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2024年1月

華夏經緯網 > 台灣大事記      2024-06-08 13:07:12

1日 蔡英文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新年講話”,歷數八年來所謂“改革成效、經濟發展、強化防務、兩岸關係”等方面的“施政成績”。在兩岸關係方面,蔡稱“不挑釁、不屈服”,期盼“兩岸儘速恢復健康有序的交流”,並以所謂“‘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尋求兩岸之間長期穩定的和平共存之道”。輿論認為,儘管蔡洋洋灑灑炫耀“功績”,但在台灣老百姓眼中,蔡儼然像是活在平行時空中的“自我感覺良好”。

2日 臺“中選會”通過臉書提醒,投票前10日起,即自3日零時起至投票時間截止前,都不能以任何方式發佈、報導、散佈、評論或引述任何有關候選人或選舉的民意調查資料。若違反者,將處新台幣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若為政黨、候選人及其受雇人、代理人或使用人違反者,則加重處罰新台幣2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

3日 臺防務部門公告修正“訓場睦鄰工作要點”,將等級區分六級、補助金最高新台幣1000萬,最低100萬,同時新增受影響、危安風險較高區域,可再酌增補助比例,但受補助公所若出現于擾演習等情事,將被扣分,要點將於1月16日正式實施。

4日 臺“行政院”舉行工作會議並召開記者會,“發言人”林子倫稱,臺“法務部”日前報告“境外勢力介入選舉”,將“新住民”列為首位,引發爭議。林緊急滅火稱,“法務部”相關簡報呈現,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誤會,經提醒後,法務部已立即調整簡報內容,記者會也立即調整,並未提到“新住民”相關內容。

5日 桃園市第一選區民意代表無黨籍候選人馬治薇被指控2023年上半年赴大陸,且涉嫌接受滲透來源資助為參與競選行為,經桃園地檢署通知到案後,因涉犯“反滲透法”罪嫌重大,由檢察官向桃園地院聲押。馬治薇原在媒體工作,2023年加入民眾黨,擬爭取參選桃園市第一選區民意代表,卻因與統派團體來往被綠營攻擊,遭民眾黨中央拒絕提名,最終馬以無黨籍登記參選。

6日 “藍綠白”三黨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分別展開選前黃金周造勢活動。國民黨在桃園舉辦大造勢,藍營大咖全體總動員,主辦單位宣稱現場超過6萬人到場,更有多家外媒齊聚搶報導。民進黨從南到北總共有四場大型造勢,從嘉義縣至台中市、桃園市,最後為新北新莊壓軸場,當日稱現場有超3萬人到場。民眾黨在台中市舉辦造勢晚會,主辦單位宣稱現場逾5萬人相挺,柯呼籲民眾“棄藍綠、保台灣”,選出能解決問題的人。

7日 “藍綠白”三黨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繼續展開選前黃金周造勢活動。國民黨在高雄“夢時代”前的時代大道舉辦“台灣安全,人民侯康”造勢大會,主辦單位宣稱現場超過12萬人到場力挺。民進黨在高雄市、屏東縣等綠票倉舉行大造勢,透過基層大動員,屏東場喊出4萬人,高雄場更喊出12萬人到場參與。民眾黨在高雄凹子底捷運站旁,封街神農路造勢,現場9成以上都是年輕族群,主持人宣稱有8萬人到場。

8日 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召集朝野“立院黨團”協商,針對國民黨“立院黨團”提案要求針對臺産“高端疫苗”相關爭議召開“臨時會”一事,各“立院黨團”達成共識,擬於9日召開“臨時會”。屆時,將邀請行政機構負責人陳建仁率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就“高端疫苗”相關爭議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質詢,質詢人數由民進黨“立院黨團”推派11人、國民黨“立院黨團”推派7人、民眾黨“立院黨團”及“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各推派1人進行。

同日 由“一群一線”教育專家組成的“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于臺教育部門前發起“揚聲響應修改108課綱運動”,號召支援者開車或走路繞行臺教育部門,進行和平抗議,並召開記者會要求修政現行的“108課綱”。

9日 臺防務部門連續發佈兩次防空警報短信,稱大陸“發射的衛星飛越南部上空”,但英譯版本卻將衛星翻譯成missile(導彈),造成恐慌。此為臺首度針對大陸發射衛星發佈警報,被外界質疑有意影響選舉。臺防務部門下午澄清,因疏忽未同步更新原系統用字、精準表達發射物是衛星而非飛彈,向社會大眾致歉。

同日 臺行政機構負責人陳建仁赴立法機構“臨時會”專案報告“高端案”。陳稱當局與“高端”的“COVD一19疫苗採購合約”,一切都依照相關“法規”、國際貿易慣例簽署,雖然有保密條款,但沒有不可告人之事。陳強調,因簽署保密協議,若當局要公開闔約,必須得到對方同意。

10日 宜蘭地方檢察部門稱,檢調全臺偵辦“基層里長赴陸旅遊案”,共3團53人接受落地招待,涉犯“反滲透法”,全列被告,經檢察官復訊後已全數請回,將持續厘清此案是否確有“境外介選”及行收賄情況。

11日 美國白宮國安會就台灣地區選舉舉行專題媒體電話簡報會。白宮不具名高官重申,美國堅持長期的“一中政策”,不支援“台獨”,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支援兩岸對話。該高官還稱,美國在此次選舉中“不偏祖任何一方”,沒有“偏祖或偏愛”的候選人。

12日 “藍綠白”三黨分別舉辦“選前之夜”。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白天在雙北掃街拉抬民意代表聲勢,晚間在“本命區”台南與故鄉新北舉辦“選前之夜”晚會;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白天在台中車隊掃街,晚間在板橋舉辦“選前之夜”;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則回防“本命區”台北市,晚間在凱道舉辦造勢晚會。

13日 台灣地區舉行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民進黨的“賴蕭配”,以558萬6019票(40.05%)的得票率,擊敗了國民黨的“侯康配”和民眾黨“柯盈配”當選。這是島內第一次有“執政黨”成功連任第三屆。本次選舉投票率為71.86%,略低於四年前的74.9%。臺立法機構113個席次中,國民黨獲得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無黨籍2席(偏藍),“藍綠白”三黨皆未單獨過半。

14日 由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利(Stephen J.Hadley)及前副國務卿斯坦伯格(James B.Steinberg)組成跨黨派資深代表團,由“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陪同訪台。“美國在台協會”稱,美國政府循例在台灣選舉後邀請前資深官員以私人身分訪台代表團在台期間將會見蔡英文、拜會高層及各界政治領袖。

15日 位於南太平洋的諾魯共和國正式對外宣佈,決定承認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當局“斷交”,願同中國政府復交。台當局隨後也證實此事。

同日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因肝癌復發不幸離世,享年83歲。施在2000年退出民進黨後,曾于2006年因陳水扁家族涉人貪腐醜聞,而發起百萬人“倒扁運動”,並擔任活動“總指揮”。

16日 臺疾病管制部門負責人莊人祥公開“高端疫苗”58頁合約內容,再次引起民眾不滿。前民意代表蔡正元直言,“第一次看到這麼爛的合約”;前民意代表郭正亮認為,“高端”得到製造許可後,交貨時是否經過驗貨這關也存疑,如何定價也沒有説明。

17日 當選後的賴清德宣佈退出民進黨“新潮流”派系,不再參與派系運作。“新潮流”辦公室發表聲明稱,和賴討論後,一致同意其“不再是‘新潮流’成員”。

同日 臺法務部門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該“中心”統合法務部門下轄調查部門的“兩岸情勢研析處”、“島內安全調查處”、“資通安全處”3處人力,“研究中心主任”由法務部門下轄調查部門的新任副負責人孫承一兼任。

18日 臺行政機構會議通過臺行政團隊“總辭案”,由現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陳建仁帶領的行政團隊向蔡英文遞辭呈。但被蔡當局慰留,預計行政團隊將進入“看守”階段,直至5月20日賴清德“就職”前最後一個行政機構會議,再進行“總辭”。

同日 國民黨不分區民代第一名、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正式錶態,將與國民黨前主席、民代江啟臣一起並肩作戰,組成“韓江配”,爭取臺立法機構正、副負責人職位。

19日 “公民監督立法機構聯盟”(“公督盟”)召開“五大改革目標刻不容緩,呼籲‘藍綠白’‘立委’請先合作兌現允諾”記者會,呼籲各政黨應該先提出下一屆立法機構政革的施政藍圖,並與其他政黨凝聚共識,落實改革政見,而不是只顧爭奪權力,忽略人民的期待。

20日 針對臺立法機構正、副負責人選舉,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稱,國民黨“立院黨團”支援韓國瑜和江啟巨的“韓江配”,“韓江配”也會全力以赴,所有黨籍民意代表都會團結一致,團進團出,共同努力。

21日 針對臺立法機構“龍頭之戰”,前民意代表郭正亮稱,民眾黨民意代表沒有辦法跑票,只要跑票,就會被黨立即開除。郭正亮並認為,民眾黨絕對不可能開放投票,最終民眾黨8張票,都會投給自己。

22日 臺經濟部門公佈外銷訂單統計,受到通膨及升息效應影響,2023年12月外銷訂單為438.1億美元,月減13.5%、年減16%。2023年全年為5610.4億美元,年減15.9%。臺經濟部門預計,今年1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呈現月減。

同日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公佈“長榮勞資爭議罷工投票”的結果。總計1398會員中有910人領票,900票同意罷工,僅10票不同意罷工。“機師工會”在開票後正式宣佈長榮航空機師取得合法罷工權,不排除在春節期間展開罷工。

23日 臺經濟部門公佈“2023年12月工業生産指數”90.4,年減3.99%,“製造業生産指數”年減4.19%,連續19個月負增長,續寫最長衰退紀錄。累計“2023年工業生産指數”年減12.45%、製造業也衰退12.88%。資訊電子産業方面,受終端電子産品消費動能疲弱,供應鏈庫存持續影響,電子零組件業年減4.31%,電腦電子産品及光學製品業亦年減1.88%。累計2023年工業、製造業生産指數均衰退,分別年減12.45%、12.88%。

同日 “台灣民意基金會”公佈“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選民的抉擇及其影響”民調,關於是否樂見“民進黨雖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但在台立法機構沒過半”,結果顯示,在島內選民中47%基本樂見這個結果,約33%不樂見,20%沒意見。臺媒分析指出,該結果顯示多數台灣選民決定終結民進黨八年“完全執政”的意志是堅定的。

24日 賴清德、蕭美琴等與柯拉克(Keith Krach)率領的“美台商業協會”(USTBC)訪問團見面。賴稱未來他將帶領新團隊“堅定守護民主,並與其他理念相近夥伴合作,共同致力於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現狀”。同時期盼“‘美台商業協會’持續支援台灣,共同深化臺美經貿合作關係,攜手維護印太地區和平與繁榮”。

25日 國民黨民意代表傅崐萁于立法機構召開記者會,宣佈將角逐國民黨今年度的“立院黨團總召”。傅並提出“立法機構正、副院長記名投票,臺領導人赴立法機構報告常態化”等7點立法機構改革方向。

同日 臺“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國民黨須將欣裕臺及“中投”公司的股權移轉為台當局“公有”,該案經過8年拉鋸定案,兩家公司約156億元新台幣資産全數“充公”。

同日 因民眾黨不分區民意代表當選人黃珊珊被揭發擁有親民黨、民眾黨雙重黨籍,民眾黨中評會臨時召開會議,通過“不分區民代2月1日前未辭另一個政黨黨籍,就不能接任不分區民代”的“黃珊珊條款”。

26日 “台灣經濟研究院”公佈最新經濟增長預測,預估2024年經濟增長率為3.15%,增長力道將主要仰賴消費與投資支撐;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預估值為1.95%,較前次上調0.15個百分點,雖未突破2%通膨警戒線,但服務類價格漲幅仍大。同步公佈的景氣動向調查顯示,2023年12月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後測驗點全面走揚;其中營建業增加3.78點、製造業增加3.54點,結束先前連續兩個月下滑態勢。

27日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稱,新北市、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等多個縣市長都將屆滿,能否延續地方執政席次備受考驗,國民黨將著手調整地方經營佈局,年後將讓“公職”人員兼任各地方黨部主委,也為弱勢地區縣市長選舉做準備。輿論傳言,雲嘉南高屏等縣市黨部主委將全面撤換。

28日 原欲爭取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職位的民意代表賴士葆在臉書發文表示,“為將炮口一致對外、不要在內部找敵人”,他決定退出“總召”選舉。其競爭對手、國民黨民意代表傅崐萁隨後發出聲明表示,感謝賴士葆的承讓。

29日 代表國民黨角逐立法機構正副負責人的第十一屆民意代表當選人韓國瑜、江啟臣拜會民眾黨“立院黨團”尋求支援。雙方進行閉門會談,會後一同接受媒體聯訪。代表民進黨角逐立法機構正副負責人的遊錫望、蔡其昌也于同日拜會民眾黨“立院黨團”,爭取支援。

同日 長榮航空公司機師罷工危機解除。媒體報導稱,是臺行政機構副負責人鄭文燦出手拆彈,勞資協調達成共識。鄭出席民進黨“立院黨團”會議前受訪時稱,勞資協商經過20小時密集協商簽署協議,達成共識。

30日 國民黨中央黨部舉行“立院黨團”大會,選舉新會期“立院黨團”“總召、書記長及首席副書記長”。由於此前報名參選“總召”的賴士葆宣佈退出,登記參選“書記長”的洪孟楷、林思銘也已自行完成協調,在場的國民黨民意代表以鼓掌方式,通過由傅崐萁擔任新任“立院黨團總召”,洪孟楷出任“立院黨團書記長”,林思銘則為“立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

31日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率領8名新科民意代表舉行記者會。黨團總召黃國昌在會中宣佈,民眾黨團將自推黨籍民意代表黃珊珊參選立法機構負責人。(冬文)

 

【摘自《台灣週刊》2024年第9期】


責任編輯:左秋子
台灣資料庫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7 By www.viewcn.com & www.huaxia.com