劃費、特別費”,其報支、經辦、核銷、支用及其他相關人員的財務責任均視為解除,不追究行政及民事責任:如涉刑事責任者則不罰。此舉引發島內各界對蔡當局“不顧民生,只挺貪腐”的強烈質疑。

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正式解散。該組織發佈“轉型正義推動成果及任務移交”報告稱,4年來共完成包括審定政黨持有政治檔案7572筆、審定所謂“不義”遺址42處、列管公共空間所謂“威權象徵”1546處、平復“司法不法有罪判決”5983件。

臺“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顯示,因疫情防控不力,蔡英文施政滿意度陡降6.1個百分點至49.9%,不滿意度增加5.6個百分點至44.8%;信任度減少5.9個百分點至48.7%,不信任度增加5.7個百分點至44%。臺“行政院長”蘇貞昌滿意度陡降6.9個百分點至43%,不滿意度增加4.8個百分點至48.5%,呈現死亡交叉。

31日 臺軍方發佈大陸軍機動態稱,1架“運-8”遠幹機、2架“殲-16”戰機進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

臺軍一架“AT-3”教練機在高雄墜毀,飛行員已確認身亡,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這是臺軍該型號教練機服役38年來發生的第15次事故,今年以來第3次事故。

“台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台灣新冠疫情持續高位,當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80656例,新增本土死亡病例90例。截至目前島內累計11161945例相關通報,其中2032983例確診,分別為12988例境外移入、201994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2255例死亡病例,其中2240例本土,另15例為境外移入。

 

【摘自《台灣週刊》2022年第26期】


責任編輯:左秋子
台灣資料庫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